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医学生人文教育与医学院校办学思想的转变

作者:未知 时间:2015-07-23 阅读:( )

   贾敏

  (陕西中医药大学社科部 陕西西安712046)

  摘要:笔者以贯彻落实制定新一轮医学院校发展规划为契机,在探求学校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时,发现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转变医学院校办学思想,从而提高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医学生社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养 办学思想 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医学院校在贯彻落实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规划中,在探求学校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时,如何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将学校办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医学院校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医学生人文教育与医学院校办学思想的转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高等教育阐述了五个方面的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这五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而其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重中之重。以往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采用了多种形式、手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但近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地方政府出台诸多举措,试图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但结果仍差强人意。我们通过对医院医患关系科和临床科室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医疗纠纷的产生的诸多原因能够有效防范的。由此,我们认真审思现代医学教育,发现医学生人文素养匮乏,在临床工作中法律意识淡漠、情感冷漠、沟通能力差,医疗纠纷发生后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致使医疗纠纷、伤医事件频发。因此,适应医学发展要求,转变传统的办学思想,构建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人文教育培养方案,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各医学院校在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可参照、可借鉴的较为详细具体的培养目标,因而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这极大地制约了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限制了医学生社会服务的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防范医疗纠纷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员,增强医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只有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才能帮助医学生深刻地理解医学事业的辛苦和奉献,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更加懂得如何去关心关怀患者,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增强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构建符合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人文教育培养方案

  (一)明确医学生人文教育目标体系

  我国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设立教育目标与人文教育有关的有: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包括珍视生命,理解文化价值,重视伦理问题,实事求是,团队协作,考虑病人利益,具有科学态度以及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维护医德等;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的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技能目标,包括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够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疗同行进行有效交流,信息获取及处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等能力。从目标设置来看,或多或少含有对人文素质的要求,但针对人文教育目标还不够系统和具体。从现行医学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应将医学生人文教育目标分为人文基础知识、人文价值与观念、行为等三个层面,与人文素质6个要素交织,构成医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体系,这样的目标体系更为完善,更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构建适应医学发展需求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医学院校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合理优化人文课程体系,构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是加强医学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根据医学生学习规律,人文课程体系构建可分为三个层面:人文社科基础课程、医学人文综合课程、医学人文应用课程。

  总之,通过人文教育,使医学生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树立符合医学科学和人类文明进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医德风范,在医学实践中富于同情心和利他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时刻体现人文关怀;通过人文教育,促进医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服务的艺术”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通过人文教育,以此促进医学院校办学思想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宫亮,周向东,熊玮.国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106-107.

  [2]王乾,文秋林.哈佛大学与牛津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70-71.

上一篇:阅读—永恒的乐趣

下一篇:论考试风险对学习的反拨效应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