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2-15 阅读:( )

  贺州市平桂区望高镇百富完小,李淑艳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实践

  数学模型应用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带有明确的目的,能够利用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简化和抽象现实原型以后,正确表述数学结构,便于学生更快理解与吸收。从某些角度来看,学生数学的学习实际就是建模的过程,要深入建模层面展开学习,深入思想层面把握要义,才能指导数学的学习,并充分凸显应用价值。

  1.数学建模思想简述

  数学建模,是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将其抽象化,形成数学建模,并利用模型的解确保模型表现的合理性,从而解答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难题[1]。利用这种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就是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由于模型思想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能够有效抽象或简化现实的原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将其进行表述,确保学生能清楚明了地从中找到数学规律,并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简化的知识本质。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数学的学习内容包含了很多概念性的知识与抽象的算法,对这些知识的架构都可以看成数学模型。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数学模型也是将特定的数学问题和相关知识结合形成系统的结构,从而更能深化了解。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模型思想,具有明显的初始性与阶段性特征,是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来形成数学教学的指导作用[2]。学生在教师的建模中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上均能有所提高,形成建模思想,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能力。

  2.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2.1数学教学需要琢磨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琢磨,才能将研究的结果和教学实践结合建模思想整合应用。小学数学学习的诸多基础性知识中,其学习问题很多都来自生活本质性方面,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引发其对数学知识展开充分的思考,无论是抽象的知识概念或是其他命题都积极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才能让学生通过仔细琢磨掌握建模学习的作用。

  比如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很多题型实际上就是二元一次整数方程的解答问题,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却没有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因此,教师就要将教学内容变得简单的目标向学生渗透“鸡兔同笼”的模型因素,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运用应用题的题目类型和结构与其他的题型进行类比,以简化系统的思维思考不同数字的等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和建模过程进行思考,才能促进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2.2数学教学需要建模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举例的方式,为学生解释和运用数学模型,尤其是深化学生的建模过程,形成数学化学习过程,最终逐渐完善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体系。

  比如,教师利用图片信息根据图片绘画的内容提示学生:图片中有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的面前放有2个苹果,并向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很快回答“20个”。随后,教师又拿来一张图片,图片上有30个苹果,再次提问学生“将这30个苹果平均分完,每人最后共分得几个?”在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将小朋友第一次平均每人分得的个数加上第二次平均每人分得的个数得到“5个”,也有的学生则将整体苹果的数量计算出来再平均为小朋友进行划分。在这个建模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学生划分苹果的思维,教师可以采用图片信息的方式一步步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进行解读,最终得出结果与答案,形成数学模型的构建。

  2.3数学教学需要着魔

  学生要对数学学习着魔,就要全面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其前提在于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深刻的模型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保证模型构想的实现,完成建模的过程,又能充分利用兴趣驱动其运用模型解决难题[3]。

  比如学习“确定位置”的内容时,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空间感和位置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确定作为标准的观测点,并将其当作中心,画出十字坐标,确定位置,才能进行有定位的观察,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用模和建模的水平,提高学习效率。

  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实践

  3.1创建生活情境,激发建模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进行建模的基础就在于日常生活素材的知识积累,教师要善于发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建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模型思想与建模能力逐渐提升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数学水平。

  比如在对《统计》的数学知识进行指导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商店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买1箱牛奶,2包棒棒糖和1根火腿肠,单价分别是46元、11元和3元,求解一共花费的价钱”。学生根据情境、数学模型思想找出其中各个因素的联系,将各个价格相加,形成统计的模型结构。

  3.2强化课堂引导,培养建模习惯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架构还不完善,缺乏自我判断和整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建模的习惯,才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实现融会贯通,并灵活地应用在各种数学问题和生活难题当中。

  比如学习《平行与相交》的知识时,针对两者之间抽象而模糊的概念,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单一化思维设问“两条直线相交有几种形式?在什么情况下永远不会相交?”等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比较判断,通过画图操作、数据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完整的模型构建习惯。

  3.3加强实践引导,提高建模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要加强实践的思考和引导,并将实践的范围延伸到课外或数学知识以外,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模机会。教师要注意的是,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引导作用,才能及时在学生出错时给予指示,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如将上述的《统计》问题转移到实际的购物中去,并即时性地为学生调整价格、抽走本金等因素下让学生处理这些问题,以真实的实践增强学生的建模感受,潜移默化提高建模能力,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知识、建模思想及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以提高建模能力,构建数学知识为基础,为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模型思想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不但能够确保教师更顺利地推动课程进度,还能提高学生建模意识,深化建模思想,培养建模习惯,提高建模能力,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最终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架构,全面提高数学知识应用的综合性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承军.义务教育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意义与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4,11(4):117-118.

  [2]姜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6):76.

  [3]毛华莹.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2013,2(7):47-49.

  [4]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3,11(10):43-46.

上一篇: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研究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探讨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