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1-15 阅读:( )

  高建华 战逸耕

  (吉林长春 解放大路小学1 省实验中学2 130021 )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师生关系的客观阐述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对师生关系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一)有生才有师。在学校出现之前,子女要为学习,家长请来合适的人(教师)上门教自己的子女,后因要学习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家庭教学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正式的教育机构—学校。众多的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因此引起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壮大。可见,在古代是先有学生,后有老师的;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师;在现代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学生,哪有学校、哪有教师呢。学生不为教师存在而存在,而教师却因为学生而存在。

  (二)爱生与尊师。针对旧中国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徐特立、吴玉章等前辈早在本世纪20年代就提倡“尊师爱生”,意指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四个字兼顾了师生双方,无疑比封建社会“师长有尊”片面强调师方是一大进步。但这四字又易引起误解,即学生尊师,教师才爱护学生,将尊师作为爱生的先决条件。实际上,教师爱学生应当是无条件的,而学生尊敬教师却是有条件的,因为教师如果素质低下,又不爱学生,学生又何必尊敬这样的教师呢。所以将“尊师爱生”改为“爱生尊师”更合情合理,这样一可以改变尊卑、上下等级观念,二可以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由爱生引发尊师所形成的师生关系,自然多于人为,真诚多于虚伪,亲切多于疏远,温暖多于冷漠。

  (三)主体与主导。在严重扭曲了师生关系下面,老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上个消极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为目的,而不以学生的学为目的,主观脱离客观,结果是有教无学,结果是老师拼命教、多多教、赶进度、赶考试,学生充其量只能背诵一下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思想。而在教育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儿童本位”、“学生中心”等思想,这实际上主张学生为主体。到底师生双方谁是主体呢,众所周知,人在进入学校之前已经自学了许多经验、知识,出生后就重视学习。老师教之功是有限的,而学生学之功是无限的,所以要重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的“主”,不是君主的“主”,不是主持的“主”,而是上主动的“主”,独立自主的“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观念。

  二、师生关系的合理构建

  (一)师生互相理解与尊重是前提。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理解与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从“尊贵”的虚假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求学者—学生则应理解与尊重老师教育自己所花费听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理解与尊重,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素质高是关键

  素质指整体素质。老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品格等到等,都会在学生及脑海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敬,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教书育人是途径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包括体育教师在内,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方法等,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实现社会化,促进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1] 薛法根.做一个大写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

  [2] 李长伟.师生关系的古今之变[J].教育研究,2012.8

  作者简介:

  高建华(1974— ),女,吉林长春人,本科,

  战逸耕(1999— ),男,吉林长春人,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之我见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