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08-30 阅读:( )
摘要:中关两国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具有不同的风格。美国教材除了关注传授实验技术和验证理论原理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其实验设计更为综合和先进,所讨论实验课题的深度甚至超过一般的物理化学理论教科书。美国物理化学实验教材的期望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专业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思路为国内物理化学实验教材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向。
关键词:物理化学实验;教材;比较研究
国内高校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一直在持续进行,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的改革获得了重点关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更新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将科研内容引入基础实验教学,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模式(如开放实验教学),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乃至变革实验教学的组织体系,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活动等。这些教学研究的探索和实践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国内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材编著工作也蓬勃发展,经典教材不断再版,新编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验内容的创新发展,使之符合国际化学教育的总体趋势。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粗浅,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公开出版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分析研究在实验设计理念上的差异,及其对具体实验教学内容的影响,意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功能与作用问题
国内高校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定位体现在教材前言或绪论中,典型表述可概括如下: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实验研究思路,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学会一些重要物理化学性能的测定方法,体验物理化学实验的完整过程一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条件的判断和选择、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物理化学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国内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定位是从属于物理化学课程的,设置实验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理解深奥难懂的物理化学原理,在此过程中,自然也要学习一些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等。这种理念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且自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贯彻至今,这些表述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Daniels教授在1970年编写的Experimental Physical Chemistry(第七版)前言中的表达几乎完全一样: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hemistry,to train in careful experimentation.to develop familiarity with apparatus,to encourage ability in research-these are the purposes of this book.as stated in the first edition 40 years ago.
由于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国内物理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基本就是参照Daniels及其同时代作者的经典教材内容进行的,照搬理念无可厚非,至少当时是与国际化学教育界的理念基本同步的。问题是按照Daniels的说法,这些理念可是从20世纪20-30年代沿用下来的,到今天已经差不多一个世纪了。难道近百年来国际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就没有发生改变吗?
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事实上,美国化学会在1993年出版的物理化学教学研究论文集中就提出了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并在2008年出版的论文集中再次革新了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这些理念在美国近年出版的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有清晰的表述,比如:
The physical chemistry laboratory course has a crucial function:to place the abs~act concepts encountered in lecture into an experimental.experiential,context.The laboratory should not only introduce students to rigorous experimental methods,record keeping,and report writing;it should also emphasize the experimental origi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and ideas.
Such experimental work should not just demonstrate established principles but should also develop research aptitudes by provi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kind of measurements that can yield important new results.……In short.the aim is to help you become a productive research scientist.
作为当今国际化学教育界的主流,美国的教学理念认为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已有的理论、学习实验方法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实验起源,发展新的研究途径,激发学生的研究天赋,最终培养学生成为有成就的研究型科学家。
从国内和美国对物理化学实验的定位看,前者的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后者则试图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换句话说,国内物理化学实验主要是“授术”,而美国则更注重“传道”。可见,美国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理念的层次高于目前国内教材的认识水平。
课程定位的差异导致实验设计理念的差异,这尤其表现在二者对实验原理的阐述方式上。Shoemaker在教材前言中指出,他们编写的物理化学实验并不仅仅着重于物理化学的“实验技术”或“分析应用”、刻画或检验理论原理,更要发展学生的研究取向,因此在实验原理的阐述上非常详尽,以使学生清晰理解所用的实验方法、数据计算过程和最终结果有效性,实验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会超过基础物理化学理论课程教材。这种理念背后的蕴意就是物理化学的学习既可以通过理论课程的讲授,也可以通过实验课程的实践,两种途径是并重的,甚至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层次更高,因为理论教学只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而实验教学则是要掌握产生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与国内的教学理念有较大差别,我们往往认为理论课程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实验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既然完成实验所需的物理化学原理已经在理论课本中叙述过了,则实验教材对实验原理的描述就相对简洁了。
二、实例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将对中美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项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教学理念的差异引起的实验设计内容的差别。由于中美国情不同,这里所选的实例不涉及使用高水平精密仪器的实验项目。
1.燃烧热测定实验
中美两国教材均采用氧弹量热计进行实验测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国内教材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直接计算出固体有机物实验条件下的燃烧热△cU和焓变△cH。在Halpem的教材中,学生被要求计算出固体有机物的生成热,而且是标准生成热,这就涉及由实验条件换算到标准态下热力学函数的修正过程。标准态及标准态下的热力学函数是物理化学中令学生感到神秘和困惑的内容,即使理论教材也很少涉及如何由实验测定得到标准态热力学函数的方法。国内教材仅就事论事地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测定一直接结果”的过程;而美国教材则要完成“实验测定一直接结果一条件修正一标准数据”这样一个过程,得到的实验结论接近公认的化学热力学文献,这完全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模拟科研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目标了。
此外,就实验技术而言,这个实验中涉及温度测量的雷诺校正问题,Shoemaker的教材中专门花了很大的篇幅推导了相关理论。国内教材对此问题主要做了定性解释。
2.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测定实验
中美两国教材均采用折光率测量法进行溶液组成的测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国内教材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最终绘出实验条件下二组分体系的温度一组成图(T-x图),与燃烧热测定实验一样,这仍然是一个“实验测定一直接结果”的过程。Halpem在教材中首先从化学势的表达开始推导,先获得理想溶液的公式表达,再利用vail Laar公式获得活度系数表达式,最后利用计算得到的参数,要求学生模拟计算实验体系的理论相图,最终获得实测T-x图、理论p-x图和非常压T-x图三种结果。二者对比,国内教材对该实验的设计显然是就事论事,测量什么就画什么;而美国教材则由实验数据画出相图后,分析计算相关参数,再用这些参数反过来进行理论计算,学生在完成实验时经历了“实验测定-直接结果-参数计算-理论模拟-相互对比”的过程,实验设计的水平和对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的程度都相当高。
3.溶液表面吸附测定实验
这个实验的设计中美教材有很大区别。美国教材一般是用多种实验方法(如毛细管上升法、吊环法、滴重法等)测定多种类型溶液(如有机物、盐类、表面活性剂等)的表面张力,然后根据吉布斯吸附公式进行一些计算。而国内教材普遍通过测定有机醇溶液的表面张力,利用吉布斯吸附公式和朗格缪吸附方程结合,通过线性拟合获得表面满单层吸附量数据,进而推算溶质分子的横截面积。看起来国内教材的实验水平要高一些,实际上却是不尽合理,因为实验常用的乙醇或正丁醇水溶液体系并不符合朗格缪吸附方程(参见热力学大师Guggenheim的经典论文),也就是说国内教材基本上都是采用了错误的实验体系指导学生实验,抛弃了热力学意义上更加严格的吉布斯吸附公式。反观美国教材则比较严谨,在不确定实验体系性质的情况下,不贸然采用朗格缪吸附方程,而是扎扎实实地用好根据热力学原理推导得出的吉布斯吸附公式。
4.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这是国内教材普遍采用的一个化学动力学实验,用电导法进行测定,实验条件固定为反应物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初始浓度相等,以简化理论方程和计算过程。这个实验在近年出版的美国教材中己经取消了,但是在早期的Daniels实验教材中仍然是有的,即便如此,Daniels教材中关于这个实验内容的丰富复杂程度也远远超过目前国内教材。因为虽然这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但是二级反应可以分为A+A型和A+B型,取决于反应物初始浓度的相对大小,二者适用完全不同的理论方程,其中A+B型(即两个反应物初始浓度不相等)的速率方程非常复杂,Daniels教材中对这两种类型都进行了仔细讨论,并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况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事实上,维持两个反应物初始浓度相等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乙酸乙酯具有挥发性,而氢氧化钠溶液也会不断吸收空气中的CO2而改变浓度,只要实验试剂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偏离这个要求,因此国内教材的简单化的实验设计往往导致实验结果偏离所用的理论方程,造成学生的困惑。
5.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实验
国内大部分教材中已经取消了这个表面化学实验,仅少部分教材保留,因为就实验设计来说该实验完全可有可无:实验采用电导法测定电导率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关系,由浓度一电导率曲线的转折点判读临界胶束浓度(CMC),教材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胶束性质的实验理论探讨和定量分析过程。然而这个实验在美国教材中却普遍采用,实验测定方法类似,但是测算出cMc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胶束离子团的结构,因此通过热力学推导过程,并结合斯托克斯一爱因斯坦方程,得出临界胶束浓度与胶束聚集度和电离程度的关系,最终得到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微观结构信息,实验设计的理论水平和数据分析技巧非常高,实验理论的深度远远超过一般物理化学理论教科书。
上一篇:大学教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下一篇:国外大学化学教育研究的元分析
2025浙江省杭州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安徽省合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江苏省南京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山东省济南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山东省济南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青海省西宁市奇速英语冬令营:激发英语潜能
2025山西省太原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
2025河北省石家庄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
2025辽宁省沈阳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
2025辽宁省沈阳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
2025吉林省长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英语
选择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英语研学新篇章:思维
奇速英语冬令营:全方位助力英语综合提升,速度
奇速英语冬令营:寓教于乐,高效突破,英语不再
兴趣为翼,思维为舵 —— 奇速英语冬令营,英语
奇速英语冬令营:解锁英语高效学习新纪元,思维
20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里的
2025山东烟台奇速英语冬令营:探索英语世界,乐
2025安徽合肥奇速英语冬令营:探索英语世界,乐
2025广西桂林奇速英语冬令营:探索英语世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