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中学教育论文 > 高中教学论文发表 >

嫩苗向日勤浇灌 新芽追风细培育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05 阅读:( )

  ——普通中学高一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体系构建与思考

  重庆八中 贺先进 陈曦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体系;措施;途径

  建构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相互维系和共同支撑,是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内在需要,毫无疑问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和主导,它是维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和睦的精神契约和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原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1]。同样,我们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在与人相处、与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总会受主观意识形态和各种价值观念的感染和驱使,如同是一个人行为方式的精神引领,作用巨大而价值重大。中学生处在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从各种主观意识形态和各种价值观念中,择取正确的价值观,并对其认同和内化,最终体现在其成长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教育者在了解其身心发展特性之后,根据现状制定适合的培育目标和要求,并探索出有效实施路径。

  一、高一年级学生特点

  高一年级是学生中学阶段的重要转折点,无论是学识还是心智都有较明显的特征:

  1.思想正处于从懵懂模糊走向理性科学的人生发展关键阶段,时而理性时而感性的状态容易在认识国家、社会、学习、人际等方面犯下错误;

  2.逐渐成熟的思想、逐步增多的人生阅历、不断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冲击着学生的大脑,挑战学生已有的认识观念,矛盾与冲突呼唤着、期待着能指引人生发展方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3.因对现实世界的低估和个人能力的高估,对个人的发展充满各种过高的期望,这些希望又因缺乏稳固的现实基础,使其目标和理想变幻不定;

  4.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对人、事的看法容易走极端,容易受左右,行为具备随性和变化

  性;

  5.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迅速增强,独立性和成人感增强,对外界事物充满新奇感,思考内容日益趋向社会性。

  6.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容易接受、理解并形成道德价值体系。

  二、培育目标及基本要求

  针对上述特点,学校应制定出较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有序地开展教育工作:

  1.引导学生快速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尽快了解高中学习生活特点,适应新环境、新学段、新人际关系,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认识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确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担当,初步树立起为繁荣祖国发展、繁荣家乡发展的思想观念;

  3.教育学生懂得并初步能够做到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初步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新班级、新学校,培养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尊重集体意志并养成良好的集体生活行为模式;

  5.教育学生能够较好地遵守社会秩序与公德,能健康友好、和谐共存地生活;

  6.学习必要的礼节和人际交往法则,能健康文明地与人交往,获得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7.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主、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3];

  8.逐步建立起实事求是、独立思考、讲求实效、勤奋踏实、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9.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性格和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10.初步形成明辨对错是非和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作风的影响的能力;

  三、基本措施及途径

  有了明确的目标体系,学校还得要有具体的操作措施,把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

  首先,要积极倡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意识。“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4]爱国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深厚的依恋、爱护,以及与此相应的实际行动。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5]

  但中学生易把爱国这一概念神坛化,认为这只存在于理想当中,于是把爱国挂在口头当中,行为上却很少见有自觉付诸行动。

  我们可以利用学科课堂、国学大讲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教育阵地,让明白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承祖国文明就是爱国的表现,爱家乡、爱学校也是爱国的表现。教育学生树立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工作的坚定信念,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从爱祖国的一草一木做起,做到爱家人、爱亲朋、爱他人,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

  第二,积极倡导青少年树立敬业意识,把忠于职守作为职业准则。敬业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6]

  敬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礼记》中有“敬业乐群”之说,孔子也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专门阐述了敬业的职业精神。他认为,“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简单来说,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7]

  对高一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我们应教育他们遵章守纪,树立规范意识,致力于培养对自身发展有助益的学习习惯,这是敬业的保障。树立竞争意识,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引领学生,从而产生力量源泉。教育学生刻苦实干、踏实学习、自主自律,力求卓越的行为品质和综合成绩,这就是敬业的表现。同时,老师做好敬业爱岗的表率,言传的同时注重身教,这应该是一种浸润无声的影响与教育。

  第三,要积极倡导青少年树立诚信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一生遵循。

  诚信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邓小平同志曾说:“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故朱熹曰:“诚者,真实无妄之谓。”[8]“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故张载曰:“诚善于心谓之信。”“诚”是“信”之根,“信”是“诚”之用。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 “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对于高一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应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比如考试,营造诚信考试氛围,教育学生诚信应考,磊落答卷;比如违纪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在规定的时间,兑现了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承诺,这也是诚信。

  最为关键的是,营造诚信氛围,应该团结家长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老师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老师家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期学生能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第四,积极倡导青少年树立友善意识,把团结友爱作为处世原则。友善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在甲骨文中,“友”字的造型是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意为二手协同或以手相助。我国古人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论,主张“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论,将“民胞物与”视为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丰富的道德实践理论,包括“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的忠恕论,“责友以善”、“以友辅仁”的友善观。在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科学继承这些传统优秀道德资源,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现在青少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从小受宠多,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相处,有的个性独立,比较自我,思考问题大多从自我角度出发,缺乏一定的宽容和换位思考,经常因缺乏友善的意识和行为引起与同学、与老师的人际冲突和矛盾。

  高一学生正好面临与人相处的节点,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班团活动来让学生加强了解沟通融合,借助学校艺体活动培养他们集体意识,借助班级各类管理干部平台来教育引导学生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友好。

  四、研究反思

  既然是一种观念,那就需要走心。明确把握学生心理规律及身心发展现状,积极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及基本要求,依托学校和社会独特而丰富的培育资源,为培育学生价值观构建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路径心里构建了价值体系,也就让思想行为有了自觉的理论基础。

  高一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体系的确立,为后期的探索实践奠定了基础,具体的价值观培育实践也应该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为高一年级价值观培育目标体系的优化和整个高中学段的价值观培育目标体系的完善发挥作用。

  正如习主席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由此,在高一阶段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个人层面的的构建迫在眉睫,要理直气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切忌空泛,切忌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在浸润,且不能仅仅局限在“行为”这一外化层面,而应适时地助其构建理论体系,以期达到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自觉状态。

  参考文献:

  [1] 朱继东.中国共产党为何有高度的价值自信[J].法制与经济旬刊.2013(11):27-28.

  [2] 张姝.中西方文学中“父与子”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

  [3] 陈都良,王菁.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意义及有效性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4):4-7.

  [4] 覃寿伟.孙中山国家建设中的海洋理念与主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1):68-72.

  [5] 陈瑛.爱国:公民最基本的价值准则[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4(8):28-28.

  [6][7] 吴玉军.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4(8).

  [8] 向征.诚信教育优化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上一篇: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标视阈下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案例教学分析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