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美:小学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1-10 阅读:( )

  叶兵 张启建

  【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 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先猜出来。(老师读谜底:有个巨人真神气, 十字路口做卫兵,三只圆圆大眼睛,它的命令要执行! )

  生齐答:红绿灯。

  师:真聪明!它就是每天在十字路口陪伴着我们的交通信号灯。你们看,它的三只眼睛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红灯是表示停止。

  生2:绿灯告诉我们可以通行了。

  生3:黄灯是提醒我们要等一会儿。

  师:是呀!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我们每天都是在它的指挥下安全通过十字路口,平安回家!(板书:平安回家)

  二、合作探究 交通标志我来认

  1.谈话过渡,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在我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除了红绿灯之外,在道路两旁还有一些不说话的朋友默默地提醒着我们,指挥着我们,让我们能够平安回家呢。你注意过了吗?

  生1:我看到了斑马线。

  生2:我看到了交警叔叔。

  生3:我看到了路旁的很多紅色的标牌。

  生4:还有一些三角形的牌子。

  师:刚才小朋友们交流的这些不说话的朋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交通标志。(板书:交通标志)交通标志可是个大家族。(课件出示:交通标志大家族)你们看,它的成员可真多呀。它们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含义。在交通标志大家族中,有很多标志等着我们去认识呢,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小组探究,认识标志

  师(出示合作学习小贴士)提问:仔细观察交通标志,看看这些交通标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学生分组交流)

  组1汇报:这个标志是告诉我们自行车不能行驶。

  教师追问1: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答:我看到这个标志中间画了一个自行车,而标志外面的“红色的圆圈加斜杠”就是禁止的意思,所以我看出这个标志就是告诉我们自行车不能通行。

  师追问2:有不同意见吗?

  生1:这个应该是告诉我们禁止非机动车通行。交通标志中的“自行车”表示的是所有的非机动车辆。

  组2汇报:……

  师追问1:你们这组是怎样认出这些标志的?

  组2汇报:我们组是通过观察交通标志的颜色来认识它们的……

  师追问2:如果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这些标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组3汇报:如果我们看到这些交通标志,就必须按照这些标志的提醒安全行走……

  师总结:小朋友,虽然交通标志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颜色和图案来认识它们。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标志指挥着我们的车辆,指挥着我们的行人,让我们平安回家。

  3.找寻规律,区分标志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指名回答——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分组)

  师追问1:这位同学是将红色的分为一组,将黄色的分为一组,又将蓝色的分为一组。这黄色的一组标志有什么共同点呢?看到这些不同的标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生1:这些黄色的标志告诉我们要“注意”。看到这些标志,我们要提醒自己的家长开车要小心。

  生2:这些红色的标志告诉我们要“禁止”。看到这些标志,我们一定要停止脚步……

  生2:这些蓝色的标志在提示着我们。看到这些标志,我们要提醒自己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

  4.学唱歌曲加深印象

  师总结:交通标志就是马路上保护神,老师写了一首歌词送给你们,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三、活动体验 交警手势我来学

  1.谈话过渡,调动情感

  师:小朋友,为了让我们平安回家,除了这些不说话的标志给我们温馨的提示外,还有这样一些人用他们自己的汗水给我们换来平安呢。你们认识他们吗?想当一次小交警吗?(课件出示交警一年四季指挥等图片)

  2.观看视频,学习手势

  师:要想当小交警,首先必须学会交警叔叔的手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交警叔叔指挥的视频。(播放视频)小朋友一定要看清楚,等会儿老师要让你们来学一学交警叔叔的手势呢。

  师提问(出示“停止”图片):考考你们,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这是停止的意思。

  生2:交警叔叔掌心朝前的,就是告诉我们前面的车要停下来。

  师:对啊,交警叔叔的掌心所指的方向就是要停止的意思。

  师随机拉一个同学,(教师手势:停止)提问:你看到这个手势会怎么做呢?

  生1、2回答:……

  师:是啊,不论是司机还是行人,看到停止的手势都必须停止前进,不能抢行。

  3.师生合作,理解手势

  师:下面老师也来学一个动作,你们看一看,看谁能猜出来是什么意思?(教师手势:左转弯)

  生回答:这是左转弯手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左手在摆动,就是告诉我们这是在转弯的意思。

  师追问:有谁要补充吗?

  生:目光朝左的,所以是左转弯手势。

  师:对啊,交警叔叔目光朝左的,左手摆动,就是示意我们交警叔叔左边的车辆可以左转弯了。

  师:我请几个同学来当一回司机,按照我的指挥走走看。谁来试试看?

  (学生表演)

  师:同学们,当交警叔叔出示了左转弯手势的时候,就是要求交警叔叔左手方向车从他的前边往左拐弯。左转弯知道了,有谁能猜猜右转弯该怎么指挥呢?先自己动手试试看。

  (学生表演,同伴点评)

  4.角色表演,做學合一

  师描述情境:小朋友,在交通拥挤的时候,交警叔叔总会用手势指挥着车辆有序通行。今天,我们班委会打算在放学后去看望生病在家休息的小丽同学。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就是小丽的家。你们看,从学校到小丽的家要经过两个十字路口。你们哪几个同学愿意去看望小丽的?这么远的路该找个司机,谁来。坐在下面的同学可要注意了,这次老师要让你们来当一次小交警,看看这几位小朋友的表现怎样呢。准备好了吗?小朋友,准备出来发啦,请系好你们的安全带。汽车开动啦。到了第一个十字路口,看,又到了第二个十字路口,看马路上人来人来,车辆川流不息。还是请个小交警来指挥指挥吧。小朋友,我们都到小丽的家啦,赶紧下车吧。(学生表演)

  师:小朋友,你们说这些司机表现得怎么样呢?

  生回答:……

  师总结:小朋友,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交警叔叔手势,才能远离危险、拥有平安。

  四、情境体验 交通规则要遵守

  1.观看视频,谈谈感受

  师:小朋友们,交警叔叔辛勤的工作,交通标志默默奉献,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着,请看——(播放交通事故视频)

  师:小朋友,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这些人在十字路口没有听从信号灯的指挥。

  生2:他们一点也不顾及自身的安全。

  生3:这些人都是因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惹的祸。

  师:是啊,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板书)。小朋友,这些人不但丧失了生命,而且也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观看图片,明晰道理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交通规则很重要,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头!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他们的做法对不对呢?为什么?

  生1:翻越栅栏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师追问:如果你看到这种现象,你会怎么劝说呢?

  生2回答:……

  生3:妈妈强行拉着我们不遵守信号灯的指挥过马路也是不对的。

  (师拉起这个学生表演)

  生4:三年级学生骑车上路容易出危险。

  师:对啊,只有年满12周岁的孩子才可以骑车上路。

  3.朗读名言,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圣贤孟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齐读)他的意思是说——交通法规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减少危险,带来平安,所以我们要自觉(板书:自觉遵守)遵守交通规则。

  五、课堂总结,实践导行

  师:孩子们,我们是家庭的宝贝,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每一天,爸爸妈妈都在期待着我们健康、快乐。老师希望你们能将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作为有力的臂膀,在心中牢牢地记住它们,遵守它们。正确读懂交通标志的含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去拥抱快乐,拥抱健康。(播放音乐《平安回家》)

  【课堂点评】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听了叶兵老师执教的《平安回家》这课,我觉得这堂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遵循了审美教育的规律,无论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都体现了美学思想,为儿童的成长奠定了交通方面的知识基础,同时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逐步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能力。

  一、美的教学目标在于呈现方式的阶梯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宗旨。在品德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均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由若干个子目标呈阶梯形生长。只有在一个个子目标达成之后,才能水到渠成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叶老师在执教《平安回家》这课中,有意识地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从而逐步达成了总的教学目标。比如,为了让儿童认识交通标志,教者先是引导儿童从生活中寻找交通标志,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儿童在合作交流中了解了常见交通标志表示的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儿童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儿童总结学习方法,探究认识交通标志的规律。“合作交流”的过程实现了让儿童初步感知交通标志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目标,而“探究规律”这一过程则实现了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的转化。从孩子的课堂表现,我们发现,此时儿童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已经由个体的认识逐步转变为群体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某个交通标志的了解,而是逐步建构了常见三种交通标志的认识规则,促使儿童在探究中不但掌握了认识交通标志的方法,同时也让儿童在探究中懂得了面对不同的交通标志应采用的不同态度。很显然,从“合作交流”到“探究规律”的过程,实现了教学目标的阶梯式推进。叶老师采用的教学目标阶梯式呈现,既符合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也遵循了审美教育“科学性与审美性相统一”“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发挥了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先导作用、审美效能。

  二、美的教学内容在于整合方式的和谐性

  雕塑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这一连续的过程是儿童亲身体验的活动,是儿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我感悟、内化的过程。鲁洁教授也指出,教材就是一个“活性因子”,等待师生去“激活”。品德教材仅仅是一个教学的范例,往往教材中的内容偏离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必须尊重儿童特点,必须关注儿童的生活实际,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整合,不断挖掘教材与生活的“审美因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活情境中,熏陶情感,发展品德,培养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

  叶老师在执教《平安回家》这课中,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具生活性,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中的“画一画交通标志”这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在“认识交通标志”环节的教学中,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增加了“禁止长时间停车”“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等交通标志,这些都是儿童每天放学时都能在学校门口能见到的,给儿童一种亲近感,既拉近了儿童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儿童学习的热情,更能让儿童了解身边交通标志所表示的意义,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再如,叶老师为了增强儿童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在教学内容选择中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我国古代圣贤孟子曾经说过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儿童在诵读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像叶老师这样的整合教学内容,不仅激活了教材中的“审美因子”,而且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儿童及儿童生活的和谐统一,让儿童的心灵与生活交融,让儿童的智慧与生活情境碰撞,让儿童的能力在主动性的体验中提升。

  三、美的教学流程在于方法选择的儿童性

  马卡连柯曾指出:“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情感体验把这条鸿沟填平。”学生的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体验,否则它将成为无源之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以儿童的认知实际为基础,引导儿童在角色表演、情景对话等形式中直接参与审美化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叶老师在执教《平安回家》这课时,关注了儿童的情感体验,将儿童的真实生活作为情境创设的背景,以儿童喜欢的方式为基础,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比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这部分中,叶老师选择了儿童生活中的“家长拉着孩子闯红灯”“翻越栅栏”“骑自行车上路”等作为儿童情感体验的背景。当学生在分组交流、汇报之后,叶老师立即扮演了家长的角色,创设了与孩子一起过马路的情境,拉着一名学生准备闯红灯通过十字路口,无论“家长”怎样劝说孩子,怎样强迫孩子在红灯亮着的时候穿越十字路口,但孩子总是劝说“家长”一定要等绿灯亮时才可穿越十字路口。像这样课堂生成的情境、表演的合方式贴近了儿童的现实生活,符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儿童主动参与体验活动,有利于丰富儿童情感體验,从而形成真实的道德认识。

  “美,显示出的是一种积极的驱动,产生对儿童智慧的启迪。”构建审美化的品德课堂,不但可以让儿童在平等、互助中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同时也能让儿童在活动体验中逐走走向“趋真、向善、至美及和谐人格”。因此说,美是小学品德教学的永恒主题。

  【个人简介】

  叶兵,男,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县情境教育兼职研究员,潜心于小学品德教学的研究,在江苏省“蓝天杯”小学品德会课中获一等奖,主持10多个省、市、县级课题的研究,撰写了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登载或获奖。曾获得“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如东县小学品德学科带头人”等殊荣。

  张启建,江苏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曾在全国、省优课竞赛中获一等奖。先后主持6项省级课题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发表或获奖;在《中国教育学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90多篇论文获奖。荣获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被评为全国科研型校长、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南通市杰出拔尖人才。

上一篇:一例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报告

下一篇: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