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以线造型 以型求线——谈国画人物教学中线与型的关系

作者:未知 时间:2015-10-21 阅读:( )

  王武

  甘肃天水市第一师范学校本部,甘肃天水,741000

  作者简介 王武 (1964年 汉)祖籍甘肃天水市,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现为天水职业技术学校(原天水第一师范学校)讲师。专攻国画人物、速写为研究方向。从教20年来在 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类刊物上发表作品及论文50余篇[幅],作品多次入选参展并获奖。历经数年创作(天水历史百位名人)以出版成书。2008年所画《龙城虎将》·《人文始祖》系列明信片全国发行。2009年天水电视台新闻(直播天水)和(人文天水)对本人均有专题访谈。 

  关键词:中西画的不同表现;造型求线;胸有物象;线必妙得

  在美术课中国画教学中,人物画部分是最难掌握的,在塑造过程中作者除了个人对表现人物情感的感受外,还要用简练的线条概括出物象,也就是说出手时就要下笔成线,用线来体现“型”的存在。无论是西洋画还是中国画都有线的不同表现,那么,线与型在中西画中各起那些不同的作用呢?初学者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更容易掌握,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关系,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线与型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传统的中国画理念中认为,线是一种质的表现,它具有极强的表现意和概括性,他对物像的体现不依赖于直观,而依靠的是观察后经过筛选,把物象表面可变的、非本质的东西统统舍掉,保留最本质的,精炼的具有艺术语言的基本线条。如果说中国画的用线是一种质的表现,那么,西洋画是把用线仅仅作为形体上的界限,是一种轮廓界定手法,视为单纯的视觉写实,它并不承认线是物体的本质因素。概括的说,西洋画的用线属于写实范畴,重在造型。而中国画的用线则属于写意,注重一种“出神入化”的功力体现。此外,还有纸质的不同,笔墨的浓淡及金石书法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表现了物象的生命感、力感、韵律感以及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甚至出现一些“线断意在”、“以虚求实”、“计白当黑”的意境效果。这种技法的应用相比之下比写实更难掌握,对于初学者来说在绘画中显得手忙脚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接受人物造型这门技法呢?通过我个人的体会可分三步走:写实造型、临摹浅入、线必妙得。

  写实造型阶段;是借用西洋画中的以型为主,以线为次的绘画技法。例如,西画中常用静止不动的石膏像来写实求型。这样有利于初学者用线面相结合的素描方法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寻找结构、动态范围和比例关系。而这些关系一般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们经过反复造型,烂熟于心从而较容易达到“胸有物象”的求型目的。

  将型放在解决问题的首位,一则使学生尽可能摆脱国画中的苦苦求线,避免单一用线造出的型“言之无物”,如皮影一样的剪纸效果。二则使学生放下了双重包袱减轻了心理的压力,轻装上阵,写实求型。

  临摹浅入阶段;这个阶段是建立在熟练掌握了人物造型的基础上而谈的,当学生画欲大增时老师则有意识的让他们临摹一些易上手的作品,最好是老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建立在佩服你的心理上,适当的贯穿一些国画中用线的一般技法,如虚实、浓淡、方圆、快慢、顿挫等变化,这些用线的渗透是有限制的,是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走动,切忌刻意强求,“太似则为媚俗,不似则为欺世”。

  在这个阶段的人物造型中,关键是让学生在下笔之前看到白纸上的是型而不是线,也就是说在他的眼里是构思好的物象,即“胸有成像”。在用线中宁肯显得“笨”“拙”甚至僵化都不为过,因为这种用线已经不是以前的“言之无物”而是“有物可观”了。同时,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的进步,增加他们的自信,杜绝他们用线乱,用墨不当而产生的自愧心理。徐悲鸿大师早就说过;“宁脏勿净,宁拙勿巧,宁方勿圆”的名言。任课老师还要鼓励他们说;“你在绘画中很有天赋,使我感到了色彩的无穷变化,你应该在某些方面再怎么表现,这样会更好些……”。这些话是该学院老师们常说的口语,前提是不管你画得好坏,这种方法很有意思,我在教学中常常借用。

  线必妙得阶段;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北宋画家邓椿在《画继》所言;“画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罢”,即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方可为止。随着对人物造型程度的熟练掌握,把原来放在首位的型可逐渐转化为线,就是说以线为主,以型为次。如前面所谈过的用线的不断渗透,引导学生在下笔前浮现在纸上的是如何用线,其次才是型。虽然这种线在本阶段还不太成熟,但起码有了一些基本的感觉变化了,随着这些感觉对自身灵感的不断激发,使他们自信大增,画欲更加强烈。有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做画往往是废寝忘食的,是成沓成堆得练习,多则熟,熟则巧,巧则“线必妙得”。

  总之,以线造型,以型求线,它们在一个阶段里是相互转化的,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规律科学的引导学生“深出浅入”,善于捕捉他们兴趣的切入点。仅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笔墨应随当代走”,作为专业老师除了长期的教学经验外还要不断地寻求新的知识,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经验和书本相结合,中画和西画相结合。型是客观写实的,而线是主观变化的,永无止境的。要处理好线与型的关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创新出更好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国画人物教学水平。

上一篇:“锻炼平台”造就出卓越小班长

下一篇:任务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