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微课程教学初探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07 阅读:( )

  潘长宁,钟春良,彭洋

  (湖南工业大学 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关键词:大学物理;微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信息社会时代,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而发生相应的改变。BODY(每个学生都自带信息设备上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早已成为现实。这给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时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微课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1]。微课程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资源走进现实课堂,这是顺应时代发展导致的教育教学系统的新变化。它冲击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展示了新的培养理念、教学动态体系。在已有的国外微课教学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在普通高校中将微课程教学引入到“大学物理”的创新教学体系[2],无疑是一种有意的尝试,也是改变现今理论课程呆板传统授课模式的一种课堂颠覆式改革。基础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481)《理工科院校公共课“大学物理”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潘长宁:1976,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博士,副教授;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湖南工业大学理学院;Tel:15974381036;18173359895

  理论课程教学关涉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创性与理论性的创新发展,是工程

  类学科研究创新和系统思维的基础,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基石。因此,我国一直沿涉的前苏联时期的理论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时局的变化,必须进行深化改革。集信息技术与兴趣体验式教学为一体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将逐渐成为高等院校公共课改革应用的主流方向,微课程教学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公共理论课教学方式的推陈出新。微课程教学方式应用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理工类公共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3]。课程研究将展示出大学公共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对彻底改变原有的学生被动式学习及学习兴趣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改革意义。

  1.1 微课程教学的内涵

  "微课" 是以多媒体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和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的组成分为两部分:其一是教学主题,通常以课堂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这也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其二是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课开发前期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课件以及练习测试等,另外还包括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后期评价辅助资源。因此,实际的“微课”是继承了传统教学的诸多优点,为适应新时代的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教学资源。它不是把文字教材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有声化,而是把教师的讲解和教师对课题的理解全程记录下来,且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教师对该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这些都是普通计算机等生硬的语音翻译设备做不到的。

  1.2 微课程在本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受传统讲授式教育模式的限制,相当多的大学生仍停留在被动的学习阶段,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创新创业能力较弱,毕业后就业竞争力不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化、课程设计形式化、毕业设计模板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因而学习兴趣不高,潜能得不到发挥,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微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有足够的主动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知识进行开发和创新,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它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建构主义”思想的要求。

  1.3 微课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理学以普通物理为主要内容,是科学类课程的典型代表。公共课“大学物理”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理工科各类非物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它的开展不管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还是科学素质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微课在理工科普通高校公共课“大学物理”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对提升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微课程教学符合“大学物理”课程自身特点的要求。

  物理学不同于其它自然科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验基础性。“大学物理”系统地阐述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描述了客观物质结构和内在本质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的规律。从内容上来看,它可以分成五个部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每个部分的知识点都可以按实验的过程进行“碎片化”,这些“碎片”本身又是按一定的逻辑和故事线组成的融合整体。微课的特点就是使知识点“碎片化“,让内容“故事化”。因而满足“大学物理”教学内容自身特点的要求。

  ② 微课教学符合“大学物理”的课程性质要求。

  “大学物理”在理工科高校作为基础课教学,其课程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然规律和物质运动的基本原理,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大学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思维逻辑实现质的扩散与上升的重要基础。而微课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它不仅记录了老师对课题理解和科学思维的全过程,而且融入了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了教师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大有裨益。

  ③ 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资源不断普及,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范围(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微课程教学既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符合新时期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同时给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时代的学生受到高科技环境的影响,对多媒体信息化资源非常敏感,他们追求“短”、“精”、“快”,追求动漫感。而微课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能够把知识点很快地以“动漫”形式呈现给学生,符合这一特点要求。

  ④ 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代理工科高校发展的要求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当今的地方高校教学中已经淡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视线,认为其重要性并不显见,理论课时和实验课时大幅减少,而且不同的专业,其课时也大不相同,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边沿化状态。传统低效的“讲授式”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主流形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质量日渐滑坡,教学目标得不到充分实现。因此,在新的形势和客观条件下,逐步实现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对提高公共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符合理工科高校发展的要求。[4]

  1.4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微课程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当下理工科高校“大学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公共课“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根本原因;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物理”教学高效课堂的实现为目的,拟定开发“大学物理”微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① 建立“大学物理”教学微课程应用资源库,使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的模块化、总体知识的故事化

  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基本分为五部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研究如何将总体知识拟定一条或几条的“故事线”,在此基础上分模块将相关知识进行“碎片化”,将教学设计模块化,提供微课素材。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既能总体认识,又能从“碎片”中轻松获得知识。另外,整理典型教学案例,编辑经典教学案例分析集,为教师提供摩课、讨论、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在线平台,完善微课教学资源库。

  ② 与学校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联合,开发集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点播、交流、研讨、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微课管理平台。

  ③ “大学物理”微课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团队的建设

  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是微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和教学语言设计等。而且构建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设计模式,必须包括前端分析、微课程要素与设计、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因此,在微课开发过程中,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构建一支能集开发、应用与研究微课教学于一体的全能型教师队伍,是微课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变静态的、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的、综合应用的动态教学模式;建设有利于拓展和丰富高校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对普通高校具有一定的通行性与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站(http://www.ict.ecu.cn)(教育部主管)

  [2]潘长宁,何军,周昕.“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5(3):159-160

  [3]罗益民,余燕.大学物理[M].第二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 潘长宁,何军,周昕. 关于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探讨. 大学教育, 2015(7):123-124

上一篇:形成性评价定义之析辨

下一篇: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落实途径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