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英汉同声传译中极端条件的产生与分析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8-28 阅读:( )

  刘政 程丽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同声传译,极端条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不断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方位展开,同声传译是国际会议上最常见的一种语言转换形式,是一种按照译出语言形式和特点进行的直接交际行为(郝斌 2009)。中外交流的桥梁之一的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口译人才数量的需求和质量的期待也在不断攀升,社会和学校都掀起了“口译热潮”。然而,口译人才奇缺,尤其是具有高素质的同声传译人才供不应求。据上海市政府消息,仅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口译人才的缺口就达到了近四十万人。

  同声传译是一种严格受到时间,空间严格限制的语言交换活动,由此对译员提出极高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言的同时,要借助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储备和语言技巧迅速完成对源语言的输入,理解,预测,记忆,储存,转换以及对输出目的语的产出,计划,组织,表达,修改与监听,与此同时,译员还要克服多任务处理时的心理干扰因素和会场的人为干扰等,才能够顺利准确的完成语言转换任务。 因此,作为一种输入与产出并行完成的双语交际行为,同声传译常常是在一个语言单位的输入还没有完全结束之前就要开始另一种语言的产出,并且要在发言人讲话结束的几乎同时完成语言的全部转换。译员几乎要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自己的工作记忆和瞬间记忆,并且在时间和完成水准上严格受制于发言人的语速,声音大小,清晰度和发言人在语言词汇,句式的选择上。

  同声传译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同步性,属于一种极端条件下实现的口译活动。所谓同声传译的极端条件,一是指时间高度匮乏,二是存在着音响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听力和表达的干扰。另一个干扰因素则是发言语言和翻译语言在语言产生和形成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和机制(郝斌 2009)。同传译员必须根据发言人的源语言进行多任务处理并应对会场上的各种有可能的干扰来完成语言转换。

  因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英汉同声传译中极端条件的产生原因。

  1. 语言同步性造成的时间高度紧张

  对同声传译译员来说,从源语言输入到产出完整的语言单位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外部的语言信息在译员脑中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加以认知和加工才能将源语言改造为目的语。根据研究表明,人脑在单位时间内进行信息加工的速度为每秒钟25到100比特。在国际性会议场合,发言人的语速通常在每分钟120到160个词左右。 对于一篇在十五分钟左右的发言,发言人的语言词汇量集中在1800到2400个词汇,对于译员来说,处理这些内容所需要的加工信息在十五到十八分钟左右。这个时间就是译员所能够加工信息的最大极限了。

  2. 输入语本身带来的困难

  在同声传译中,比较常见的情形就是发言人通常是有稿在手并且是照稿宣读,而同声传译译员通常却是没有稿件,必须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工作记忆和瞬间记忆来进行语言的转换。由于发言人的语言通常都比较专业化,书面化,但是译员却不一定能够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背景,为了更接近发言人所使用的书面化专业化语言,通常译员还需要在输出语言中选择一定的语言修辞和加工改造,这些都给译员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

  另一个困难就是发言人由于是有稿在手,在宣读的过程中比无稿在手时的停顿要少很多,通常在宣读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同声传译译员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停顿的时间比较少也比较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译员用于预测,存储,转换,监听和处理产出语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影响同声传译的质量。

  3. 发言人带来的困难

  国际会议发言人来自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和国家,通常情况下,发言人本身在发言过程中常常具有浓重的口音。由于译员要在会议规定的时间限定内协调语言转化与发言人语言速度,这给译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不熟悉的语音语调和不标准的语言常常会给译员在语言的转换,预测,理解,存储,组织表达等各方面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另一个由于发言人带来的困难就是语速。如果发言人的语速变化范围比较小,难么译员的语速则相对变化较小,容易适应。但是如果发言人语速变化较大,则会给译员的适应和翻译的质量带来很多的困难。

  总之,有关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语院校和外语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同声传译的特点,注意到这些极端条件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其对策,从而快速的完成同声传译的任务,这对于保证口译的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鲍川运. 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于思考 [J].中国翻译,2004(5):27—31

  [2]郝斌. 同传的特点及其教学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49—53

  [3]李学兵. 口译过程中影响理解的因素及理解能力的培训策略 [J].外语教学,2005(3):85--89

  [4]李箭. 同声传译技能训练和运作模式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3):130--132

  [5] 刘和平. 再谈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 [J].中国翻译, 2008(3):35--39

  [6]林巍. 试论同声传译教学的思维和语言策略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

  作者信息:

  刘政,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汉同声传译与二语习得

  程丽,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汉口译,交替传译

上一篇:“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