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大数据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5-04 阅读:( )

  宋宁

  物资学校 贵州 贵阳550002

  关键词:大数据 物流企业 物流专业 课程改革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为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在大数据的环境中,有着各样、结构各异、纷繁复杂的数据,如果人们能够掌握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全部数据,能够充分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那么就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物流市场的新机遇。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物流企业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的数据,包括运输、仓储、搬运、配送、包装和再加工等环节,每个环节中的信息流量都十分巨大,物流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从而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帮助,为企业带来利润。由此可见,这些大数据最直接地反映着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把握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脉动。当前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物流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职校一直是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开设了较多对理论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和专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应该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注重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培养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有效改革措施,切实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状况,力争培养出能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

  一、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是要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实训来完成。

  1、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的教师不足,我们大多教师虽有带学生短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经验,但对具体岗位的操作却是空白。

  2、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经费问题,不可能去配置所有实习和实践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来完成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工作。多数职业院校缺乏物流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仅仅依靠教师的描述、图片和视频教学,难以还原真实的物流企业工作场景,学生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众所周知,先进的物流管理设施价格非常昂贵,以大型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例,只有在规模、资金都较为雄厚的专业物流公司才会购买,学校要想使毕业生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在实践教学设施的引进上受资金的限制很难做到与现代专业物流公司同步。这种滞后的物流实训设施使学生无法接触最前沿的物流管理技术,都影响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3、提供就业实习的企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职业院校物流教学工作突出理论教学为主,多采用2+1模式,学校用于实践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学生不受企业青睐,这样的教学没有体现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没有按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要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有些国家是现实在选择物流专业后就和物流企业签合同,更注重学生专业的实用性。

  4、教学培养方向不明确,没有倾向型和侧重点,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就物流产业的发展而言,它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型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与操作型人才,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普遍存在忽视物流操作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现象。同时,就当前社会的物流人才需求来看,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培养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物流规划、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但各中高职院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普遍存在培养方向定向不明、全面开花的问题,教学体系设置大而全,没有培养倾向性和侧重点,无法形成院校自身特色。

  二、改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建议及对策

  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面向市场,面向技术应用,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1、完善教学标准及课程授后评价体系,注重技能操作知识的培养,增加实践性课时,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实际操作能力。各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因教材、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不同,同一门课所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内容也就不同有,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物流人才,我们就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授课内容、重难点等。学生既要懂得物流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也要掌握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还要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如:《运输作业实务》是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面向物流行业运输服务领域,培养物流一线运输操作和管理的实战型人才。课程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业务环节,系统掌握运输管理、经营、决策等具体运作方法,掌握接单业务、运费计算、单证处理、解决货运事故与索赔等问题。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运营操作人才在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上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应该充分考虑在大数据环境下市场、企业、学校、个体,进行相应的物流专业课程标准设置。

  2、教学上尽量能体现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比如学生技能比赛,将技能大赛内容与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提升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比如在开设一部分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以外,还需要在校内物流实训室,实习基地,模拟实训室或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3、目前我们职业院校教育培养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在课程结构上,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就必须在课程体系,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为突破点,在设置课程时充分体现就业需要的原则,遵循行业标准的原则。如:《生产物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生产过程的物流管理,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模块课程,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章节来设计教学内容,实现工学结合。这里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提起学生兴趣,在理解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流需求计划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结合到具体的工作任务,达到工厂要求的职业水平,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基于大数据的环境下,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对物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物流教育也应立足实践。大数据带来的是思维的转变,强调的是创新,是新发明、新服务的源泉。因此物流教育应立足实践并积极创新,其教育模式可适当借鉴国外教育模式。如:德国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都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对于培养目标而言,培养的人才不仅有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具有超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骨干或小型企业的技术骨干等工作,其课程体系也与企业实际应用紧紧衔接,师资队伍也以双师型(即双轨制)为主,实践环节考核也有严格要求。英国“工读交替,实践教学”学生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需要和自己需要的理论知识体系,再回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技术的学习,之后再回到企业进行实践。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毕业时同时具备较好的系统知识与实践技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工程师,也大大提高了就业率。美国“生计教育”模式物流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紧密关联,使高校教育与社会职业高度相关,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三种模式总结起来,就是高校教育注重社会需求,按岗位需要来设置知识技能教育体系,注重实践,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总之,值得强调的是,基于大数据环境下,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迫在眉睫。这需要学校、企业、老师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大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资金的投入,对实践教学环节所需条件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应该将自身资源与学校共享,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老师则应该承担起应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完善、稳定、有序地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育的改革,并且逐步落实,保证改革的有效性。也只有这样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一定能取得明显成效,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中宝.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 [J].职业,2010(8)

  [2]高连周.大数据时代机遇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 2014,33(06)

  [3]李芬华.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浅谈[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4(11)

  [4]李广武.大数据在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3,(10)

  [5]梁红波.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4,(05)

  [6]林 昶.大数据时代物流专业教育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上一篇:基于质量法探究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问题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