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5-16 阅读:( )

  王友刚1 马长松2 王明伟3

  (1.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妇儿护理教研室 262500;2.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科研处 262500;3.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儿内科 262500;)

  作者简介:王友刚(1983年-),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2016年度院级科研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KY2016013)

  [摘要] 目的 调查我省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情况,为今后高职高专院校社会人文课程的优化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通过对5家山东省市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一系列问卷调查与访谈等相关工作,发出220份问卷,实际回收202份,19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了解在岗护理人员进一步的人文素质新形势的要求。结果 在岗护理人员极大肯定了高职院校社会人文课程的重要价值,实用人文社会课程的开设越来越受到在岗护理人员的积极提倡。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具有较高社会人文素养的护生加入到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中,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 高职,护理; 课程; 社会人文;课程设置

  对疾病的控制及预防、对人及社会的充分认识是21世纪护理人才实践领域的重要核心知识体系内容之一[1],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护理特别是高职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必须包括社会人文及实用人文课程。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历程来看,从崇尚人文到偏离人文再到回归人文这样的医学模式的最终转变是医学自身发展、医学教育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水平,顺应当前医学模式的重要转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2016年进入了新的一个阶段,体系化的制度标准建设逐步开展起来,办学水平和地方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促进。开设相关的社会人文课程是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最直接的手段和最主要的途径之一[2]。高职护理院校护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渴望尤其重要,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和提升指南之一。因此,我们就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相关社会人文课程的有关优化设置建议,对山东省部分各级综合医院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初步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当前自身人文素质水平及需求,提出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的优化,以指导今后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是我院迎接我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的申报与考核的重要方面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们对5家山东省市级以上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出220份问卷,实际回收202份,19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

  1.2 方法

  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整理筛选与汇总,课题组成员按照调查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类并整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社会人文课程在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最有价值的社会人文课程有哪些、社会人文课程的开课比例等相关工作内容。

  2 结果

  2.1 社会人文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价值(表1)

  表1 社会人文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价值

  类别人数(例)百分比(%)

  很有价值14271.72

  比较有价值5025.25

  无价值63.03

  合计198100.00

  调查结果显示今天社会人文课程的重要价值已得到在岗护理人员的极大肯定,它在实际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提升作用。

  2.2 最有价值的社会人文课程(表2)

  表2 最有价值的社会人文课程

  类别人数(例)百分比(%)

  文化基础课3015.15

  实用人文社会课程15678.79

  思想道德课126.06

  合计198100.00

  调查结果显示实用社会人文课程越来越受到在岗护理人员的特别重视,反映了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具有较高社会人文素养的护生加入到临床护理岗位工作中。

  3 思考和建议

  3.1 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加强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显得特别重要,这不仅是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生个体发展的现实[3]。当今高职护理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今高职护理教育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但是社会人文素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部分高职学校新颖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就是要将走进该校的孩子培养成为现代专业人才,让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好就业,还能强提升,为学生的终身成才奠基。2013年11月,中国教育报和山东省社科联共同在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国梦研讨会”,反映了护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提升迫切性。一批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就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作了热烈讨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之一。当前,我国进入物质条件更加改善、全面实现小康阶段,人的发展、人的精神需要会更加凸显[4],由于国情不同及课程安排与实习时间的紧张,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并没有全方位地开展起来,仍很落后,相对于国外来说。同时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的社会事件更加促使社会各界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全面开设的极大支持。

  3.2 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现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框架

  调查显示,国内医学院校社会人文课时大约占总学时数的8%左右,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多达20%-25%。部分开设形式不合理、课程设计不齐全等存在,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指导大纲,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科学合理的社会人文课程体系还没有成熟[5]。构建“综合素质+职业技能”的新颖课程体系、培养综合素质加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追求目标,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以及实用人文社会课程,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就业多元发展的自身需要。在评价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课程的作用中,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缓和、丰富自身护理专业内涵、有助于提升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这三项指标是被认为最重要的,对进一步调整与优化现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

  3.3 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提高

  在实习前就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使其带教教师可以尽快地帮助护生适应医院环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保障基础。在学生不选择认真学习人文素质课程原因的访谈中,专业课和基础课学业任务过于繁重是主要原因,其次是高校没有给予过多措施重视以及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士人文修养、礼仪文化、人际沟通、医护法学等应用人文课程应该在学校得到学生们的重视与欢迎。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成立了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人文素质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人文素养的水平提升奠定了有力的基石,是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做好人文素质教育顶层设计的重要方案之一;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6-7],对转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向有更大的帮助,以今后满足未来的卫生时代及社会需求。

  高校应改变目前的合堂教学和集中式授课教学,建议进行小班化教学和交叉授课教学,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针对提出的学习个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优化课堂学习模式。通过校园内外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护生的思维力、创新力,促进其社会责任感,完善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时需要具备优秀的护理管理能力和医学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最后,紧密结合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需求来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网站[8],满足其人文素质教育学习途径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进一步网络学习,提高其学习兴趣及自主能动性,使其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这两项重要素质指标得到提高[9-10],为今后高职护理院校护理专业社会人文课程开展的多元化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蔡德芳,李长琼,李江涛.护士人文素质现状分析及其提高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89-91.

  [2]刘春娜,杨新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文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5):50-52.

  [3]余惠琴.我国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96-49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1-06- 11].http://www.moh.gov.cn/publicfles/usines/htmlfiles/mohrss/s3573/201104/51436.htm.

  [5]包友枝.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安徽人口职业学院“3+3”护理专业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2):101-103.

  [6]林秧,叶碧容.以培养核心能力为本位的护理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5):335-338.

  [7]谢蔚,方国敏.护理专业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91-3293.

  [8]崔宇婷.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网站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9]钱珍珠.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的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10] 陈光毅,郑翠红,李华萍.407名高职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409-412.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教学实践新探索

下一篇:“双轨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