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让学校流淌着灵动的创意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12 阅读:( )

  张恒柱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教育者设定的教育目标,承载着教育者的价值追求,而这些活动发生作用的关键,离不开灵动的创意,否则教育者会倦怠,学生们也很难被吸引,教育者的初衷自然难以实现。在教育领域,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创意,尤其在理念层面,甚至比发达国家走得更远,而差异主要在“说”和“做”是否统一上。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者是既说也做,做得比说得好,而我们更多的是说得多做得少,许多好的创意还停留在书面上和汇报材料上,体现在墙上、展板上。虽然教育需要创新,但基础教育是为人才成长打基础,是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学生能够达到他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学校的创造和创意要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体现基础教育的特点,不能违背教育常识。这样,通过扎实的学校的培育,学生具有了创新人才的基本因子,到了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创造。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以下简称南京九中)是一所公认的好学校,有较高的高考升学率,学校连续两年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最高奖——突出贡献奖。学校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升学率是对一所中学校的肯定,是任何一所中学校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但绝不是一所中学校的根本所在。百年教育沉淀滋养的九中人信奉教育要以仁爱为本,教育要为未来奠基,因此,九中人始终在执著地探寻:如何让教育更有趣,如何让教育更温暖,如何让教育更多元、更深入。

  一、当前教育环境下的博雅教育

  南京九中的前身是1925年創办的上海“震旦大学南京预科学校”,至今已有92年的历史。建校伊始即形成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广延通儒、培养译才、崇尚科学、注重文艺”。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博雅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广见识、雅气质、会思想的人”。深谙学生之苦的教师们在南京市首次提出“创造适合城市学生发展的高质量教育”的办学思路,以挑战苦教苦学的“死揪模式”。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生态自主育德”的教育路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给学生们提供高品质教育。

  学校的开学典礼,因设计精致、全员参与,成为学校的品牌和九中师生最期待的活动。2016年的开学典礼,师生共同设计的主题是“一张从碑亭巷出发的车票”,以列车喻人生,汇集“博知站”“雅行站”“尚美站”三个站点的活动,全校师生在古朴厚重的钟声里、在悠扬清脆的列车鸣笛中歌颂青春、畅想未来,向着梦想出发。中秋前夜,学校的金秋诗会如约而至,学生们在朗朗的月色中轻吟、高歌,将月文化、诗文化、节文化汇聚成美好的一页悠悠铭刻在心。九中社团在南京最为丰富,诸多社团全市闻名。男子篮球队连续十四年蝉联江苏省冠军,在全国获得过四次冠军;民乐团和合唱团多次在全国获得一等奖……卓而不群的社团成为莘莘学子激发潜能、展示才华、挥洒汗水的地方。

  人们常说,教师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九中人却认为,教师应该是大写的人,应该有理想、有担当,会思想、会生活。学校树立了“勤奋工作、幸福生活的工作理念”,并在工作中努力创设和美的校园氛围,千方百计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条件,弘扬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每年9月10日教师节这一天,学校都会有130多名优秀教师走上红地毯,接受师生的祝福。同时,学校也会隆重举行最高奖——“博雅年度教师”的颁奖,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郑重宣读亲手写就的给每一位教师的颁奖词,传递美好、传递感动、传递正能量。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软环境。南京九中不吝成本激励优秀教师的行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师者如书,“以德为基,以德至盛”的九中教师是学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人生之书。九中学子在这里时是幸福的,从这里走出去时是饱满的。

  二、信息化时代的深度学习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互联网开辟了一个知识共享的时代,也开启了一个不确定但又蕴含丰富可能性的时代。新时代,新挑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教室学习、靠教师口传面授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甚至不再是主要路径,如果教师还只是当知识的搬运工,还只是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这样的教师很难再被学生所需要。

  正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近些年,九中开始思考,必须改变教育者的思维,把学生看作用户,秉持学生立场,研究他们的深度需求,使师生成为合作者,这样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的乐园,教育才能真正发生。为了让学生和知识零距离,学校将图书馆搬到了教室,图书放置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为了让技术更便捷地为学生所用,在图书馆、走廊、操场上,学生随手可以通过触摸屏阅读、上网,了解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学校还努力将大数据收集平台运用到教学、作业布置和反馈中,不断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学习因个性化教育而开始充满魅力。

  信息化给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还包括学习的浅层次和碎片化,为此,学校提倡深度学习。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做出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学校提倡深度学习就是希望学生从外控走向内控,让教学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高中教学区别于初中的重要特点是其学术性,在学校的“博雅论坛”上,外语组有位年轻教师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初中教学,教师一节课教你和面则作业就是和面,一节课教你擀皮则作业就是擀皮,直到教会你包饺子,考试就考包饺子;而在高中,一节课教会你包饺子而作业是回家蒸包子,考试时考的则是烙馅饼。教师们由此得出结论:高中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寻找规律。高中教学要教会学生进行深度思维!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高中学习中,学生能够有比较深入的思考,能够有所创新,能够综合地、系统化地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全面的学科素养。

  提出问题是容易的,但做出决定是痛苦的,因为学校的主体生源是处于南京市六、七千名第二梯队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小学和初中的课余时间基本是在家教和辅导班度过的,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其形成深度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无疑是一种考验,而一旦因为这些调整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反复思考、讨论后,大家逐步形成了共识:与其在苦海中绝望地挣扎,不如在现实中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开始稳步前行:教研组和备课组对活动方式进行了重构;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精细思考和安排;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和课余学习时间都给予更加精准的指导;教师们共同提出深度学习课堂的四个基本特征——清晰的目标、浓厚的兴趣、高阶的思维、多向的成果。至此,打造深度学习课堂成为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最终达到深度学习的境界,学校专门安排了深度学习课,让学生在每天最后一节深度学习课上自主整理、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系统思考的能力。深度学习,正在让南京九中的学生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三、师生同道的課程校本化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课程即跑道”。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主张“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唤醒每一位师生的生命潜能,让每一位师生都能自主自觉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是学校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针对教师的校本培训课程、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让一棵树摇动一片树,一朵云推动一片云,渐渐地形成独具九中特色的课程森林和气候。

  教师在教育中,也必然在发展中。学校每年暑期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全体教师培训,每年九月的青蓝同辉工程,每年十一月的博雅教师基本功大赛,两周一次的碑亭夜话,一月一次的与专家面对面和博雅论坛,等等,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教师们不仅从无怨言,还乐此不疲。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培训是一种眼光,一种视野,也是一种胸怀。开学不到两个月时间,二十多位各学科的骨干教师赴外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学习、培训;高一年级教师对南菁中学探索“尚美课堂”感兴趣,全体高一教师40多人就远赴江阴;常州市第一中学的“增效减负”有成效,全体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部门主任就去学习取经。教师素养、知识、能力的提升,是近几年学校快速崛起的最大秘诀。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新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批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的成果。目前学校已经开发出了四十多部校本教材,其中多部教材被其他学校采用,《中学艺术校本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首届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附近的长江路文化一条街的9个地方建了课程基地,把学生的课堂搬到了社会上,如在总统府和六朝博物馆上民国和古代历史课,在江宁织造府上红楼梦课程,在江苏美术馆上美术课,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更深地领略文化和历史的真谛;学校在课程管理、新课程的校本研修以及学生的综合实践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福建、新疆、重庆、浙江、安徽、山西、广东、北京及本省的学校每学期均有上千人次来校参观学习,对学校新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均给予了极高评价;《扬子晚报》、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对学校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成果进行追踪报道。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而又守本如山、随化如水,九中人将始终“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构建快乐课堂 成就幸福人生

下一篇:试论校园暴力对学校的危害及其内部治理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