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中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13 阅读:( )

  李丹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课题:局级天津市职教学会XVI313中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职;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结合工作与学习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而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单端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实际的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致使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直接需求,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岗位培训才可以正式工作。另外,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比较落后,无法准确把握系统知识理论的够用原则,职业教育特色无法展现出来,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

  一、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人才培养的相关内涵

  2013 年教育部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双向融通”培养模式是现有专业培养模式的补充和提升,由原有中加合作办学专业的单一对学生培养输出模式转变成灵活的双向培养模式,不仅能使国内中加专业学生课程与国外合作院校实现学分对接,还能使不同级别国内外学生或在职技术人员尽快融入模块课程学习,并有效与企业对接,其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也可作为学习模式来应用。在作为教学模式时,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育、学习与实践的融合;而作为学习模式时,注重学习与工作任务的结合,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两者交替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合作办学“双向融通”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培训以及实际工作相结合,注重的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校企合作办学具有市场性

  高职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注重校企的紧密合作以及共同参与。企业在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参与度,决定着这种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确保这种合作办学可以长久、稳定以及有效发展,就要构建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机制。根据市场运作建立合作办学,是实现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的前提与基础。校企合作办学的市场性主要表现为校内与校外合作两个方面:校内,将企业引入学校,建设针对市场运作的生产实训基地,在符合学生实习以及实训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化生产,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在校外校企应开展多领域合作,通过市场运作建设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将生产、培训以及研发相结合的行业职业教育企业。

  (二)技能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主要体现为:第一,技能训练从校内过渡到校外。校内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了基础技能以及专业通用技能的训练;校外技能训练则是针对岗位要求,使学生能够符合岗位需要。第二,训练环境逐渐变为实际环境,学生在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然后接受实际的岗位培训,使学生可以在训练中逐渐适应岗位。第三,跟岗变成了顶岗。企业会对经济效益、形象以及安全生产等要素的考虑,不会直接让高职学生进行顶岗,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让一些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可以快速掌握岗位工作,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以此来胜任岗位工作。在企业认为学生可以胜任岗位工作时,才可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

  (三)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就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实践活动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根据岗位工作操作时各环节的关系,对教学进行设计与组织。依据岗位的工作内容,确立教学内容。从岗位技能中找出规律所在,采取对应的教学方式。然后根据岗位技能的标准,使用合适的技能考核办法。所以,时间是合作办学专业“双向通融”培养模式的基础。实践性的需求,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转变为教学、实践等相结合的实训或企业工作岗位的形式。

  (四)高职学生多重身份

  高职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的工作实践中学习并提升职业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到企业中才会实现,在真切的企业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在企业中,高职学生的身份主要是社会人、企业人以及职业人的角色。企业中的高职学生,是企业人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循企业的的相关规章制度,熟练岗位工作,使自身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是职业人时,要求学生要有职业操守,完成职业任务;是社会人时,需要学生遵纪守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学校中,学生更要接受教育以及管理。学生只有满足以上的要求,才会更好的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使自身满足于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三、高职加合作办学“双向融通”培养模式的主要条件

  (一)专业教学标准要符合岗位需要

  作为高职加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教学标准需要依据岗位工作的要求,依据行业职业资格的标准进行明确。同时,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工学结合等课程方案的制定时,需要企业的相关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参与,这样会使专业教学标准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内的实训基地需要符合市场化、产品化以及项目化需求,建设具有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学校应加强引进企业资金、技术与装备,根据企业管理进行运行,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切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外实训基地依据市场化,建设成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实训基地。企业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且要保证足够多的企业,保证学生顶岗实践。

  (三)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

  这就要求在这种培养模式中,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很强的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学队伍,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企业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能力培训。依据工学结合,培养、招聘以及引进相结合,建立专业技能好、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四、高职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六位一体的双向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等需要,因此在实训技能的训练是高职教育中的特点所在。在加强与突出实训技能的前提下,专业课程应按照够用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结合教学经验以及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以专业、岗位、能力、任务、项目以及课程六个方面结合为一体的双向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六位一体的“双向融通”作为教学模式,可从两方面来确定。

  1.岗位能力的确定

  依据高职院校专业相对应的岗位工作的职位能力需求,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实践目标,要求岗位工作符合学生的实践需要,且学生也要满足岗位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可以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融入符合岗位工作的实践学习,同时学生在企业的岗位工作实践时,也要通过学习来确定自身的岗位能力,通过六位一体“双向通融”培养模式来确定学生的岗位能力

  2.任务工作课程的确定

  根据高职院校加合作办学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实际生产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岗位的操作能力。

  (二)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主要是以岗位培训为核心的培养方式,也是为了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为订单培养提供所需的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企业则供给相应的技术、设备、实训基地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等,校企通过紧密合作以及共同产于的方式来实行订单培养。在订单培养中,学校要为企业提供一些科研成果与技术服务,为企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工作,教师需要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也可通过教师与技术人员岗位轮换的方式,实现校企共赢。另外,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践,进行岗位工作的培训与学习,实现实习就业的定向培养。

  (三)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与企业岗位相通

  要求顶岗实习工作与就业的直通,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了解岗位工作的整个流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训中的顶岗实习与企业实际岗位相通,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四)国际化企业实习

  制定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要求高职每学年要进行必要的校内实训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实习管理教师到合作的国际化企业中去,分别对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模块设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企业实习生及企业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反馈情况分析模块课程的优缺点,并对将来模块教学的改进有指导作用。制作出企业调查问卷,将在顶岗实习中期进行阶段性调研,将会大大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稳定度。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可以将其进行深入应用,工作与学习进行相互促进和发展,实现共同提升。

  (五)“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以及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归入到合成体系中,实现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的一致性。以及合作办学专业“双向通融”培养模式,依据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所需要的技能要求,对专业课程通过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而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后,也可以对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

  课题:局级天津市职教学会XVI313中加合作办学专业“双向融通”培养模式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威威.高职汽修类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5,(20):149.

  [2]陶红林.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69-72.

  [1]罗桂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何万一.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机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4,34(12):80-82.

上一篇:高职轨道交通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运行体系研究

下一篇:学分制下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