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限制因素及其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27 阅读:( )

  破解

  王淑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712100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限制因素;破解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对于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关国家“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大局。如何切实引导、推进辅导员队伍走上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高校育人目标至关重要,理应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除却缺乏学科依托的弊端,高校辅导员还面临着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较弱的专业发展认知、残缺的工作机制等限制因素。要加快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就必须挣脱上述限制因素的束缚,从工作机制、队伍管理及自身等多个角度共同努力。

  一、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限制因素

  1.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掣肘

  多部门下达的繁琐、细碎的事务性工作,已然成为限制辅导员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投入应有时间和精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让辅导员在“做好当下工作”与“着眼未来发展”之间处于两难境地,最终往往只能以当下事务为主,在疲于应对的过程中,忽略自身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同时,事务性工作虽然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载体,但实际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并不太强,也容易导致辅导员面临“工作看似圆满完成,教育效果却有待商榷”的局面,影响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动摇专业化职业化信心与决心。

  2.自身能力基础与积累不足

  尽管目前辅导员准入机制已经比较健全,政治意识及行为作风等方面考察比较严谨,学缘结构趋向合理,但是在“知识结构”及“职业追求”方面的考察却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招聘过程对专业化、职业化潜力的考虑不足,而学科的不设限、对口专业缺乏也进一步降低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同时,少部分应聘者将辅导员视为就业季的权宜之计,缺乏真正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决心,进一步增大今后专业化职业化培养的难度。上述情况导致辅导员队伍在源头即缺乏足够的能力基础,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及较弱的职业发展意识又导致辅导员在大部分日常工作中一直处于“输出”状态,而忽略自身的“输入”,造成自身能力积累不足,无法步入专业化职业化轨道。

  3.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认知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具有指引与激励作用。外在因素只有和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激发出最大的动力。在外在工作环境、制度与政策开始好转的情况下,辅导员只有具有明确、足够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认知,让这种意识内化为一种思想,转化为一种追求,体现为具体的实施计划与行动,才能有足够的动力真正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也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人在工作中面临的倦怠感与迷茫感。

  4.发展空间待遇保障有待落实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意味着辅导员作为一种稳定可长期从事的职业,可以获得相应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这就涉及到了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及待遇保障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要求各地高校要落实辅导员的发展通道问题,但是由于多方因素牵制,宏观政策要求多停留在“应然引领”阶段,亟待落实。不明朗的发展空间与差强人意的待遇保障,对于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与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不利于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策

  1.加快推进“大思政”工作格局

  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来源于外界对辅导员“什么都该干”的错误认知,也受限于碎片化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让高校中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意识到并承担起自身的育人责任,让高校每一个流程环节都体现出育人功能,让高校每一处建筑设施都兼顾育人需求,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信息化时代,更应按照智慧校园建设思路,构建学生事务大厅、学生事务管理大数据平台,部分工作交回相应机关处室,由其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如此,让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中解放,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生教育引导上,也有更多的人员关注学生成长,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教育成效。

  2.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位

  目前人们所熟知的“辅导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60年前的“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政工干部”、“德育队伍”等多种称谓。从这一称谓的演进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职业本身所承载的“政治”功能呈现出一种被弱化的趋势。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恰恰应该是辅导员最关键、最核心的专业能力。囿于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尚未形成,辅导员身上的“多重角色”导致这一职业愈发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位,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之间的关联度愈发减小。因此,辅导员工作急需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位,如此才能厘清辅导员工作的外延与内涵,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3.以工作研究建立自身话语权

  辅导员工作内容具有繁琐、细碎的本质特征,工作成果也具有内隐性与滞后性,因此,辅导员的工作成绩一直无法客观、全面地为人所知,未能得到清晰、合理的评价与认可,严重缺乏职业公信力。因此,辅导员急需通过工作成绩证明自我,这就必须依托工作研究建立自身话语权,努力摆脱外界眼中“勤杂工”的形象,用工作研究扭转“什么人都可以做辅导员、辅导员什么事都应该做”的错误认知。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应注重总结提炼工作经验、系统梳理学生思想特点,将平时付出转化为成果,将日常经验上升为科学,形成具有针对性、时效性与可推广性的研究结果。在展示工作成绩与自身专业性的同时,促进工作的实效与深度。

  4.准入机制凸显专业化职业化潜能

  在源头选聘阶段,除了对思想政治素养、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条件的考察,应凸显对其专业化职业化潜能的考察,体现出对应聘者专业方向、研究潜能与职业理想的重视。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适当侧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增强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匹配度;重视应聘者的思考、研究能力,考察其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开展相关研究的潜能;研判应聘者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决心,尽可能把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个人职业理想的人吸收到辅导员队伍中。如此,在源头上保证辅导员队伍拥有更高起点与更厚基础,为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5.坚持内涵发展重视质量培养

  在辅导员培养管理上,坚持质量导向与内涵发展,注重辅导员队伍成长的需求与期待,注重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的“成长感”。学校与学院应有针对性地结合辅导员个人专长与兴趣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帮助辅导员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实现辅导员个人生涯规划的精准性与长远性。可尝试对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辅导员实际工作角色由“全能型选手”聚焦到“专长领域”,为专家型辅导员的产生创造条件。高校应结合本校辅导员成长规律,按照特定的时间节点及时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指导,提供相应经费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学生事务研讨会等,为有志于海外研修、攻读博士的辅导员创造便利条件,着力培养一批立志终身从事辅导员的骨干力量。

  6.明晰发展空间畅通晋升渠道

  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离不开明确的激励与待遇保障。要畅通辅导员晋升渠道,首先需要完善考评机制,根据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与特点,单列标准,打造辅导员队伍专属的晋升渠道。考评要“帖实际、有标准、可操作”,密切围绕辅导员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研究设定考核指标,在展示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与成绩的同时,也获得周围群体的认可与信服;同时,给出辅导员明确的发展空间,要“看得见、够得着、可持续”,根据实际的考评结果单列晋升标准,政策设计要注重稳定性与系统性,要可持续而非朝令夕改。

  参考文献

  [1]郝颖.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5):150-153.

  [2]冯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颁布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1):4-9.

  [3]常慕佳,刘三明.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8):137-139.

  [4]林仕尧.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路径探究[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8(02):43-47.

  [5]赵锋. 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的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4,(06):99-102.

  [6]罗炎成. 应然、实然、使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探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1):104-109.

  [7]冯刚. 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 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15.

  作者简介:王淑娟,1990年3月7日,女,河南安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辅导员,硕士学历。

  

上一篇:“产出导向法”指导下以“地方文化”为内容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下一篇:服务学习: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