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改变美育态度 强化以美育人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02 阅读:( )

  爱美是人的天性。追寻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人类文明进步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作为生命个体茁壮成长必经的历程。学习音乐欣赏的技巧、赏析美术作品的美妙、享受诗词的意境、领悟阅读的精髓,可以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质,以更平和的心态办教育,以更优美的心境去工作,以更快乐的方式去生活。

  一、提高美育认识

  有人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有助于改变对美育的态度,强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一)重视美育是优秀文化传统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艺术对人的教化作用。推崇“乐教”和“诗教”。清代刘师培指出:“上古教民,六艺之中,乐为最崇,固以乐教为教民之本”。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美育。孔子把“乐”列为“六艺”第二位,亲自编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晚年还亲自整理过《雅》《颂》等古典音乐作为教材,并根据“诗可以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教”原则。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国维先生曾指出,孔子的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

  在宋代。官办学校创办了画学,重视通过学习绘画涵养学生情性,提升艺术修养。这是宋代在美育史上的重大贡献。

  到了近代,王国维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提并论。强调美育独特作用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辛亥革命后,我国第一位美育实践家蔡元培全面深刻地论述美育,积极提倡美育,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阐述美育定义。提出美育实施方案和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极力推崇和提倡美育的,还有梁启超、鲁迅、陶行知、刘海粟、张大千等一大批人。

  (二)美育的作用不可替代

  美育可以提升个人审美素养,涵养个人品性,提高立德树人的品质,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是美育可以丰富生活、提升品位,能促进身心健康。美育是一种终身学习理念,即所谓“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美育也是一种健康有情趣的休闲。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美育更是一种快乐工作方式,能调节神经、消除大脑疲劳,促进身心健康。通过阅读经典作品、鉴赏艺术作品、参加戏曲表演、参观博物馆等美育活动,比如阅读展现人性美丑的《悲惨世界》,朗诵隽永含蓄的《园丁集》,赏析想象丰富、充满动感的《向日葵》,感受旋律恢宏、气概豪迈的《第九交响曲》,聆听乐曲激烈、震撼人心的《十面埋伏》,有助于个人提高艺术修养、丰富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位、实现“关意延年”。

  二是美育能提升育人品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美育以一种更自然、和谐的方式放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如仙居县步路乡中心小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把它画在树叶上,以美育方式使核心价值观直达学生心灵深处,触及学生生命成长。中小学各个学科本身都蕴含着知识之美、境界之关、人生之美,比如诗歌中的语言美、自然美、人性美,数学中的彭罗斯阶梯图形之美和黄金比例之美,物理中的能量守恒之美。生物中关妙精致的DNA双螺旋结构之美,体育中的运动之美、形体之美,音乐中的旋律美、节奏美,绘画中的空间关、线条美,戏剧中的冲突美、台词美,这些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以美启智。此外,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平衡发展,在塑造一个健美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全心灵。

  三是美育能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抓手。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文明素质和创造能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说:“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而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审美就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艺术教育将使一国国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高于他国。”科学家普遍认为,科学与艺术其实是相通的,不论在科学还是在艺术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本质上靠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用“美学的、直观的”方法研究出相对论,麦克斯韦从对称形式美的赏析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开普勒受其家乡和谐曲的启发提出行星运行轨道公式。

  (三)走出美育误区

  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美育价值定位边缘化。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以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有色眼镜”去看待美育。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不能开齐开足美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美育如蜻蜓点水般出现,且很少真正落实和实施,除了参加比赛的少数人,美育变得可有可无,成为智育的“副产品”。“美育无用论”、“无暇顾及美育”等错误观念盛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美育资源配置不达标,美育教师处于学校“边缘人”的状态,人数少且不受重视。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间、城市和农村间、校际间不均衡,差异明显。

  二是美育课程设置狭窄化。一些学校存在美育内涵认识上的偏差,将美术课和音乐课等同于艺术教育。将美育落实看成是美术课、音乐课的设置,忽视文学、书法、篆刻、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美育功能,不重视语文等学科的渗透融合。不重视美育基础知识学习,美育实践活动少。如台州的书画馆、艺术馆、博物馆等美育基地不少,但去参观欣赏的学生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忽视校外美育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美育实施过程知识化。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不能从纯理论的角度去灌输。在“情育”过程中,关感教育让位于知识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缺乏美感性、情感性,做不到古人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如语文课上学生能流利背诵“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却很难体验到诗中所展示的磅礴之美:美术课学生能够将一只飞鸟画得惟妙惟肖,却很难体验到飞翔的关态和大自然的神奇,没有实效。

  二、改进学校美育

  改进学校美育,要从强化美育薄弱环节入手。在美育教学上。要坚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在美育理念上,要树立大美育观。

  (一)着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加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生态度,提升审美文化修养。要通过教育和审美实践,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辨别、理解和评价美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文明的碎片》一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审美能力的故事。他在一次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中附了一幅画,要求考生当场写下观赏感受。有位考生根本不知道这幅画作者等基本情况,但凭着即兴感受把握着画家内心。并联想到自己童年时的机遇、老树下的邂逅。另一位考生准确写出了这幅画的创作年代、画家生平等基本信息。但对画作本身的鉴赏,却寥寥数语。结果,余秋雨教授决定录取前一位考生。他解释说:“我赞赏这位考生有属于自己的对艺术的切实深挚感受。”这个故事说明,艺术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关育滋养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根植于心的修养”,是流淌在心中的一汪清泉,一种气魄。一种气质。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而国家精神的根本是人文精神。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是重要途径。阅读是最美丽的教养。阅读文学经典,能够增长才情、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修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说,“难忘诗书李杜魂”,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支持她度过种种忧患与挫折。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也说,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走向高尚。

  (三)树立大美育观

  美育的关是一个大概念。海纳百川、包罗万象。大美育观认为,美育是万美入教的万美之育,而不是哪一种关入教的一关之育。万关入教主要选取的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和人的关,包括孔子所说的“里仁”之美,庄子说的天地之美。孟子说的人格之美,陶行知说的生活之关。习近平说的“崇高之美”、“信仰之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美等。大美育观是立体化、网络化美育,既意味着美育与德智体劳和谐发展、相互渗透,又意味着注重发挥隐性审美教育的以文化人功能,更意味着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协调统一。

  三、扎实推进美育工作

  扎实推进美育工作,提高认识是前提,改进美育教学是关键,落细落小落实是根本。

  ㈠带头践行,引领美育发展

  在新常态下,教育局长要带头学一点美学,积极组织机关单位、中小学校长听美育课程和讲座、参加美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局长要自觉担当美育职责。重视校长美育领导力建设,将美育工作纳入中小学校长考核内容,加强校长美育培训工作;重视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审美素养。多渠道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发挥名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带动作用。

  好学校是产生美好故事的地方,是产生美丽、快乐、幸福的地方。是让人终身难忘的地方。好校长是好学校的灵魂。在某种程度上,校长的气质决定了学校的气质,校长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水平。好校长既要有教育家的情怀和眼光,更要有关学家的素养和视野,自觉带头践行美育,研究学校美育举措,积极建设尚美教师文化,坚持因校制宜、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局面。

  (二)顶层设计,构建大课程体系

  要做好美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做好显性和隐性课程两篇大文章,构建序列化、系统化的大课程体系。要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增强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坚守课程和课堂主阵地,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做到有底线、保基本、提质量;加强学科教学与美育的渗透与整合,在充分发挥语文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数学与自然等学科的美育价值:各级各类学校要抓住课程改革契机。围绕选择性教育思想,开好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选修课,全面开设《台州地方艺术》课程;要利用“互联网+”优势,积极搭建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发与中小学美育课程配套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强化美育实践。实施美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管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获得参加美育实践的机会,积极参与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参加合唱、校园集体舞、儿童歌舞剧等群体性活动,让学生的文化艺术才情充分展示、竞相进发,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和成就梦想的机会。

  ㈢以文化人,推进文_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优势,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校本教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要建设美育文化,打造影视美育、服饰美育、书法美育、礼仪美育、网络美育等。

  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走廊、教室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要结合“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办好艺术节、经典诗文诵读、汉字听写、美术、音乐展演活动。

  (四)改进评价,加强监测督导

  借鉴南京、昆明的经验,改革美育评价方式。稳妥推进“美育进中考”,逐步推进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深化中小学素质评价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尤其是深化将美育实践、美育活动课程化后的评价改革。

  同时,将音乐、美术等课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范畴,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开展美育工作专项督导,对美育课程设置、美育师资配置、经费投入、设施设备、组织机构等进行全方位督查,并进行内部通报;坚持问题导向,重视监测结果反馈和运用,强化督导结果反馈。

  (五)凝聚合力,统筹协调推进

  我们还需加强对美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各级组织机构;构建校园、家庭、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的美育体系;成立美育教育研究中心,加强美育研究工作;加强美育制度建设,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将美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努力将美育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改革、监测督导、资源整合等与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主动吸引和整合社会优质美育资源进校园,建立开放灵活的美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引进各领域既懂专业又懂教育的专家、学者。服务学校美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育人机制,建立学校美育工作的协作推进机制,形成美育教育合力。

  (作者: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上一篇:实施“小课题研究” 推进教科研兴校

下一篇:对高中美术教学现状的思考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