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浅析小学数学教育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24 阅读:( )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兴趣问题教学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数学教育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数学教学不再是纯粹以“教数学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积累过程和思维方式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富有活力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感受所学知识带来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的个体,也应该是充满生机的生成过程。所以,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好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是多么的关键。这不仅涉及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涉及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使这一节课更加出彩。

  人们经常认为“预设”是给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等着孩子跳进去,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了,这其实是误解了对预设的看法。缺少课前的种种预想和精心的设计,怎会有教学上的积极互动与生成?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哪有教学上的得心应手?因此怎样正确地进行提前预设会对“生成”起到直接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下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反而提升了,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教材,还要摸清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做到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这样,教学上的生成就可以灵活地引用,预设才能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的机会,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机会,并促进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发展。所以,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课堂技能,引导学生互动,生成活跃的教学氛围,也要精心预设好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设想越全面,考虑得越细致,越能让教学过程更具备有效性,也为“生成”提供更多的平台。

  一、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旧的理念认为预设与生成是一组矛盾的定义:成功的生成往往是无法准确预设的。其实不是的,成功的生成是可以提前预设的。只是这种预设已不是原来观念上的预设,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预设,同时又是一种变化多端的预设。每当做这种预设时,教师除了进行旧观念上的完成教案、选择教育方式、设计教学方案,还要更多地想到学生才是这一学习的关键,预设学生们可能会生成哪些新的教学问题,并给教师一个可以自己支配的自由空间,让自己能够信心满满地接受与完成课堂生成。下面就谈谈对学生最易产生生成性教学问题的一些预设。

  (一) 预设学情变化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富有活力的生命主体,他们的知识经历、认知能力等皆有不同,加之上课前准备的步骤不相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免不了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在课前,我们要对学生做好充分的了解,掌握他们的知识情况,了解学生们的课前预习程度,预知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些常见变化,并准备相应的对策,然后保存在教师的自由预知空间里。

  例如,在新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了解我任教这个班级学生的情况,是否拥有了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是否掌握了本课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对于哪些知识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需要提示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得知我班的学生不仅具备了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的基本条件、“小数乘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相关内容,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独立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因此,开始上课时,我通过谈话导入,引出两道利用除法算式计算的例题,第一题是小数除以整数,小陆花了4.5元去小卖部买了5瓶矿泉水,你们能算出每瓶矿泉水的价钱?4.5÷5=0.9(元),同学们已经有了计算的方法。第二题是小数除以小数,现在矿泉水打折,每瓶矿泉水的价格降为0.8元,那么6.4元可以买几瓶矿泉水?6.4÷0.8=?,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发现无法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学生努力在大脑中进行思考,想办法借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新问题激起了同学们对知识探索的欲望。由于我在上课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调查,所以,我可以依据这班的情况,立刻新设计教学方法,无须对计算法则进行讲解,然后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让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自主探究计算的方法上,帮助学同学们搭建自主学习数学的平台,事实上就是把握了教学的关键。

  (二) 预设延伸拓展

  课堂教学临近结束时,教师也应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情境,根据当前教学的关键内容,同时又包含着与当前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探索。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课外学习的单一性,又使课堂教学具有拓展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 预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预设教案,每一位老师都带着自己的思想走进课堂,越是优秀的教师,教案设计的水准就越高。预设一个好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学灵活性的呈现,其间深藏着老师的教学教育心血。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状况,预设同学们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去挖掘教材的延伸义,超越教材。

  (一)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

  要求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环境中,挑选同学们富有兴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东西,选择鲜明的生活情境作为学习基础,以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让同学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激起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改变新课的导入方式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教学中应用变化多端的办法设计每课的导入语,改变陈旧、枯燥、循规蹈矩的导入语,使每课的导入语机智一些,从而使主题鲜明一些,课堂氛围活跃一些,学生的状态积极一点,让数学教学像磁铁一样,紧紧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同学们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课前准备时,要重视新课的情景导入方式,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准备同学们感兴趣的情境,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起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教学“认识公顷”时,可以带着同学们去草坪,让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感受100平方米的大小,教学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为1公顷,让学生感受1公顷有多少个100平方米。教学“认识公顷”时,可预设学生计算多少个教室为1公顷,多少套商品房为1公顷。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身边的事物导入新课,这样就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上一篇:细化英语教材精炼有效课堂

下一篇: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