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探究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以高中地理必修三为个案研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11 阅读:( )

  合肥一六八中学 董道琴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德育渗透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其中最后一条就是德育教育。同时新课程改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就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谈谈挖掘地理教材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在现代化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中进行德育渗透

  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中讲到了1998年夏秋,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受灾比较严重。用了四副图(图1.5、图1.6)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样大区域洪涝灾害中的应用及作用。这时地理老师在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二、 在互动交流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中,讲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中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及控制人口增长”时,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如何调节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特别是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如何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这些都是农牧民敏感的事情,因为这些都涉及到农牧民的收入和生活,短期内的经济损失和给农牧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政府要给农牧民一定的补贴,在这之前农牧民一时想不通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广大农牧民明白退耕还牧、退耕还林的意义,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学会关注农牧民的生活,关注环境的变化,不知不觉中渗透德育教育。像这样的素材这样的互动必修三中还有许多许多。

  三、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中直接进行德育渗透

  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节中,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调节全球的碳氧平衡”这个知识点就可以直接对接现在的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如全球气温升高、我国东部城市的雾霾等,渗透热带雨林面积的减少,导致光合作用的减弱,雨林吸收碳、放出氧气能力的降低,又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 量的积累导致气温升高;同时热带雨林的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作用大大降低,使大气中湿度减小,固体凝结核等物质增多,出现雾霾,危害人体健康。由此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四、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德育渗透

  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中,在引导学生分析图3.2”中国与世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时,让学生讨论后得出:我国与世界相比,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单一,以煤炭为主(煤炭占70.4%);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太小。教师可再引导分析:造成这种现状与我国的国情分不开。

  五、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中渗透德育教育

  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中,教师可在引导学生分析田纳西河建坝梯级开发时,除了引导学生分析梯级建坝给河流流域带来的积极一面,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河流上建坝有没有不利的影响,有的话,有哪些影响?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在评价总结时,可以尼罗河上阿斯旺水坝带来的消极影响与田纳西河建坝的积极影响作对比,让学生明白:河流上建坝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学会辩证的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这样的互动中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德育渗透。

  六、利用教材中的乡土地理知识进行德育渗透

  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中,“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是珠江三角洲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区位因素中重要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尤其是东南亚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本着爱租国、爱家乡,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逐渐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利用地理事物的地位进行德育渗透

  在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中提到: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占我国商品粮总量的四分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说明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同时,渗透我国耕地只占世界的7%,而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由此看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之快;农业生产技术之先进。让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八、利用问题研究进行德育教育

  第四章的问题研究是“我的家乡怎样发展”,先让学生收集资料、掌握家乡的基本情况;再让学生分析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三让学生了解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以作参考或借鉴;四让学生提出对家乡发展的建议或构想。在学生参与此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热爱家乡,萌发为家乡贡献力量的想法,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九、利用自然资源本身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提到: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方面的素材在必修三中大量存在。2.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探讨2300字

  4.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兴趣的激发研究2300字

  十、利用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活动题渗透德育教育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中,在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个知识点安排了一个活动题,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对南北方民居的正南正北方位、南北方民居的墙体厚度、南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南北方城市住宅楼的建筑成本及楼间距的影响因素,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可在分析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南北方之所以有上述巨大差异都是南北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同时阐明: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外部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在特定的场合,地理环境可以成为人类活动的决定性条件,通过这种辩证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总之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做到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多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多做些文章。

  主要参考文献

  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⑵ 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

上一篇:评价,小学数学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下一篇: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班主任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