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数学课堂有效情境创设例谈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3-01 阅读:( )

  张秀花

  【关键词】数学课堂;情境;有效

  数学课堂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切合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以丰富的生活感知、知识背景,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自主探究,提升主体能动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创设动画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的动画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图片、卡通、课件等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情境素材。情境素材贴近学生现实,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利于学生经历从动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充分开发、挖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中,要把学生津津乐道的、喜闻乐见的、生动的动画故事与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启用一些能触动学生兴奋点的活灵活现的卡通角色,创设出富有童真童趣的画面,让情趣引领数学课堂教学,营造愉悦欢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投入情境中。 如一位教师执教“认识分米和毫米”,创设这样的动画情境:

  师: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途径长度王国,可是长度王国的大门紧锁,大门上写道,要想进入,必须说出门上这两把锁有多长?长度王国的国王从城楼上扔下一把尺,咱们快来看看锁有多长?

  生:第一把锁长8厘米,第二把锁大约是4厘米。

  师:要想准确地知道第二把锁有多长,怎么办呢?

  生:用尺量一量。 师:用国王给的尺能准确地量出它的长度是多少吗?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

  生:可以把大格分出许多小格来量。

  师:真会动脑筋,用只有大格的尺不能准确地量出锁的长度,可以把大格分成小格量。瞧,孙悟空的金箍棒轻轻一点,大格之间就变出了许多小格。

  师:这一小格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

  师:这密密麻麻的小格实在太小了,我们看不清,孙悟空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变了一个放大镜。请看大屏幕,从这个刻度线到这个刻度线之间的这一段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 在你们的帮助下,长度王国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师兄弟三人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国王的宫殿外,要想进入宫殿,还得拿到令牌,这令牌的长度又是多长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10厘米。

  师:10厘米在长度王国还可以表示为1分米。1分米用字母表示为dm。1分米等于10厘米,10厘米也就等于1分米 ……

  上述教学过程中,教者创设动画情境,运用课件的教学手段、美妙的音乐、优美的画面、教师生动的讲述,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故事中,激趣的动画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沐浴在自由愉悦的宽松学习氛围中,学生在酷炫的动画情境中猜猜、摸摸、看看、量量、估估、画画、想想,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感知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建构 1毫米和1分米的空间观念。学生平时很少用到分米尤其是毫米这长度,教者创设的动画情境有效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爱玩耍,喜欢做游戏。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去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例如,一位教师引导二年级学生“认识平均分”,创设分桃的情境游戏:孙悟空从蟠桃园带回一些桃,几个?(6个)悟空想把这6个桃分成2份,你能帮帮他吗?请同学们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分一分,再与同桌讨论,看谁的分法多?学生呈现三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把6个桃子分成2份,2份都是3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1个,另一份5个”“把6个桃子分成2份,一份2个,另一份4个”。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是平均分?(3-4位学生说一说)。(指着另外两种分法)问:“那这两种是平均分吗?”(不是)为什么?(因为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必须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教师在同样多的下面画上着重号。像上面这样,我们把6个桃子怎样平均分的?每几个一份?(每3个一份)6个桃,每3个一份,分成了2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还可以把6个桃子怎样平均分?(每2个一份,分成了3份;每1个一份,分成了6份)也就是说,无论分成了多少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学生在上述游戏情境中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動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进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平均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三、创设操作情境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阐述道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途径与规律。数学课的活动安排,教师要精心设计,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成。 例如,一位教师引导二年级的学生“认识线段”,创设如下操作情境:拉直一根毛线,指一指,从哪到哪是线段?这些线段都有什么共同点?教者指出我们数学上线段的表示法(动画展示线段)。线段除了是直的,还有什么?(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2个端点)。然后同桌合作:左边同学把毛线拉直,右边学生指出从哪到哪是线段,再指出它的两个端点。让学生找一找线段,在我们生活中的物体上也能找到线段,在教室里找出线段,并和小组里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我们在图形里也能找到线段。首先,分组活动:从1号学具袋里的图形上找出线段,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根据要求折线段:圆里能找到线段吗?为什么?你能动手折出一条线段吗?你能不能折出比这条线段还长的折痕?能折出比这条线段还短的折痕吗?通过比较发现,线段不仅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还有长短。上述教学片断中,教者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线段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习得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熟悉而有趣的生活情境,使数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效勾连,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给予学生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观察世界,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例如,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常见的物品比如西瓜和钢笔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却有一些学生将每只鸡蛋的质量标成50千克,将每支铅笔的长度算成17 米;一头猪在有的小学生的计算笔下会只有100克;还有苹果每千克4.8元,买两千克,付出10元钱,要找还40元的,等等。此类错误,与其说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者归结为计算粗枝大叶,还不如说是缺乏估算意识,不善于将生活知识与估算结合起来更为确切。课程标准认为,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些估算的方法,而是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或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时,能結合具体情境判断和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比如学生对于一个商店的所卖服装一律打九折出售,王阿姨用180元购买了一件外套,问这件外套原价多少元?到底是用180元去除以90%,还是乘90%学生常常搞不清楚。教者让学生想,既然打折出售,售价比原价低,原价会比售价高,所以除从事理上理解180元是对应的九折外,引导学生估算出用180乘90%所得价钱低于180。这就认识到,原价比折扣价低是不合理的。从而排除了“180×90%”的列式。再如妈妈带钱去超市买物品,要买洗衣粉(每袋8.5元)、牙膏(每只3.8元)、洗发水(每瓶24.5元)、大米(每包50元)各一件,了解了它们的价钱后,就会想到要带多少钱的问题,如带去100元够吗?上述估算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境,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应让情境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抑或是枯燥的,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的,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数学,喜爱数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是学生主动建构、认知选择、积极参与的过程;是引发思考、激励创新和促进学生自觉、自主、自悟地进行数学知识建构教与学的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唤醒记忆中的数学知识、数学认知经验和数形表象启开数学联想的教学艺术。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操作实践、启思创想,展开有效的数学学习,因此有效的情境创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教学影响。

上一篇:浅析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古诗文教学与培养核心素养之管见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