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追求“有味”的数学课堂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30 阅读:( )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8~90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为学习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丰富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描述现实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通过观察和辨析,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表示。

  3.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联系生活进行学习,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课堂改革,课堂成了课改的核心地带,追求高效课堂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同目标。我校以“追求‘有味’的本色课堂”为项目载体,着力构建具有儿童味(顺乎儿童天性,发展儿童个性)、情感味(注重体验,让课堂生机盎然)和学科味(遵循学科特点,理趣交融)的课堂,着力体现儿童主体的生命本色、学习内容的生活本色、学习形式的生态本色。

  下面我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例,具体阐述一下设计意图。

  一、 遵循儿童天性,彰显儿童味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身心特点。我们只有循性而教,才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因此,遵循儿童天性应成为我们组织教学的首要原则。

  (一) 敢想,让童心自由飞翔

  课程伊始我先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出示一组平行线,你再加两条直线,想办法围成四边形,想象一下,你能围出几种不同的四边形?”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再自由地进行创作。从创作的过程来看,学生积极投入,从学生创作的结果来看,他们能创作出所有不同形式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的结尾,我设计了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猜一猜被遮住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不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猜想,最终猜出了图形。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十足,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二) 乐说,让童性充分张扬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一定要鼓励学生“敢说”“乐说”。在学生进行“我来创作四边形”后,我把话语权交到了孩子们的手中,鼓励他们“不仅自己要能创作四边形,还要有更高的水平能看懂其他同学创作的四边形”,学生们积极举手,把他们能看懂的四边形创作过程和全班同学分享。接着对创作出来的四边形进行分类,这个工作也是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发言得出结论。课的结尾,我让学生根据以往研究图形的经验,说一说你还想研究有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整节课都是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进行的。

  (三) 好玩,让童趣自然流淌

  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玩的天性得到释放时,他们就能积极投身到各类活动中,就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学到他们没想到的许多东西。这节课我让活动贯穿全课,从开始的“我来创作四边形”的游戏,到课中找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再到对四边形的整体分类,“你知道⑨号四边形应该放在黑板上的什么地方,谁愿意来放一放?”最后到猜图形的游戏,学生通过这些快乐有趣的活动,实现了学中玩、玩中学。

  总之,循性而教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展开教学。课堂上少一些控制多一些支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灌输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急躁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单项传输多一些互动交流,为儿童自由呼吸与成长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尽享生命成长的快乐。

  二、 注重过程体验,凸显情感味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在课中没有采用常规的静态教法,如先提供素材,描述特征,再界定概念。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以这种方式推进,学生会停留在原先的概念上进行表述,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很少会从两组对边平行进行理解。于是我就尝试用动态的手法进行教学:先创作素材,接着反思分类,再界定概念。

  课的一开始我先提供给学生创作的空间:“出示一组平行线,你再加两条直线,想办法围成四边形,想象一下,你能围出几种不同的四边形?”让学生在限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自由的创作,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建构,所创造的图形尽管大小不一,样子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至少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与两组对边平行,帮助学生把新建立起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分散学习到整体认知,从直观描摹到想象构造,动态操作更丰富了图形素材,动态联系构建了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其次是从图形观察到空间想象的动态研究引发更深入的数学思考。如一组平行线之间两条线的长度、斜度的变换就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图形来,这种动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把创作过程和分类过程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教学设计时,我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讲究目标设定的弹性,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 统整学习内容,体现学科味

  今天执教的这节课在最新版的苏教版教材中是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是进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第二课时是梯形特征的认识和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两个内容是独立进行安排的。其实,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这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停留在多种属性上。平行四边形又与梯形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就尝试打破教材的限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把原来两课时教学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进行了整体的架构。而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的本质属性,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让学生在九组平行线中再画两条线段,不管怎么围,画出来的不是平行四边形,就是梯形,因为它们的共同属性是有一对平行线,已经清晰地体现在图中;再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分类等思维活动,学习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通过对内容的统整,更有利于学生在四边形的整体框架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更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更有利于数学系统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初中政治课堂学生个性情感渗透途径探微

下一篇:以学定教,变中求高效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