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教育动态 >

例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5-26 阅读:( )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这些步骤的不断推进,就构成了课堂教学进程的曲线。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古人曰:学则带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惑,是现有知识与思维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或开始,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探究新知识的源动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疑,让学生的思维泛起阵阵涟漪呢?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来实现的。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现状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容易从满堂灌满堂问”,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认识不够,往往提出的问题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笔者通过听取了同科级成员的授课以及反思自身的课堂,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提问随意性大。在一堂课中,有的教师提问多达二十多个问题,少则一两个甚至没有。根据什么需要设置问题?一些老师对此把握是模糊的,随意的。

例如,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有老师会提出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些民族?”“你们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所印制的分别是哪些少数民族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怎么样的?”等等这类的问题。表面上,这些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事实上学生并没能从这些问题中掌握重点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课重点要掌握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而不是少数民族的内容。

因此设问必须遵循需要,提问是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难度和疑点的重要途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随意设问。

2、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事实性问题比例较高,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或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比较少。

例如,在讲初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时,讲到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有教师会提问:升国旗是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呢?”“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吗?” 显而易见,类似的提问不仅无益于活跃思维,解决教学问题,反而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于只是让课堂添些混乱而已。这样缺乏思考价值的提问是课堂组织中要尽力避免的。

3、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教师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应学会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空白艺术关键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从而相互学习,达到互动效果。

二、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三、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为例,其重点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是理解当前不同的经济成分及其作用。教师要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为例,可以这样设问: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加入WTO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3、多重提问应有层次和梯度

教师设计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如《基本经济制度》中讲各种经济成分时,先提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怎样理解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当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两个问题时,再引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让学生阅读后谈想法,并提出自己所困惑的问题,然后把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怎样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4、提问应有探究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问题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课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资料,怎样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进而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或举行展示。通过开展探究性教学,既使学生学得了知识和技能,又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体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突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问应把握时机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一致,在学生处于”“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课堂时机包括: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时;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需促进学生自我评价时。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共性问题,又要兼顾学生存在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还应注意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实际。

6、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提问的类型,按认知水平可分为知识水平(考查是什么)、理解水平(考查为什么)、应用水平(考查怎么用)、分析水平(考查分析能力)、综合水平(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和评价水平(考查评价能力)等六个由低到高不同层次水平的提问类型。 

针对上述类型,教师应灵活选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

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如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概念、疏通思路,使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与高层。如: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正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设问。如: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意义?

反问——就是从问题的反面设问。如:如果不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会给我国的经济局面带来什么变化?

追问——就是针对某一内容或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7、提问反馈的及时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思维、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从而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课堂环境的多变性,也会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常春;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2] 何杰;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08

[3] 万深山;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政治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6

[4] 齐宝平;初中政治新课改过程中教学方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919

[5] 戴惠芬;刍议初中政治自学能力的培养[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01

上一篇: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