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学前教育论文 >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

试论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31 阅读:( )

  王由丽 潘宝城

  (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250104)

  摘要: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在策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信号学习理论,并通过大量经典的实验验证和发展了信号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提出位置学习、奖励预期、潜在学习等思想,这些思想和理论对幼儿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为幼儿教学的整体性、环境创设的丰富性、奖励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幼儿教学

  托尔曼(Edward C. Tolman,1886-1959),是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目的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博采众长,他的理论吸收了麦独孤策动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等思想,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学习理论,并且通过大量经典的实验室实验验证了他的信号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信号学习试验与理论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位置学习

  托尔曼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习得了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托尔曼设计了“T”字型迷津来验证他观点。首先,训练组让白鼠从南面的起点箱出发右转弯向东走就能吃到食物,随后测验组将“T”字型迷津颠倒过来,起点在北面。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白鼠都向左转弯走向东边,这证明白鼠习得的是空间习惯,而不是动作习惯。

  托尔曼给出的结论是:(1)白鼠学会预期目标在什么地方;(2)这类行为类似于人类的符号行为(symbolic behavior);(3)这种类似性证明,可以用预期(expectation)这个术语来描述动物的某些行为倾向。[1]托尔曼提出了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的概念,用位置学习来替代反应学习。在这类学习中,有机体都不可能依靠原来习得的一系列动作习惯来完成,但它们都正确地到达了目的箱,这说明有机体学会的是目的箱的位置。

  (二)对奖励的预期

  托尔曼把欲望或预期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强调它们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托尔曼的实验室爱略特(Elliot,1928)实验训练两组白鼠走迷津。甲组白鼠到达目的箱后得到的是葵花子;乙组白鼠到达目的箱后得到的是麦芽糖。从得出的实验结果来看,乙组白鼠跑得速度要比甲组更快。训练10天后,实验者把两组白鼠的食物对换了一下。结果出现的情况如图1所示,结果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比效应,即原来吃得好、现在吃得差的乙组比原来跑得慢了;而原来吃得差、现在吃得好的甲组比原来跑得更快了。这表明,在有机体的预期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即奖励物不如预期的奖励物时,不仅不能保持原有的操作水平,而且还会降低操作水平。[2]

  图1 食物的转换引起的操作水平的变化

  (来源:Bolles,1979.)

  (三)潜在学习

  托尔曼认为,白鼠在迷津实验中,学习的是迷津布局的探索,学习是由对环境有关信息的组合构成的。有机体一旦能够把所探索学习到的信息组合起来,在饥饿时就会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得食物,这其实就是潜在学习的过程。

  为了验证这种学习观,托尔曼与他的学生进行了许项实验。其中一项典型实验是这样的,托尔曼把白鼠分成甲、乙、丙三组,训练它们走一个复杂的迷津。甲组是在正常条件下训练,跑到目的箱后每次能获得食物;乙组白鼠始终没有食物;丙组白鼠在开始10天里不给食物,在第11天时给予食物,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托尔曼的白鼠潜伏学习实验

  (来源:Hergenhahn B 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Learning〔M〕.London: Prentice Hall 1982:306.)

  有食物组的甲操作水平持续上升;没有食物组乙的操作水平一直不佳;丙组白鼠在没有食物时操作水平像乙组一样差,但一旦有了食物,操作水平骤然提高,就像甲组的操作水平一样好,甚至更好些。[3]托尔曼由此推断,这三组白鼠的学习内容实际上是一样的,没有受到强化的白鼠也在学习但是是一种“潜在学习”,故学习不一定外显在行为中的。

  二、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受到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对心理学和教育学学习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托尔曼的信号信息理论博采众长,在众多学习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1、注重学习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学习差异性。

  通过托尔曼的整体行为研究得出,行为是整体性的,行为本身和目的、环境、刺激物、目标物都是一个整合的整体,他们有着整合的序列,共同对有机体产生作用。对于幼儿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幼儿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式途径等都是一个有机整合的整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5]

  所以在幼儿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的整体性。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和学科资料,不能将学习与生活脱离,不能将各领域的知识脱离开来,而是要将所要教授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整体的整合的教授给幼儿,让幼儿接受全面整体渗透式的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充分考虑整体性,采取动静结合、保教结合、师幼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更要整合各个区角的教育环境资源,注重环境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将游戏、活动、区角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对幼儿实施整体的全面的教育。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托尔曼通过实验提出场-认知方式的学习类型,他认为,场-认知方式收到遗传和以往习得的场的预期的双重影响。所以,对于智商相同但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个体是存在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在相同 经验中学到的东西也会有所差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6]所以在幼儿的教学中,教师和家长应该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差异性,科学看待这种差异性,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一方面的能力,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儿童,理解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的差异性。

  2、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形成认知地图,养成良好习惯。

  托尔曼通过位置学习实验提出了“认知地图”的观点。托尔曼认为,有机体不仅习得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所以,在幼儿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认知特点,创造又准备有纪律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认知地图,在环境中进行自我的学习,适时进行纪律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和行为习惯。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蒙台梭利也强调应该让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为儿童创设不同的丰富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拥有主动权和选择权,通过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去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同时也要将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学习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作用。

  在环境学习中还可以重点对幼儿实行纪律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纪律习惯。教师在教育环境创设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并且在环境中去学习,形成“认知地图”,特别是对于环境中的材料,要养成从哪里来放回哪里去的良好习惯。在区角活动中要制定区角活动规则,进区角前要对幼儿进行纪律教育,一方面维护师生共同创造的区角环境,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形成有秩序的环境和有秩序的行为。

  在注重幼儿自主性和自由性发展的同时,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该事先为幼儿创设有准备而且有纪律和规则的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和无意学习中逐渐培养起良好习惯和良好品质。

  3、科学使用奖励措施,巧用中介变量,发掘幼儿主动学习欲望。

  通过托尔曼奖励预期的实验可以得出: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的,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的结果支配的。即奖励如果不如有机体本身预期的奖励结果时,有机体不但不能保持原有的操作水平而且还会降低原有的操作水平。所以,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进行奖励措施,对将奖励物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要多和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对于奖励物要建立在幼儿的心理预期需求之上。无论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奖励措施还是家庭中的奖励措施,都要以幼儿的心理预期需求为导向,要让奖励发挥积极的作用,不能让奖励产生负面的影响。

  同时,在幼儿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促进幼儿通过中介变量提高对目标和刺激的反应程度,充分发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通过中介变量的外部刺激,对幼儿的内驱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幼儿主动积极快乐的探索学习。

  在奖励的方法和措施上,要讲求根据个体的兴趣需求、幼儿的心理发展和需求发展。根据不同时期幼儿的需求发展,不同的兴趣需求和已经给予的奖励水平,来选择和制定现有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不断调动幼儿的兴趣和内驱力,让这种内驱力得到不断的强化和转化。

  4、注重幼儿潜在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的无痕化和生活化。

  托尔曼通过潜在学习实验表明了学习不仅仅是外显行为的改变,学习还包括其他的东西,特别是内在的知识结构的积累。这种学习不是直接表现于学习者的外在能力,而是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潜藏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之中,并且在下次的学习中发挥潜在的作用,这就是潜在学习。幼儿的学习也是如此,幼儿的学习过程是缓慢而漫长的,有些学习并不是直接通过学习过程表现与幼儿能力本身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储备和转换以及潜在学习,最终表现出来的。

  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创造潜在学习的环境和机会,使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探索和收集有关的信息,另外还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将搜集的知识和信息整合起来,这样就会发挥潜在学习的作用。给予幼儿充分的、有准备的环境,将对孩子有用的以及孩子发展需要的学习信息,不断更新和丰富现有的知识环境,特别是语言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在幼儿的生活场景之中,让幼儿在已有的场景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学习。通过这种无痕化和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同时不产生学习的负担,让幼儿在生活的快乐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直接经验。

  同时幼儿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时间,从而推动幼儿潜在学习知识的转化和外显。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实施无痕化教育和生活化教育,让幼儿在宽松自由温暖安全的环境进行潜在的学习准备。并且还要求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合理的准备具有有效潜在学习的环境,加速幼儿潜在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托尔曼著.李维译. 动物和人的目的性行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2] [3]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EB/OL].http:// www.eol.cn/20060113/3170537.shtml.2006-01-13.

  [5][6]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10-09

  作者简介:王由丽(1997~),女,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前教育1603班学生

  潘宝城(1995~),男,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教师,助教二级,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上一篇: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制度建设

下一篇:“以赛促学”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