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26 阅读:( )
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是课改十多年来,为什么总觉得改来改去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身兼语文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我在观察中发现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学研究近乎走火入魔,总是想独树一帜,创立门派,急于见效,就是很少愿意在教学设计上动脑筋。
为什么是设计,不是备课,备课跟设计,究竟有什么区别?备课本往往是学校统一印制的,一般来讲,备课本上往往设置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小结、课后作业等栏目,备课时将这些栏目填满就是,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写教案,或者写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的。设计就不一样了,以教学目标的设定为例,至少要从学科、课程、教材编写角度、教材本身、学生以及老师角度来思考。这就是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涉及的主要是教材的一章一节甚至是一个单元、一篇课文、几个板块之间的系统化。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教学设计,都是在系统化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系统化设计。而对系统化粗浅片面的理解,造成了当前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通病,即过度地追求外在的形式,忽视了以人为本这个根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设计至少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出发,从教的需要出发,至少要考虑具体的学科特征,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的条件——环境、教师;从学出发,至少要考虑学的现状、需要与可能,当然还要考虑学的动力。以《变色龙》这篇课文为例,我的教学设计经历了两个版本,三个层面。
关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质与地位以及课程目标等,最近一次修订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些陈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而,“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一、两个版本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单元要求有很大变化
《变色龙》这篇课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教初中语文时,就教过几次,也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费过多少脑筋,但总觉得如果从学科、课程、教材编写角度、教材本身、学生以及老师角度来推敲的话真的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2015年有个刊物向我要一个教学设计(这些背景是否一定要呈现?),于是我再一次选择了《变色龙》这篇课文。
我对《变色龙》的设计用的是苏教版教材。苏教版将它放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教材编写者在这个单元前的“导语”中有这样的表述 “阅读本单元的小说,你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同时,编写者将这篇课文定位为“阅读课文”而不是“精读课文”,课文后面的“探究·练习”有这样几条:
一 《变色龙》既写了任务的“变”,也反映出人物的“不变”。奥楚蔑洛夫是怎样随案情的变化而“变色”的?在他的“变色”背后“不变”的又是什么?你能运用这种“‘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吗?
二 课文除了刻画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之外,还写了他的外貌。你认为写外貌时突出一件始终伴随他的军大衣的细节有什么作用?你能联系周围的一个人物,用几句话通过一个细节刻画他的性格吗?
三 请你比较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思考问题。
A.这是谁家的狗?
B.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B句比A句多了一点什么意思?
A.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B.不过也说不定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两句意思有什么差别?
A.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
B.哎呀,天!……可我还不知道呢!
两句的表意侧重点有什么细微的差别?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另外,课文第一面下面还有这样两个注释:
①选自《契科夫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变色龙,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不同而改变;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的人。契科夫(1860—1904),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草原》《套中人》、戏剧《樱桃园》等。
②“奥楚蔑洛夫”俄语中这个词的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有讽刺的意味。
我在反复重读课文和以上这些文字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直接导入:知道变色龙吗?说说看。
2.阅读思考:浏览课文,看看小说情节怎么围绕“变”展开的。
3.问题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前前后后一“变”再“变”?假如你是警官奥楚蔑洛夫,你会不会同他一样?你觉得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哪里?
4.组织讨论:你们觉得参考资料对奥楚蔑洛夫的分析有道理吗?
5.阅读《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讨论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小公务员有没有相同之处。
6.布置课后作业: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及契诃夫的其他作品。思考:契科夫笔下的小人物告诉了我们什么,对这类小人物当如何看待?
我上面这个设计有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特点出发的,比如3、4;也有是来自培养学生“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的,比如5、6;还有来自教材的,比如2、3,扣的是单元要求与课文的“探究·练习”,4、5 扣住了注释。当然也兼顾了我本人的一些考虑,比如5,更多的则是着眼于学生的学的。
虽然,我这个设计上没有陈述“教学目标”,但从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还是可以看到每一个环节的出发点与归宿所在的。
就具体的教学时间而言,是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一股脑儿抛售出去的,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同学生一起学习其中最为重要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教学重点”,当然这重点也是要在熟悉学科特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尤其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的,即便“非重点”的舍弃也当如此。任何一堂课,在具体的教与学中多多少少总会有些阻滞和障碍,这就是“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绝不能简单地从“教学目标”那里复制粘贴过来。它们是教师在教学的系统化设计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遴选与确定的。是教师在权衡评估教与学的起点到终点的进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阻滞与障碍而设计出来的。从课程系统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苏教版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导语”中的“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难点就是“探究·练习”中的“一”“二”“三”,再具体一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难点则应该是“探究·练习”中的“三”,从课程目标出发,教学难点则是我的设计中的环节4。
今年上半年,接到一个任务,内蒙有个培训,希望我去给老师们上堂公开课,课题就是《变色龙》。但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中是放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教材是这样明确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的:“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手法”,课文前的“提示”是“狗的主人究竟是谁,随着判断的不断变化,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这篇讽刺小说在给我们带来笑声时也令我们深思,或许我们还能从现实中看到这种人的影子”。“研讨与练习”是这样的:
一、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二、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三、依据课文内容画漫画或制作电脑动画,也可以编演一出话剧小品。
注释与苏教版大致一样。
可见,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教材对奥楚蔑洛夫的定位是一以贯之的,他就是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专横霸道,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不同的是一个是初二的“阅读课文”,一个是初三的“精读课文”,显然,照搬去年的设计是不行的,必须再设计。
我这次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课文提示”与“研讨与联系”“一”“二”反复阅读课文。
1.导入:多媒体呈现几张变色龙的图片,要求同学说说它们为什么会变色。
2.揭示课题。
3.阅读分享:呈现四张与课文有关的漫画,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张分享一下相关的情节,并说说你从这个情节看到的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
4.问题讨论:课文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回味,为什么?为什么会将“变色龙”与奥楚蔑洛夫联系在一起?
5.问题探究:有人说“《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反映的正是这一现实。”你怎么看?(为帮助学生的探究,给他们提供一下资料链接:作者契科夫的人生态度“不以暴力抗恶,相信上帝,自我完善”,其作品“关注小人物的不幸与悲惨生活”,行文“朴素、自然、冷峻、简洁、凝练”)
6.速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一个小公务员之死》。思考:契科夫笔下的小人物告诉了我们什么,如何看待这类小人物?
这个设计,同样从学科、课程、教材编写角度、教材本身、学生以及老师角度出发的,但更多地考虑的是“精读”。我将一个重要的目标定位在批判性思维的引导上,以期通过批判性思考,以实现“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到 “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学会以批判的精神看待教材,对待别人的解读。
三、从备课到上课,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
课前的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何况还是借班上课,而且实际的教学是在一个师生相当陌生的环境中进行,作者为设计者,难免有些惶恐,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尽快地进入教与学的实际状态又能达成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精神看待教材,对待别人的解读”的教学目标,成为萦绕我心头的一个困惑。在我走进课堂的片刻,忽然想起了我那个U盘上有一个短片《人性》,这是一部荣获了全世界102个奖项的寓意深刻的动画短片。它与本次授课内容具有相似性,于是我将这个短片放了一下。故事情节这样的,片中主人翁的各种用具都是人承担的,举灯的人,当桌子、凳子、衣服架子、出租车、红绿灯、电梯、存储柜等都是人,最后是主人公自己当了别人进门的鞋垫子。
上课时间到了,我说刚刚看的是一部荣获了全世界102个奖项的《人性》,现在不讨论。先来相互认识一下,我指着黑板上凌宗伟三个字说,我叫凌宗伟,为了方便交流,我想请同学们将桌上的那张A4纸做成一个桌牌,写上自己的名字,以便我能喊出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在很多地方借班上课,都会借用这个从台湾朋友黄欣雯女士那里学来的沟通方法)。这个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套近乎,当然也可以在学生的制作中看到学生的一些状况,以便我及时调整已有的设计。一分钟过去了,全班只有李宏碁做得比较标准,于是我让他给全班同学展示了一下,并请他说了说他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李宏碁说这是生活常识。下面有同学轻声说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李宏碁同学以及下面同学的回答正是我这个设计需要达到的目的,学习要联系生活,学习打通学科界限。于是我提醒同学们:学习,许多时候是要联系生活常识的,也是要综合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
从兴趣到习惯: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英语全面提升
奇速英语冬令营:突破思维,掌握英语学习新方法
2025吉林省长春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
202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
寓教于乐:奇速英语冬令营让英语学习趣味无穷
思维导图记单词:奇速英语冬令营打造高效学习之
冬令营火爆来袭,奇速英语引领英语学习新潮流!
2025广东广州奇速英语冬令营:寒假蜕变计划,英
英语学习必备!6大知名单词阅读APP推荐排行榜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李子柒与刀郎!四川小李飞刀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APP小程序:新功能AI英语作文批
深圳贵阳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令营
西宁兰州广州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昆明杭州宁波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合肥福州厦门冬令营英语新体验?奇速英语寒假冬
长春南昌冬令营怎么选?奇速英语单词速记冬令营
武汉长沙冬令营怎么选?奇速英语单词速记冬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