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奇速英语 >

分析新课标:深入理解并应用15个核心概念

作者:未知 时间:2024-09-02 阅读:( )

 

 

1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描述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概念工具,是指一门课程独特、关键且共同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落实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语境下,每门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该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常表现为3-5个概括化的词或短语进行表述。
培养“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整合和提升了“双基”与“三维目标”所反映的教育目的,不仅有助于教师确立教书与育人统一的观念、帮助教师推进大单元教学,还能充分变革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2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一般是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为义务教育的每门课程所定义的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常以3-5个词语或短语来描述,每门课程所需培养的核心素养如下表所示:

课程 对应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语文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历史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外语(英语、日语、俄语)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数学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地理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科学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化学 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学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体育与健康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信息科技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艺术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劳动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3

课程内容结构化
课程内容结构化强调以学习逻辑整合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重组学习经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课程内容结构化要求教学者以结构化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并以此解决当前课程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其本质在于强调学习经验的结构化,并探寻学习者、学科知识、学习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回应的是“谁在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等问题。

4

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教材编写等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是用以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总体刻画的结构要素。它以课程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学业成就的综合表现,能够正确反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成果。学业质量标准为课程教学实践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三个方面。其中,学业质量标准可以让素养核心落实“看得见”、让教学目标“看得见人”、让标准参照的素养测评成为可能。

5

大单元
大单元,就是由高阶位的素养目标所统领的、超越单个课时来实施教学的课程单位。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整合时间、目标、内容、情境、任务、活动和评价等要素,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事件,最终指向素养目标的达成。运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6

单元学历案

大单元教学的本质在于建构有组织的学习经验,因此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要从“期待学生学会什么”出发,体现学生学习的完整过程。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六大核心要素:单元名称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保证了不同课时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性,能够保证学习过程要素的完整。

 

 

7

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明确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通过“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素养培育为指向,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念、思维方式与方法等去学习主题,考察与探究主题之下问题的一种兼具综合性与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特定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并将所学应用于新的情境,以更有效的方式学习,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8

“教—学—评”一致性

 

 

9

大概念/大观念

大概念理论溯源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提出的“一般观念”和“课程结构”以及1964年菲尼克斯提出的学科“代表性概念”。1998年,埃里克森明确指出:大概念是一种抽象概括,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观念,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表述。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对大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把大概念归纳为:
代表一种重大的观念,居于课程的核心,贯穿很多单元的学习;通过联结及组织许多事实信息、技能、经验来提供意义的广度,以作为理解之关键;指向学科的核心概念,为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概念“透镜”;意义需要被揭示;有极大的迁移价值,在一段时间内,可应用到许多其他探究主题或问题、同一学科课程或跨学科课程,直到今后的生活中,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性价值;需要深入探讨的、抽象的、易于误解的观念;对学生学习有吸引力。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大概念的“大”指的是“核心”与“本质”,大概念之所以“大”,是因为它们能够促进儿童思维结构的巨大飞跃。大概念不仅可以突破单元,还可以突破学段和学科边界。大概念如何提炼?可以采用5种方法,第一从课程标准中提炼;第二,从教材文本中提炼;第三,从学科知识概念中提炼;第四,从学习目标中提炼;第五从相关文献中提炼。

10

大任务

大任务教学,是以概念性理解的行为表现为基础,设计单元“表现任务”及评价标准,进而形成结构化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当中发展“概念性理解”,在表现素养中发展素养。在“大任务教学”中,学生由“静听者”转变为“工作者”,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流动的教练”与“学生合作者”。
课标中对于大任务的表述,不完全一样,但背后追求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比如,课标中和大任务有关系的表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性学习,情境化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10%),学科项目,整本书阅读,活动建议,任务群,主题学习,深度学习等。
那么,什么是大任务?大任务为什么要突出“大”?构成大任务(项目)首先有5个要素,脱离这5个要素的大任务是不完整或存在问题的。
第一,任务形态上, 任务有完整的结构、必要的体量、真实的来源。
第二,任务对学生有吸引力、挑战性和适切性。在设计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学生拿到手里后,是什么感觉。很有趣?很好玩?愿意和你一起做?还是感觉到很无聊、无可奈何?设计任务的时候,要有吸引力、挑战性和适切性。
第三,任务的解决蕴含知识、能力和学习。原来是靠老师讲解,传递知识,靠课后做作业,来训练能力。现在是通过任务的完成,同时学到知识和能力。
第四,任务的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观念)。在设计大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大观念。决不能仅仅满足学生的考试。新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表现在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第五,任务的解决有社会进步意义,有助于培养责任感,满足成就感。

11

大情境

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或者说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华东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认为,大情境是指向真实的生活需要,生活情境。

素养导向的课程实施强调情境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学习“去情境”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情境学习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情境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他认为,提出学习应该以真实情境为基础,而不是基于孤立的知识点,强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以及“从做中学”。新课程建构的情境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实现知识、情境和学习者经验的相互作用。

 

 

12

学习任务群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任务群的表述如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13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表现或作品做出判断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纸笔测试的不足,强调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与真实问题解决,而且还指向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能力,能够改善教与学,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通过描述性的反馈改善学习行为。在设计表现性评价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指向深度学习,并且关注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核心要素:目标、表现性任务和评分规则。

14

过程性评价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并“强化过程评价”。完整的评价必须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形成对个体学习发展的完整描述和解释。强化过程评价有利于改进教学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生学习改进的具体路径,弥补结果评价无法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先天缺陷。过程评价的目标应该重视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交流写作和自我调节等能力。

15

主题式学习

主题式学习是一种以特定主题或话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既能跨学科地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也可以在单学科内开展。主题式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和深入理解特定主题,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跨学科思维。通过主题式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供更具意义和深度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上一篇:英语背诵有诀窍!这7种英语背诵方法,孩子值得试试

下一篇:AI英语私教,几百元服务三年,你会心动吗?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