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体验科学发现之旅 培养哲学思维能力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10 阅读:( )

  摘要:高中政治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常识、了解解题技巧,还应该把政治课上成思维课,通过关注生活,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益。

  关键词:哲学思维;真理;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8-0019-03

  科学发现能唤醒人们的好奇,激发人们的热情。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之旅,从而培养哲学思维能力,应成为广大中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不懈追求。现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为题,围绕屠呦呦先生获诺奖这一话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课题: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明确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从而感受哲学思维的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和超越经验等特征。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授导法、问题探究法、图示法等。授课时,教师充分利用材料,用预先设置的问题导人,引导学生先读书预习,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最后教师点拨概括,采取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读书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主要教学过程

  材料一: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几百年前人类就开始研究抗疟药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治疗疟疾的标准药物。

  材料一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并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板书)

  为什么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材料二:在当时,研究青蒿素有好几个团队,但其他团队都认为青蒿素作用小而放弃了。屠呦呦领导团队做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方子的积累探索,在实验室筛选了许多药物最终才确定了青蒿素的研究。

  青蒿素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普遍筛选。根据文献确定对象,筛选了数千个药物最终确定几个药,青蒿只是其中之一。第二阶段是青蒿被作为再筛选的对象,但也只有10%-40%的抑制率,远没有胡椒的90%高,效果并不理想。到了第三阶段,屠呦呦受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开始考虑提取过程当中的温度,用低沸点的溶剂去提取.由于得到了有效成分.使青蒿的抑制率几乎达到100%。

  材料二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展示后,老师归纳:认识具有反复性(板书)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一开始,青蒿素的研究有不同的团队,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其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决定了她不可能像其他团队那样放弃对青蒿素的研究,从而使对青蒿素的研究具有持续性。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青蒿素的研究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后思路才清晰起来,从而使对青蒿素的研究具有反复性、持续性。

  问题探究①: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

  学生讨论并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板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工具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材料中,屠呦呦运用实验工具领导团队不断地进行药学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这种抗疟药。

  材料三:在几百年前,人类就发现了较为有效的抗疟药物。1630年,西班牙传教士朱安·鲁珀发现了“金鸡纳”治疗疟疾有效,但副作用很大。 1820年,法国医生在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喹啉”后,人类似乎找到了“抗疟”的盾牌,但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的抗药性,又使疟疾的防治重新成为世界各国医药界的研究课题。上世纪,屠呦呦团队筛选了几千种药物,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终于使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

  材料三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认识具有无限性(板书)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疟原虫的抗药性产生后,使得人们认识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几百年时间里人们一直在进行着世代相传的抗疟研究;较后一代人既继承前人的实践结果,又不断进行着新的实践,从而使认识具有无限性。

  问题探究②: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为什么认识具有无限性?

  学生讨论并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因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板书)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为了治疗疟疾,人类找到了“金鸡纳”树皮;为了减少“金鸡纳”的副作用,人类提纯出了“喹啉”;为了解决疟原虫的抗药性,人类提取了“青蒿素”,这些都说明,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推动了认识的发展。每一阶段的实验,都会产生新的实验工具,拓展人类的认识,促进人类对疟疾认识的发展。不断进行的抗疟实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疟疾的能力,提高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不断深化。

  材料四:针对疟原虫的抗药性,屠呦呦改进了提取方法,采用乙醇冷浸法,使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又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使抗疟效果更高;反复不懈地实验更使抑制率达100%。1972年分离出青蒿素结晶时,动物实验非常好,但临床效果却不好,于是有人犹豫了。但屠呦呦执着坚持,自己的以身试药以及全部病例痊愈的结果证明,青蒿素确实是一种高效的抗疟新药。多年来屠呦呦并没有止步于青蒿素的发现,她还在继续青蒿素在世界不同地区的新的适应症的研究工作。

  材料四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认识具有上升性(板书)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屠呦呦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使青蒿提取物抗疟效果一步步提高,最后达到100%,说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都是向事物的本质更靠近了一步。发现青蒿素后,屠呦呦并没有止步于此,仍继续青蒿素的新的适应症的研究工作,是因为她知道,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了。

  问题探究③: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为什么认识具有上升性?

  学生讨论并展示答案后,老师归纳: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板书)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不能用认识自身,也不能用客观事物。只有实践这一“桥梁”,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面对疟原虫的抗药性,屠呦呦不断用实验加以对照,才使得抗疟效果不断提高。在分离出青蒿素后,她更是以身试药,因为,她知道,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且,只有实践的不断进行,才能一步步揭开事物的本质,使人的认识更靠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推动认识不断上升。而那些在不同地区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了。

  总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以上内容,也可以用三维坐标表示:其中,横坐标x轴代表认识的广度——认识具有反复性;纵坐标v轴代表认识的深度——认识具有上升性;z轴代表时间的宽度——认识具有无限性。用时空观对“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进行分析,更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辩证思维的合理性。

  问题探究④:联系四则材料,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说从屠呦呦抗击疟疾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讨论并展示答案后,教师归纳: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决定追求真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正确对待前人的经验,不能全盘照搬,也不要全盘否定;追求真理不可能一帆风顺,要敢于坚持,与时俱进。

  教学提纲: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认识具有无限性。因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认识具有上升性。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实践表明,关注生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能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陋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据统计,高一学生的主动听课率由原来的38.2%上升到91.4%,高二学生的主动选修率由原来的8%上升到29%,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哲学思维可以指引着人生的前进方向”(科学家波恩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贯穿哲学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走得更远、更快、更稳、更好。

上一篇:教研工作要重视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下一篇:绿树影浓话立夏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