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19 阅读:( )
侍建伟
【摘要】“多余人”指那些在课堂教学中被教师忽视,自己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针对这种特殊的群体,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剖析了“多余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多余人”的对策:前提——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进行强化口头表达训练、保证——问题设计巧妙而有层次。
【关键词】“多余人”;原因剖析;对策;研究
缘起篇——探究“多余人”产生的背景
细究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发现,短短的40分钟对有些学生来说却是无限漫长的,是身心备受煎熬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只是“课堂的游离者”,在观看老师和一些“课堂活跃分子”带来的表演,无法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中。一方面,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些学生的存在,使他们完全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另一方面,他们从老师、同学那里感受不到一种被需要的幸福,老师从来不请他们来回答问题,而他们也完全是一副“我只是路过”的样子。于是,这部分学生便成了课堂中“多余人”。
剖析篇——分析“多余人”产生的原因
“多余人”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中,后来被俄罗斯文学界和批评界用来称谓具有类似奥涅金的性格气质和历史命运的那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他们的产生和他们自身的性格、受教育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1]。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多余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交往所占比例为74.5%,这主要是以个别学生带领全班学生朗读课文,或学生到台前做示范表演等形式展开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所进行的言语交际的对象主要是全班同学,不是个体,而仅有0.3%的时间是与学生小组交往。在学生课堂的言语交际活动中,“回答”类占交往行为的92.7%,而“质疑”与“个性思考”类行为的比重极小,分别仅为1.8%与3.2%。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多余人”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一、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和“发言专业户”的表演
课堂中,教师往往将目光投向那些善于发言的同学。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总能在他们中间“激起千层浪”。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教师总是担心其他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因而总是让那几个“得意门生”回答问题。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和这些“发言专业户”的表演了,其他学生只是“观众”。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造成善于发言的同学对话语权的垄断,其余学生也就觉得思考问题、发言不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认真听就行了,就变成了“多余人”。
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被提问”的心理
班级里的那些性格内向但成绩优秀的孩子,他们总是“沉默”,不喜欢在课堂上“崭露头角”,或者觉得回答不回答问题都无所谓,好像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如果被老师提问,他们也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这種“被提问”的心理是促使他们成为“多余人”的一个原因。
三、部分学生对参与课堂教学感到畏惧、排斥
有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对自己缺乏自信,他们怕回答不正确会遭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因而也就对课堂发言产生了畏惧心理。还有个别学困生,他们一直习惯于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甘当陪衬优秀学生的“绿叶”,把思考问题、举手发言当作是“头疼的事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位小学生的日记:
12月24日 星期三 晴
老师,您知道我上课不喜欢举手的原因吗?让我来告诉您吧!一是因为我怕答错问题时被同学们取笑。您知道吗?我曾经被同学们取笑过,而且,课后有些同学还拿这件伤心事来逗我。二是因为胆子太小,您在课堂上所提的大多数问题我都懂,可我就是不敢回答,生怕回答错了老师批评我,这胆小的毛病不知我有没有办法解决它……
总是感觉现在的孩子都拥有一颗“玻璃心”,脆弱得不堪一击。当受到同学的嘲笑后,他们便如惊弓之鸟,再也不敢尝试回答问题了,这样就促使了课堂教学中更多“多余人”的产生。
四、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当或没有成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全班的集体活动,而不注重小群体学习活动的开展,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小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互相推诿,或者是顾左右而言其他上,并没有就某个问题展开具体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小组胡乱交流,你一言,我一语,但大家都在胡乱说,谁也不知道谁在说什么……这样的小组学习,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渐渐对学习失去参与的兴趣,因而步入了“多余人”的行列。
实践篇——提出改变“多余人”的对策
俗话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以上列举的课堂“多余人”的“病”因,笔者开出了几副“治病良药”。
一、前提——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1.用爱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全的“心里场”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去感化“多余人”,多用赞赏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加以引导,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潜能。
例如在课前组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用慈爱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带点暗示、鼓励的语气说:“同学们,这节课我期待听到你们每个人的精彩回答。”此时,每个同学都会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了很好的铺垫。学习课文或作业时,若学生有独特的想法,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甚至指出教师的错误,教师不应该因感到难堪而责怪学生,而应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说:“你的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好,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谢谢你帮老师指出了错误,不然老师就是一错再错下去。”肯定其表现,听取其理由。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不再甘心做一个“多余人”,而愿意在老师面前展现自己,变得“活跃”起来。
2.用平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
首先,师生之间要平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现代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宽容和谅解的人,他能够把学生从胆怯和自卑中解放出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讲述自己的苦恼,并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指导。[3]” 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平等的态度对“多余人”进行疏导和启发,与他们之间建立动态的合作关系,让这些“多余人”自觉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够满怀信心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即使学生发言错了,教师也要找出其优点进行表扬,如“声音响亮”“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等。
其次,学生之间要平等。当学生的回答受到其他同学的指正时,教师要引导他向指出错误的同学表示感谢;当学生的人格受到同学嘲笑或侮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看法达成共识,并让嘲笑同学的学生向他人主动道歉;当学生不敢大胆发言或声音很小的时候,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还要给予学生“我们相信你”“我们认真听”的语言暗示。想象一下,在这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还会畏惧回答问题吗?
二、关键——进行强化口头表达训练
课堂上,学生要想快速、准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很难。而且,有的同学天生反应迟缓,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思维不够敏捷,即使他们在脑子里有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点,但由于心里紧张,脑子里也会一片空白。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发言,关键还在于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1.课前预约训练。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每节课课前5分钟的实效。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小故事或美文,对课堂“多余人”进行指导,如先把搜集的小故事或短文读给他们听,接着让他们复述下来,复述的时候应该按照发言要求做,再让其他学生作简要点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要给发言者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2.课中随文训练。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法的指导。其次,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说话训练。例如在学习《雪儿》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我”和雪儿互相告别的情景。这样,既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又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再次,要多进行复述的训练。例如学习完了《卢沟桥烽火》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进行复述课文的练习。
3.课后迁移训练。可以结合学生参加的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如何学习的,有哪些收获或者心得;可以说一说自己在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想法;可以结合自己参加的劳动过程,说说自己是如何劳动的,又是如何與他人合作的……通过这些训练,说的同学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听的同学也能够从中学习好的方法,吸取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保证——问题设计巧妙而有层次
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积极性,还与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有关。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的观点,学生在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是“最近发展水平”,即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而不是摘远挂在天上的月亮[5]。作为教师,应找到这两者之间的“中和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1.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性
教师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处“漫游”,在提问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问题的设计形成一个梯度。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可以有层次地设计如下问题:①“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指的是谁?②“小老师”给了“大作家”什么样的教育?③萧伯纳为什么要称娜塔莎为老师?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起来也比较轻松。对一些挑战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设置一些“台阶”来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多余人”也能轻松地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进而爱上回答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的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关键性的重点问题,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重视、思考。例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提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性的思考,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对这一问题,即使是“多余人”的群体也能说出其中的一两种,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问题设计要有发散性
发散性指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让答案也呈现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拓宽学生思路的题目,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认为30年后老人还能再请“我”喝茶吗?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看法展开辩论,这样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沐浴爱的阳光,在交流问题时让智慧的火花绽放,在自信表达时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只要我们认真去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这方舞台上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多余人”也将变得“活跃”。
【参考文献】
[1]周斐凤.让学生不再沉默——浅析高年级学生发言不踊跃的成因及对策.
[2]韩雪屏.语文课程知识初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贵州贵阳小学英语冬令营培训班哪家好——品质第一
(680)人喜欢 2019-12-17浅析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484)人喜欢 2018-05-0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08)人喜欢 2018-04-20小学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分析
(963)人喜欢 2018-04-19小学中段学生作文拟题能力的培养初探
(539)人喜欢 2018-04-1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
(556)人喜欢 2018-04-18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705)人喜欢 2018-04-18云教育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547)人喜欢 2018-04-17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650)人喜欢 2018-04-17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新思路初探
(460)人喜欢 2018-04-16久负盛名的奇速英语冬令营课程与熊猫研学特色探
2025寒假新选择:放弃英语培训班,加入奇速英语
寒假,奔赴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之旅!
2025 寒假新潮流:拥抱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告别
2025寒假培训班遇冷,奇速英语冬令研学营受欢迎
2025寒假培训班遇冷,奇速英语冬令研学营为何独
2025重庆成都昆明贵阳西安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特
2025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奇速英语冬令营研
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为何成为北上广深成渝孩子
北上广深成渝孩子热衷奇速英语冬令营探秘
西安银川乌鲁木齐兰州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
南宁海口长沙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冬令营
北京江苏上海安徽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冬
山西辽宁黑龙江吉林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
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奇速英语思维导图故事记单词
2025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
2025湖北湖南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效学习,快
2025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探秘奇速英语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效学
2025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探秘奇速英语冬令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