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审美素养的意义与内涵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2-08 阅读:( )

  编者按

  美育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尚美时代,美无处不在,人只有当他具备审美能力时才是“完全的人”。美育不仅仅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认识审美素养的意义与内涵就成为教师应该备的功课。本期刊发的文章,如诗如画般讲述了这个问题,教育与人生因美而优雅。

  天地有大美,人生有大美,人心有大美……世界充满美: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艺术美。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梁启超先生指出:“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审美意味着什么?

  审美意味着个体生命将自己的心灵舒展开来,拥抱自然、社会、人生、艺术中引发心灵自由生长与率性翱翔的部分,生命获得超越物质与功利的情感的愉悦,获致一种“泯我物之限,超人我之阻”的生命体验,臻于“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众生有情,自由自在,其乐融融”的境地。具体表现为如痴如醉,如迷如恋,如颠如疯……审美在美学家们看来具有直觉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特点。而审美素养则意味着对美的感受、发现、热爱,有基本的欣赏美的兴趣与能力,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及表达自己捕捉到的美的形象及情感,在整个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获得了情智等综合素养的浸染与提升。

  一、审美素养是学生必修的核心素养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写道,在力量的王国中,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能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会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正是美及审美给人类、社会、人生、生命成长带来如此多的美好、美丽与美妙,她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人终其一生需要拥有与修炼的核心素养之一,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必须学习与修炼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人的天性中就深含着美的种子

  挪威音乐教育家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中提出,儿童就是本能的缪斯,这种本能的缪斯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韵律、节奏、身体的运动所表达出来的一种生存性的力量和创造性的力量。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是艺术化的本能,比如说音乐、诗歌、文学啊,它具有一种生存性的力量和创造性的力量。

  (二)人生需要美来引领

  如何穿越荒芜、芜杂的尘世,于喧哗与骚动中发现青山绿水,探获安顿灵心的诗意的栖居?唯有审美。人生苦短,何以解忧,唯有审美!黑格尔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用美来抵御来自外界的一切寒冷和黑暗,并且可以化寒冷为温暖,化黑暗为灿烂。

  (三)人性需要审美来唤醒

  “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庄子·田子方》)审美是知、情、意、理、趣等因素的交融。因交汇间,人性在不断地获得陶冶与净化,从而走向纯明与纯净。因为有了审美的不断观察,心灵更走向丰富、走向开阔、走向细致。

  (四)生命的成长需要审美来滋养

  刘再复先生在《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中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话,王国维认为,人只有当他具备审美能力时,才是“完全的人”,教育就是要培育出“完全的人”。在审美的过程中,生命主体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生命阅历,全身心以赴,思维在此沸腾,情感在此激荡,灵感在此闪现,想象在此飞翔……生命消溶于智慧、直觉、激情、创造之中,从而又获得心灵的新“生”。这一过程是生命完全、彻底、全面、透明地敞开与舒展的过程。

  二、 审美素养包涵:感受美的敏感力、欣赏美的品悟力、创造美的生命力

  (一)感受美的敏感力,热爱美的深心

  缺乏美的感受力,立身如在囚牢,心如在桎梏,久而久之,灵动活力的生命便成了无动于衷的“空心人”。生命沉沦为一种简单的动物性的存生,从未深刻感受到宇宙里绽放出的美丽的光芒。无感的状态往往在堆积着心灵的死亡。

  感知美就是培养敏感的审美心灵;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美;积累美的形象;感受美的兴味,拥有一颗软柔心。

  1.培养敏感的审美心灵。许多人心为物役,神为尘劳,往往陷溺于“心盲”——处于对美的无感状态。难怪,在人世间行走,会感到无限的寂寥与乏味。培植一颗对美有感受力的心,是唤醒生活,唤醒情趣的必由之路。把自己从“尘世的牢狱”中解放出来,让被功利与实用主义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心灵释放出来,炼就一颗敏感的柔软心、慈悲心、赏爱心。

  2.学会感受各种各样的美。美不胜收,美不可言。美很难用概念来框限与规定。美的形式千变万化,美的内容丰富多彩,美的风格仪态万端。我们要善于感受各式各样的美:可以对着一朵花微笑,从一滴露中发现心灵的透明与澄澈;从一声鸟鸣中感悟到天籁之音乐;从草的摇曳中洞悉姿态之美……从平平常常的细节中发现人性的光芒与明丽;从目光中探寻温明的心灵的力量;从线条色彩中感受另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从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中发现爱与美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又是如何地渗入自由的心灵。还要学会感受千姿百态的美学风格:或优美或壮美,或诗意或崇高,或浪漫或现实或荒诞……开拓心灵,舒放心灵,美在其中。

  3.积累美的形象。生活的无趣主要在于内心的荒芜。而内心的荒芜就是内心缺少生活形象与体验的储存,尤其是缺乏美的形象的提取与珍藏。眼下匆匆,心上了了,胸中草草——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不用心去铭记,都会随风而散,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知美的同时,也懂得珍惜美的每一瞬间,将其摄于眼、摄于心、摄于永远,酝酿成动人心魂的美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还原生活,唤醒感受,细处摄神。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中关于鸟多鸟美的动态描写的段落时,“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不少老师引导学生简单地一读而过,显然学生们很难感受与领略其中众鸟纷飞的动态美。好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追问,这篇课文描写的动态美有何特别之处?从阅读的审美心理来感受这段话,设身处地地体会动态美表现在哪里?由第一次没见到鸟的失落到起初静寂引发的怀疑再到忽然一声鸟叫的惊喜,随之第二只、第三只的益喜,然后,渐喜渐热闹,以至于极喜……越来越兴奋的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动态美是有层次感的、是逐步递进的。

上一篇:教学质量预期管理的实践路径

下一篇:面向未来的教育深刻变革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