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例谈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13 阅读:( )

  陈素珍

  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嘉兴 314051

  关键词:地方课程 学生活动设计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地方课程教学中倡导教学的开放性与生成性,建议教师应当尽可能采用问题探究、游戏活动体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的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所以在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讨论、游戏、实验等等。老师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合理地安排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学生能够在情感、思维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原则。

  1、 活动要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吸引,低年级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大约只有20分钟。课堂上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集中。所以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活动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丽水庆元县老师上地方课程《梦幻古廊桥》,讲到如何欣赏古廊桥的美的第二个方面:精湛的工艺之美的时候,老师讲到“廊桥的桥拱为“八”字型结构,由几百根粗大的圆木和十根横梁以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整座桥无一钉一铆,却异常稳固,堪称一绝”。小朋友听得似懂非懂,老师马上拿出几根木头,演示木拱架搭建过程。小朋友产生了兴趣,也学着老师搭建木拱桥。很快木拱桥搭好了,老师讲到木拱桥的承重能力,小朋友都不太清楚几根细细的木头搭成的桥具有多大的承重能力。于是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猜你们自己搭的这座桥上能站一个多重的人?”小朋友有的说十公斤有的说二十公斤,老师索性叫了两个同学站到上面,看到一个身材比较高大的同学站到桥上桥身还是纹丝不动,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惊叹声。这样一个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学生都听得很认真,兴趣盎然。

  2、 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小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上地方课程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太难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有位老师在上地方课程《大美良渚》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活动: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良渚遗址的陶器片,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文字图案并说说这些文字图案的特点,对小学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比较缺乏,这样的活动内容难度超出了小孩子的已有知识水平。活动中学生兴味萧然,谈感想的时候几乎无一人举手。所以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而定,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要考虑问题的思维容量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

  3、 活动设计以攻克教学重难点为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往往喜欢挑选一些容易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讲到地方美食的时候让学生试吃,讲到地方曲艺的时候要学生学唱,假如这样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设计的这些学生活动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失去了教学效益。真正有教学效益的学生活动,必定是能够帮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4、课堂学生活动的形式,应该根据课堂学习内容以及时间而定。

  课堂学生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动手操作,可以是探究,也可以是深入思维的讨论活动。具体这堂课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首先要考虑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比如有老师在上《温岭大奏鼓》一课时,有一个教学目标是产生家乡的归属感及热爱感,初步形成对地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意识。课堂的前面部分都在喜庆的气氛中进行,后面老师讲到“如此有意义、有价值的舞蹈却在历经了三代传人之后,目前仅存的两位大奏鼓的老艺人也已经衰老的无法再跳了”,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让大奏鼓传承下去呢?”学生经过前面的欣赏和体验,已经对大奏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听说这一传统文化即将面临失传,纷纷出点子。其次活动形式的选择还要考虑时间,有的活动花费时间比较多,比如探究活动,一般一堂课不适宜安排这样的活动,而应该安排一些时间比较短的小活动。

  二、 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策略

  1、 采用学生查阅资料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查阅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可以了解所学知识的全貌,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可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学习的视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有老师上《南湖菱》一课之前,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前去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比如南湖菱为什么无角,与南湖菱有关的谚语有哪些等等。上课的时候当老师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查阅资料常用的途径主要是网上,通过关键词搜索,能够查到很多相关知识。其次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包括教材、专著、期刊、报纸等等,通过查阅资料能大大扩充孩子的知识面。

  2、 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人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比如《胥仓雪藕》这一课的时候,有一项活动内容是糯米灌藕,老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了解灌藕小贴士,最后让学生分组体验操作。学生4个人一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的小组获胜。小孩子们有的拍、有的塞、有的抹、还有的摇,笑声不断,惊喜不断。做得最快的一个小组,还主动去帮助旁边的一组,合作探究能力在此刻得到充分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老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即只有小组成员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对集体成就的肯定。另外,老师在分组时也要注意小组内成员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的差异。在汇报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组内成员共同汇报,而不要成为学习优等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3、 采用学生实地调查的活动方式,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资源都是来源于地方,所以地方课程比较适合开展实地调查的活动方式。比如开设当地美食的地方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去产地、厂家调查;开设当地曲艺的地方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去文化馆调查。在调查的时候,能够亲身体验当地文化,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4、教师要根据学生反应实施调控教学过程。

  一堂完整的地方课程课由多个环节组成,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事先备课,设计好课堂的各个环节。但是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的环节进行,不考虑各种变化因素,势必会落入僵化、机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体现。所以,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灵活调整教学过程,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助于重难点突破的内容可以适当补充讲解和增加活动内容。同样是《梦幻古廊桥》一课,老师在上课之前预设的教学过程是在讲解精湛的工艺之美的时候,老师示范一下用八根木条简单的搭一个简易桥架,给学生展示一下如何不用一钉一铆把这些木条连起来,然后叫每一个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结果学生很快学会了,纷纷表示要挑战更高难度,于是老师临时增加难度,木条增加到十六根。虽然这一环节比预设的多花了将近5分钟时间,但是学生在挑战更高难度的视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后面探索为什么几根小小的木条却具有如此大的承重能力也有帮助。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预设的学生活动应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或增减了练习的次数,或改变活动的形式,或者交换不同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地方文化传承人一起参与学生活动。

  很多的地方文化课程内容,都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传承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邀请传承人一起参与学生活动,让学生增强认识,更直观深刻地感受地方文化。比如有老师在上《常山喝彩》的时候,请来了常山喝彩第六代传承人,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喝彩。课堂气氛一下就被带动起来了,学生喝彩气势足,声音宏亮,精神振奋。能充分掌握喝彩技巧,感受喝彩魅力。在上《嵊州竹编》的时候,请来了竹编大师,展示高超的竹编技艺。当竹编大师用短短几分钟时间编出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动物的时候,学生发出了一声声的赞美,深刻领略到了竹编工艺的精湛。

  在地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而且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地方课程中设计适当的学生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地方文化、了解地方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

  [2] 田 玲、张彩虹,《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的研究》。《教育学文摘》2013年11月总第101期

上一篇:论微信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

下一篇:交际教学法在雅思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