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良性运行的探讨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3-27 阅读:( )

  王秉鸿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733006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 求远 求实 求活 求新

  体育活动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课余体育训练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规划,意义非凡,更是举足轻重。然而,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状况并不乐观,学生的体育素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根据现有的调研资料分析,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参与度低,这对于高职生的体育素质的培养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一、求远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虽然较为短暂,但是,如果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学校应当具有长远眼光,切实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帮助他们奠定厚实的自觉进行体育健身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外,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来看,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作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学校浓厚的体育锻炼的氛围,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更好地全面落实国家教育目标。

  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具有战略眼光,从长谋划,认真规划课余体育训练,形成系列课程,建章立制,确保建立起长效机制,推动课余体育训练的良性发展。

  二、求实

  有了宏大的长视野规划,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务必讲究实效,踏踏实实,一板一眼。一方面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的相关的体育工作要求及临时的体育活动推进,一方面要坚定执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中长期规划。

  1.扎实,忌形式主义。所谓扎实即指课余训练工作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有实效,忌讳走过场。体育老师要主动跟进,加强观察和指导,及时干预,约束学生切实坚持训练。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太极拳体育训练工作。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是,不少学生缺乏意志力,渐渐掉了队。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召集他们,严慈并用,形成了团队凝聚力,吸引了全组学员按时训练。也有的学生不肯从一招一式开始,苦练基本功,倒喜欢太极拳表面的花架子。笔者一方面讲解太极拳外柔内刚的特点,使他们在理论上得到提升,一方面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指点他们精准体现动作路线,彰显太极功力。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扎实地做出太极动作了。

  2.灵活,忌自由主义。所谓灵活指在训练项目、训练时间、训练方案、训练评估等几个方面,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映的灵活应对措施,忌讳随意性。

  (1)项目选择要灵活。课余训练的项目选择不能行政命令式的单一化,因为不同高职院校的体育发展水平并不相同,常规开展的体育训练项目的侧重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体育训练项目也应该有一定的自由度。另外,不同个性、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体育训练项目的选择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之,体育老师“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在每一类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等)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1]。

  (2)因材施教要灵活。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跨入成人行列,应当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我们也应当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展开训练。一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训练的强度、频度和时间,二是针对体育能力较弱的群体,采取更加贴心的指导和服务。我校的篮球训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摸索出了一整套宝贵的经验,能够针对不同的球员,量身定制训练方案,提高了中锋、边锋、后卫、前卫等的培养质量。这是因为我校向来重视观察、研究每一个篮球队员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逐一设计他们的具体的训练方案,并且,针对他们的个性采取相映的干预措施。纸上谈兵的方案不能全搬到具体的实践中,必须因人、因时、因地而为。

  (3)评价标准要灵活。恰当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体育训练水平,掌控训练方向,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另外,中肯而诚挚的评价还能够激起学生的训练热情,引起他们深度的共鸣,获得心理的暗示、情感的感染,促使他们不断地发挥出体育潜能。当然,个体的差异性也要求评价的差别化、层级化,精准地给参训学生定性、定量的评价,使他们不断地反省自立。为此,我们应当掌握评价的原则、方式方法,不妨“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求新

  体育训练的良性推进除了重视传统的训练项目和借鉴训练经验之外,为了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效率,我们可以不断地创新训练的形式,引入新的资源,革新训练形式。

  1.项目上求新。传统的训练项目当然要保证其完成国家课程目标,落实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和要求,但是新的项目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适当地开发新项目,以新带旧,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的渴望。然而一定不能让新项目冲淡教学任务中所谓旧的传统教学体系,确保不能出现以次代主的情况。

  2.训练形式上求新。传统的枯燥的训练形式我们不必排斥,因为没有大量的训练不可能形成超强的体育能力。但一味超强度的训练不可能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了达到同一种训练目标,我们可以筛选优化最佳的形式。比如竞赛性训练、游戏式训练、指导性训练、置换场地训练等多种形式,均是我们的选项。只要适合我们的学生,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种求新不是为了求新而求新,而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为了确保训练效果。

  3.训练主体的求新。同一个教师针对同一个项目的训练势必会打上个人的深深的烙印,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个项目、同一个群体或个体组织训练,则即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训练思想、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汲取众家之长。不过,这必须在确保不同教师的训练理论和体系能够融合的条件下才能如此执行。我们还可以选择学生中的佼佼者,使他们适当的发挥示范作用。学生中的示范者往往具有很强大的辐射效应,刺激其他学生争先恐后地展开训练。

  不少大学生对街舞情有独钟,笔者即组织他们展开训练。一方面成立街舞训练指导小组,组建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街舞队,一方面鼓励他们借助多媒体,搜集大量的视频,观看表演者的每一个动作,研究他们的表演风格,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鼓励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以表演促训练,以比赛练表演,形成“训练——表演——比赛——训练”的良性循环。这种训练效应自然地辐射到其他传统训练项目上。

  由此观之,新项目、新形式能够使学生不断地增强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当然,求新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而要根据训练目标的需要,研究新项目、新形式的训练价值,充分论证,从而做出最为科学的布局。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余体育训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促进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现代职业学校输出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基础。”[3]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2011.

  [3]田振停.关于高职院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下旬,2015(03).

上一篇: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医德医风教育

下一篇:跨境电商下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