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试论提高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6-14 阅读:( )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罗香玉 (河南 周口 466001)

  作者简介:罗香玉(1985.03.0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助教,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大学生总体性格状态分析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学习方式看,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一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从生活方式看,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也有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从人际交往方式看,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八九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二、当前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现状

  “90后”的大学生普遍思想积极活跃,社会责任心与自我意识较强,对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课外活动兴趣浓厚。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各种学校的活动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部分在校同学积极参与学校或者是社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他们在获得了宝贵经历的同时也拿到了相应的活动证书,这些东西都是他在大学期间所有经历的一些印证和自身得到锻炼的一种肯定。但是相反,也有部分同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宅男宅女,除了日常上课不缺勤之外,班级活动等各项活动几乎都从不参与,他们渐渐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虚拟社交的怪圈之下。

  三、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必要性

  1、利用课外活动中的集体动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群体结构和群体内部每个成员上。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才使我们有机会、有可能利用大学生自身的群体动力去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中,可以定期参加辅导和交流、举办各种团体训练,各种影响因素,把集体作为一面镜子.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彼此的优点,使其转化为集体的优点.在此,我们可以把集体动力定义为:个体在集体中所受到的各种积极影响.同学们有了这股集体力量的支持,无论生理和心理都有着一个正面影响,利用它我们可以实现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2、课外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得智能结构全面合理

  高校的学术研究社团不仅能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加宽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能力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学术研究型社团都有专业老师指导,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采用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究等形式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满足了大学生希望在同学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个性特长.高校的文化类、艺术类、技能类社团组织参加学生最多,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探讨文化问题、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文化技能、发展专业特长,不仅活跃了校园生活,发展了个人爱好和特长,而且其影响往往能扩展到社团之外的成员.最终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

  3、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能加强个人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

  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由于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直接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体验状况,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

  参加课外活动首先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多点朋友,加强了自身的人际关系面;其次,在交往中,我们会学会如何处理好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一个关系,懂得如何珍惜朋友,如何帮助朋友,也懂得接受朋友的帮助;再次,朋友之间的关爱使得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对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极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拓宽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使我们拥有健康的人格.

  4、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社会服务的爱心有潜移默化作用

  一个社团,它的成员能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的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员的心灵.高校中爱心服务类社团可以说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社员通过参加社团开展的各种传递社会关爱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沟通、交际、动手等实践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社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使社员深切的感觉到参加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身心的净化,这类社团让成员更加富有爱心,提高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这些社团如学校红十字会、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5、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积极心态,正确地评价自我

  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这样锻炼了社员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了锻炼.通过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的交流、发展,学生普遍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挫折,有较大的学习毅力,创造了一个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更使学生具有了高品位的鉴赏力,不为物质生活所累,不为庸人之事所困绕.更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一方面是自我认可,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从而形成对自己较积极的看法,另一方面,自我客体化,对自己所有和所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四、 调动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措施

  1.创设良好环境,激活大学生参加活动兴趣

  要为大学生营造合理良性发展教育环境。它包含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指的是教师通过培养民主,有爱,宽松集体,让所有学生在这种集体当中放开手脚,不至于畏首畏尾,可以随心所欲。这需要老师用爱心从小事做起,对学生给予关心。有时候一些小举动都可以让学生将真实的自己表现出来。物质环境指的是给学生创造有利探索物质的环境,为学生组建一个活动区,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对活动进行自由选择,没有压力条件下对自身探索才能进行发展。结合自身实践进而享受到成功的果实。

  2.明确活动的目的,提高活动针对性。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唯数量唯形式而背离了活动的教育目的,这样势必影响活动的质量,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受挫。所以,提高课外活动的针对性,强化活动主题教育实效性是提高活动组织者执行能力的突破口。活动执行要遵循一定的约定。大型活动涉及的人员及事务很复杂,这就要求在活动前期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具体问题,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此制定约定并广而告之,每个参与者都要主动遵守,这是提高活动执行能力的保证。

  3.鼓励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是活动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活动的选题、策划、筹备及开展都需要征集受教育者的意见,从被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反馈活动的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比较活泼爱动,充满好奇心并且喜欢发问。他们天性就是积极探索。我们应该结合多样化的活动对她们兴趣与求知欲进行调动,让每个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体验经自身努力而带来的欢乐,进一步将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结合大学生年龄特点,给大学生创造丰富的活动材料及场地设施。同时展开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通过学生实际基础,我们在创作出相应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可自由发挥的舞台。结合活动,学生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经验。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培养,同时也极大程度鼓励了大学生不断积极探索与创造。当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学生自己也会提升成就感。

  4.给学生足够自由,加强学生自信心

  加强大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展开多样化自选活动。学生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对自己爱好的活动进行选择,自己进行挖掘然后制作。学生可以自行发现、自行调节,在自我中心里愉悦快乐的活动。自信心作为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对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看法给予鼓励,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辅助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学生犯错时,应当是采取宽容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有积极动手意愿或者是有进步的时候,应当第一时间给予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家的研究给予我们警示:兴趣对于个人行为包括生活、工作、学习等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古至今,凡是有极大成就的人,它们成功的秘诀无一例外,都是从小便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有科学报道证明,学生时期培养兴趣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包含强大的推动作用。

  五、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因素

  从学校出发,应该转变教学思路要把课外活动实践和课堂教学的比重仔细权衡,使学生认识到课外活动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从学生工作者层面出发,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让他们明确活动的目的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一个过程。

  从学生自身出发,应该树立积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擦亮眼睛,拒绝诱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告别宿舍宅男宅女的生活,积极投身于课外活动,拒绝沉迷于网络世界,多结交现实朋友,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蕾,陈波,崔传. 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1:60-61.

  [2]林莹.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3:136-137.

  [3]杨彩云. 大学生闲暇生活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关彦来.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J]. 知识经济,2016,01:180.

  [5]路遥. 郑州市高校普通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4.

  [6]黄方千,李强林,杨东洁. 增强第二课堂时效性,提高大学生参与积极性[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1:47-49+79.

  [7]郭燕红. 从时间管理视域研究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积极性策略[J]. 传承,2015,04:108-109.

上一篇: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的价值分析

下一篇: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