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凝心聚力促发展,再踏层峰辟新天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6-05 阅读:( )

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快速推进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的生源逐步减少并趋于平稳,规模扩张的任务已经基本结束。因此,推动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促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在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中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就是当前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

一、何谓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目前,国际国内并没有统一而权威的界定。因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判断标准,并不是单一性的,要从客观角度评判,从共性和个性两个角度分析。通常说,大学有三个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根据这三大功能,具备什么特点的学校可以算做世界知名、水平一流的大学,至少应该有以下因素: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的发展理念、永恒的进取精神、开放包容的办学模式、举世的学术成果、雄厚的资金实力……综合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分析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最基本的特征应该是在科学研究、学术造诣、发展思路、文化理念、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经费资源、社会影响等多层面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

二、为何要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所谓:大学兴则国力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表明,高水平大学的兴起,带来的将是国家的振兴。众多历史也告诉人们,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高资源利用率,全面降低经济发展成本中的自然成本和人文成本,对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兴办高水平大学,是发达国家取得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世界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创新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振兴国家综合实力的历史选择。

于我国而言,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而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自然而然要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转移的发动机和知识传播的主力军。我国正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而高教强国是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现,其内容就是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升我国大学的正外部性,充分发挥高水平大学的正外部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大批科学研究的成果;提供大量新型的技术;培养众多优秀的国家栋梁、大量勇攀学术高峰的艺术大师、共和国建设事业的兴业之士、党政军各级领导的治国人才。因而,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层面的国际竞争性,同时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

三、我国高校离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有多远?

1.世界大学排名体系介绍

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等30余个国家建立了约50个大学排名体系。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一流大学》一书,现在比较受大家认可的大学排名机构主要有《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等机构。

2.亚洲邻国高校的发展及我国高校的现状对比

那我们中国的高校到底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呢?虽然从1993年至今,我国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现在我们仍能明显看出我国高校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差距。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先生指出,虽然现在的北京大学和耶鲁等名校相比,论文的数量差距缩小了,但是中国整个大学的软环境建设,包括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数量、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数量、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优秀学生数量等层面,还无法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这就引出了下面的问题。

四、如何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高水平大学高在何处?其实,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拓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探索中摸索前进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合格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探讨。

1.总结办学理念,确定发展战略。

人无思想是具空壳,校无理念是具魂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对学校长远的发展和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一流大学必须有自己的境界,有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追求,有自己的精神品味。办学理念,自成完整的体系,一方面要包括学校校训、校风、精神等校园文化;另一方面则要包括学校性质和定位、宏观目标、战略发展等建设思路。这就要求确定办学理念时,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敢于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既要追求科学精神的整合,又要追求人文精神的提升;既要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又要符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总之,大学理念就是要形成一种文化,营造一种氛围,推动一种追求。

2.引入现代大学制度,坚持依章治校。

3.注重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并重。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因此,在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必须倡导师道精神,健全师德意识,建立师行规范[6]

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的根本任务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人才。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曾经说过应始终坚持高等教育的功能和理想,乃是致力于照亮人性之美,这一原则应该被奉为高等教育的灵魂。因此要想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优秀拔尖人才汇聚,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和稳定支持力度,不断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建立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与稳定途径,支持和引导有意愿的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同时可以与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协商,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建设优势学科集群。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因此,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推进高校重点和特色学科发展,力争有更多学科进入世界前列。既要突出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建设,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又要考虑学科平衡,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协调发展。围绕国际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增强学科集聚能力,形成优势学科集群,并依此为依托组建若干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中心。同时围绕探索科学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6.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就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在研究中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强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团队合作的平和心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和学术不断行为问责制,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鼓励创新,促进跨学科发展,力争产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组织、国际科技计划、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支持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和引进国际智力资源和先进管理经验,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产出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优秀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学术影响。

7.增强社会影响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大学,应当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并能有所作为。因此,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加快知识的转移和转化,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8.追求卓越成就,保持特色发展。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即拥有杰出的水平、实力和成就。卓越,也是其永远追求的奋斗目标。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所大学,不可能各方面都做到百分之百完美,因此,能够保持特色发展就成为了大学在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的关键点。

9.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工作热情。

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这样的提示: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师资,更应有一流的管理。因此,应充分重视管理队伍主体的价值和地位。在工作上给予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关心他们的进步与前途。在培养和使用上给予更多的后续发展机会和成长渠道。

10.做好校园规划,加强基本建设。

要充分强调校园规划的重要作用,做到一次规划,分布实施,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权威性。对于新建设项目,在设计标准上要充分考虑超前性和发展性,建设标准和风格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国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招标。在建设进度和总量控制方面,要统筹控制,协调推进,坚持科学、专业化管理,投资预算、决算实行多重审计,并加大规划、投资、质量控制中的科技含量。同时,在多个校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任务、战略重点和管理策略;如何确保教学科研质量、促进相关学科进一步交叉融合;如何充分合理优化调配各种资源;如何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等。

五、结语

千秋伟业,百年大计。办好一所大学很不容易,它代表着一个民族在创造人类文化高峰上的攀登。老一辈教育家曾教导:须知吾人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为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而欲为第一等学问、事业、人才,必先砥砺第一品行。因此,在建设合格的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事业为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一种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要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的目标不动摇;坚持聚精会神育英才,扎扎实实为人梯的要求不动摇;坚持安安静静搞学问,兢兢业业做贡献的方向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直面国际挑战的大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春惠.试论大学功能的扩展[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2】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世界水平研究中心大学(World Class UniversityWCU)事业计划中期评价结果公告[R].2008.11.10.

3】柳芳岚.韩国高校在世界排名中取得好成绩[N].首尔:京乡新闻.

4】陈文博.切实加强大学软环境建设[N].光明日报,2002-09-04(4).

5】周济.历史性的跨越 新征途的重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近期回顾和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02,(17):6.

上一篇: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大学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关系探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