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中美案例教学法比较——以《中外名记者》案例教学模式为例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23 阅读:( )

  作者简介:赵娟(1987-)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硕士研究生,黄河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闻学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 赵娟

  (河南 郑州 450002)

  项目来源:本文是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40

  关键词:名记者;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美国案例教学法以“哈佛案例教学法”为代表,国内案例教学法则以《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

  哈佛管理案例教学不同于国内学科的案例讲授方法,它不是为了给学员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它侧重于理论应用,需要学员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与国内案例教学模式是一致的。

  《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采取案例式教学,它打破了国内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课程观转变为“实践性课程观。”这转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设置,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学生不用被动的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以书面形式被展现,是学生剖析的对象。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直接参与对名记者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进而总结不同记者的新闻理念与采访技巧。

  一、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设置区别

  现在,不论国内外,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相比较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它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选择、准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自身还必须具备深入剖析案例、总结与回归教学重点与要点的能力,将案例分析的能力提到一定的高度。因此,教师不仅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导演, 不仅要“导”,而且要“导好”。 教师甚至可以将讲台变为舞台,对课堂投入全部的热情成为一个激情澎湃的演员。同时,教师还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课堂,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发言交流的平台与时间, 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课堂灵活而有效率。

  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转变角色之前,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阅读大量的教学案例,并从案例中总结出要点与分析思路,进而归纳出自己的发言要点。在国外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争取发言的机会,因为其课堂参与度是学期末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就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比较于国内的案例式教学,这里以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中外名记者》为课程载体。《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并无墨守成规,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力求在保持课程特色的前提条件下,汲取“哈佛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但案例式教学法在国内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与学生角色设置方面却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虽着力采取案例式教学法,但却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陋习,在课堂上的部分有效时间段内,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此外,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践行的过程中,学生出现思维惰性与行为惰性的状态,这就导致了课堂无法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方式比较保守,形式比较呆板,所谓的案例教学实质上变成了案例的罗列与讲解,尤其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不足。当然,《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只是国内案例式教学模式的一个缩影,它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设置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同时,这也反映出国内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

  二、中美课堂教学组织的比较

  与国内案例式教学不同的是,哈佛商学院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管理知识、创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与思考问题”。它要求学生必须以“领导者”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性与苏格拉底式的学习方法。但在国内,案例式教学存在无法实现的现象,或者说它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例如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教学组织中,案例式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点名提问为辅,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所讲授的名记者知之甚少,他们在课下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查阅。但哈佛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因此,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自身的学习压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他们必须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要点与见解。相反在国内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很明显,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由此可见,在国内案例式教学的课堂设置存在学生沉默的现象。但在《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着力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失声现象,引入经典案例,积极组织课堂讨论。

  三、中美案例教学效果的区别

  哈佛的学生自信且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哈佛的课堂案例具有国际化视野,不仅具有美国本土案例,还有大量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教学案例,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全球化视野。此外,哈佛学生成绩的评定是根据学生的发言次数、参与程度以及对案例的破解能力为依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要认真阅读案例,否则会造成与教学进程脱轨的现象,因此,哈佛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

  国内的案例教学效果不如美国。在国内,案例本身存在局限性,大多以中国案例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狭隘视野。在期末成绩评定的过程中,平时成绩只是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这与哈佛的案例教学模式是相反的,这也是国内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中外名记者》的案例式教学则完全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至少在案例的选择上更具有国际化视野,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国外记者为主,例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爱德华.默罗、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等,意大利晚邮报的奥莉娅娜.法拉奇,美国广播公司的芭芭拉.沃尔特斯等。因此,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所提出的教学案例具有国际化视角,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国外新闻记者的新闻理念、采访技巧、新闻思想之后,可以将其与国内著名的新闻记者相比较,梳理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向与规律,进而总结出报道新闻事实的最佳新闻角度。

  四、中美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各自所占比例的区别

  在国外,案例在正式引入课堂之前,都要经过反复的研讨,这样能够确保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化。并且,国外的案例分析占教学内容的80%以上,学生甚至要在两年的时间里分析八百多个案例,一个案例通常要占据到两到三节课的教学时间,而每节课为80分钟。

  但在国内,案例教学只占整个课堂的5%,教师甚至可以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述5—6个教学案例,案例讲解的“量多”却缺乏“精辟”,因此,从比例上来看,国内的案例式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只是简单地为某一个理论知识点服务,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肤浅,缺乏深度,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但教师在《中外名记者》的课堂上试图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引入了国内外大量的著名记者的案例,讲述不同记者的生平资料、新闻理念、采访方式等,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在诸多的名记者案例中总结出新闻采访的方式与技巧。

  参考资料:

  [1] 王青梅 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6):7—8

  [2] 雷焕贵 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6):150—151

  [3] 武亚军 孙轶.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2):12—13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生自信心提升策略探究

下一篇:乌鲁木齐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方式的影响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