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以《演示文稿超链接》为例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24 阅读:( )

  贺玮 朱凤华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黄西妍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演示文稿;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热门的学科之一,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活动中,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具体任务为学习主线,任务中包含知识要点,可以使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掌握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1]。演示文稿超链接是小学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作用,下面以《演示文稿超链接》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出与信息技术教材知识和技巧相关的演示文稿任务,并围绕演示文稿任务的开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演示流程我控制”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 学会设置各种超链接:

  2) 掌握创建动作按钮的操作。

  2.地位及作用:在前面的章节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编辑演示文稿,学会了插入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等操作。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之前操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是演示文稿教学中的关键部分,操作性能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大。超链接的插入与设置的掌握,不仅为熟练实现演示文稿信息交互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本课内容是本学期的最后一节,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整合的章节。

  三、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超链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制作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但是对幻灯片跳转并不熟悉;

  2.学习风格:小学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修饰完善自己创作的演示文稿有很高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能给文本和图片设置各种超链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跳转:包括到幻灯片的超链接,到其它文件的超链接,到网站和电子邮箱的超链接;创建动作按钮,能给动作按钮创建超链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插入超链接,制作实现自由跳转的多媒体演示文稿;通过超链接的设置,让学生初步掌握获取交互式信息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感受到信息交互的便捷性,培养综合信息素养能力;通过制作有关南昌景点的幻灯片,进一步了解南昌的人文风貌,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给文本和图片设置超链接;

  2.教学难点:演示文稿动作按钮的设置方法;

  3.解决方法:选取“南昌旅游景点”充当小导游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完成小导游角色任务中,以学生对演示文稿掌握为基准,通借助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的详细演示,学生的反复实践、任务完成来学习设计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范例的展示,自然过渡到动作按钮的设置,在小组任务的完成中完成动作按钮设置这一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帮助学生从实践中产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2]。为此,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述法、任务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性的讲解后,提出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方法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体验摘到“桃子”后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本节课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展开。

  1.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本课教学重点要求,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情境,导入本课重点知识超链接;

  2.教师示范超链接操作,学生能够清晰掌握设置幻灯片超链接方法;

  3.通过教师布置任务一、二(设置到其它文件的超链接;设置到网站和电子邮箱的超链接),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超链接在演示文稿的应用;

  4.结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布置任务三(设置动作按钮),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在互帮互助中总结规律,技巧。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min)1.老师的朋友寒假准备来南昌玩,她想先了解一下南昌的主要景点,虽然网上的资料很多,但是有点杂,老师想用一个演示文稿向她展示南昌的三个重点旅游景点:滕王阁、八一广场和海洋公园。

  2.播放演示文稿。老师已做好了演示文稿的首页,提问:我们如何实现这种点击文字标题后就能直接指向我们所想看到的对应的景点相关资料呢?

  3.随机单击某个旅游景点文字标题展示相应资料内容。进入情境,思考,回答问题。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情境,提出实际问题解决疑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示范操作

  学习新知

  (5min)1.教师讲解示范,演示插入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步骤。

  2.大家按照老师刚才讲解的步骤,动手试一试,完成相应幻灯片的超链接设置吧!

  3.巡视、提供帮助,对学生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疑难解答。1.集中注意,观看教师演示,关注操作过程。

  2.动手实践操作。这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与示范操作,详细了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步骤。这是符合小学生小步调学习的特点的,有助于学生能够清晰掌握超链接的操作方法。

  任务驱动

  实践操作(20min)设置超链接1.除了超链接到本文档的灯片外,用同样的操作方法,我们还可以链接到其他文件、网页和电子邮箱。

  布置任务:

  [任务1]现在老师朋友还想了解八一广场的详细信息,老师把资料打包放在“八一广场详细资料.docx”文档中,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示范操作,在学生机上动手做一做,使得点击“八一广场”,其具体资料内容就立刻展示出来。

  [任务2]自主完成网页与电子邮箱的超链接制作。

  2.巡视、提供帮助,对学生操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疑难解答。

  3.请一位学生上教师机操作展示。1.参照教师之前讲解的操作步骤,动手操作,完成插入超链接任务。

  2.学生代表上教师机操作展示。结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提出任务1、2,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超链接在演示文稿的应用,对本学期的内容深化。

  设置动作按钮1. 播放幻灯片,单击图标。老师现在想从“八一广场”这张幻灯片直接回到第一张幻灯片,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效果呢?大家注意到这张幻灯片含有特殊的按钮,利用它们可以“跳”到第一张幻灯片上,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设置这种动作按钮吧!

  3. 讲解示范动作按钮设置超链接操作步骤。

  4. [任务3]:老师给大家找出了“返回”、“前进”、“后退”等图片,请大家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分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操作:依据每张幻灯片具体需求,插入三个图标中的一个或多个,实现幻灯片信息的正确交互。1. 集中注意,观看教师演示。

  2. 学生讨论交流,分组实践操作完成任务。1. 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本课教学难点要求,通过教师详细讲解,学生能够清晰掌握动作按钮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强化所学技能。任务三有一定难易区分,各小组可以依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完成一个或多个,这个可以更好地适合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信息水平不平的要求。

  作品展示

  评价总结

  (10min)1.选两个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展示完后,同学间进行互评。

  2.对位置正确合理、能实现文稿中的信息的自由跳转和交互自如的作品进行表扬,并对完成不是很好的地方进行鼓励。

  3.组织学生填写“课堂学习评价表”。

  4.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展示任务成果,采用小组评价、组内互评等方式互相评价、交流。通过各小组作品的展示交流,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作品的鉴赏能力。

  本课小结

  布置作业

  (2min)教师概括本课所学超链接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

  布置作业:

  利用“动作按钮”对话框,可以给幻灯片中的各种对象设置“移过”和“单击”两种动作,除了链接到幻灯片、文件、网址及播放声音外,还可以停止演示或执行待定程序,同学们下课后试一试吧!1. 跟着教师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完成课后作业。1. 通过对知识进行小结,归纳巩固内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课后延伸拓展,同时为下一堂课做铺垫。

  八、教学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新的课标要求要凸显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设计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如附表所示,评价内容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所有任务都是评价的指标,同时对信息素养的评价也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在评价主体方面也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既有自评与有互评,还有师评。

  九、结语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模式,设计出与教材知识和技巧相关的任务,并围绕任务的开展和完成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3]。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质量,为日后其他的学科更好的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意见。

  附表:课堂学习评价表

  学生 日期

  考评指标考评标准分值/分自我评价/分小组评价/分教师评价/分实际得分/分

  专业知识技能知识点一设置到其他文本的

  超链接25分

  知识点二设置到网页和电子邮箱

  的超链接20分

  知识点三设置动作按钮20分

  信息素养道德自律遵守纪律10分

  学习态度积极上机操作,完成任务15分

  团队合作融入集体10分

  合计100分

  值得表扬的地方

  需要改进的地方

  填表说明1. 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 实际得分=自我评价30%+小组评价30%+师评40%。

  参考文献:

  [1]李素娥.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任务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21.

  [2]黄铮.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16,(5):64.

  [3]王婧.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8):51-54.

  投稿日期:2017-10-21

  作者简介:

  1. 贺玮(1995.8- ),女(汉族),江西丰城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2. 朱凤华(1996.11- ),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学。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趋势下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