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论中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改革的思路

作者:未知 时间:2015-10-09 阅读:( )

  徐卫红 北京教育考试院社会考试办公室 

  关键词:教育 不公平 改革 思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目前中国教育的不公平,加大社会贫富差距,教育成为和住房、医疗、养老保险一样附加在人民身上沉重的负担。每年高考从媒体上看到有的大学生由于家贫上不起大学而自杀,多少家庭为孩子上大学交不起学费而发愁,全国又有多少贫穷孩子上不起学,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我想起少年时代演唱的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歌中唱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春风吹拂五星红旗,彩霞染红万里山河。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家家的孩子都去上学。”这是我们的理想,直到解放六十五年后的今天,还没有实现。

  首先分析中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是教育产业化的提出。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的教育产业化,是单纯的财政视角改革,我个人强烈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是公益事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应由国家财政按GDP的4%支出,而绝不是按照产业化的模式、商业的模式运作。违背教育的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公办学校办民办初中,民办学校名存实亡,大学建二级学院,这一切的出发点均是为了教育产业化,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叫教育家办教育,而不是行政长官按照长官意志办教育?即不懂得教育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而盲目办教育,造成教育事业走上错误的发展道路。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提出是错误的。

  其次是二十年的经验教训,太惨痛了。中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在这二十年中持续加大,在教育优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学区房附近,开发商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更违背公平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如何能实现百年大计,教育第一,如何能培养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希望在哪里?

  有人说:教育是最大的泡沫,教育是最大的剥削。看看多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好学校,接受好教育,而绞尽脑汁,托关系,走后门,而这种风气在升小学、小升初、中考择校上达到极致,达到顶峰。多少条子生、关系户成为利益交换,利益驱动,中国现在何谈有“教育家”,何谈在这种环境土壤下,产生“教育家”?而多少工人、农民的孩子,由于家贫,没有关系,没有钱买辅导资料,没有择校的机会,而失去接受好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另一个方面。 而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均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出发点均是为了在应试教育中获得高分,从而学而优则仕,功名利禄,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人生目标就是当大官,编织庞大的关系网,占有更多的资源,住大房,开豪华汽车,为自己的家族谋取私利,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不是胸怀祖国和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爱因斯坦说:“看一个人的贡献,不是看他取得多少,而是看他向社会奉献多少。”现在的教育,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接班人。

  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中,最重视的就是分数,而不是德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卢梭的观点“成长即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的特长、爱好、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实现马克思所讲;”教育促使人全面发展。”这就是教育的最高使命!

  在全社会急功近利、极端浮躁的情况下,校园也不是净土,成为名利场,追逐分数,追逐升学率。高考指挥棒,在指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成为事实上的权利部门,这种权利关系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系统异化为应试机器,高考指挥棒已成为事实上的“权杖”?教师课堂上不好好教课,课下补课收费已不是什么秘密。前段时间人民大学招生处长贪腐事件,贪污一千多万。教育变成敛财的行业,教育界的腐败令人发指。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教师清廉公正,讲究为人师表,而现在的时代,教育界也是腐败的重灾区,潜规则比比皆是,教育界腐败又能培养出什么人才呢?

  中国教育的改革已到了关键的时刻,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改革的宗旨,回归教育的本质.首先是高考改革,我们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高考招生制度,并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高考加上中学期间的所有学业综合评价,包括德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由此我们可以分析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人才辈出,科技不断创新,不断攀登世界科技的高峰,关键的原因,如何选拔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我想起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思考吧,我们的教育和世界上最先进国家的教育相比,差距在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改革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增加学生中学期间的学业综合评价,及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取消文理分科,增加学生选修课程,改变现在的文科学生不具备科学精神,理科学生不具备人文素养的现象,培养的人才要既具备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还要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即不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不把学生和教师捆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唯分数论,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培养素质教育。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真正解放广大教师和学生,使青少年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牵扯到学生教科书内容编程,尤其是数理化,中国的中学数理化是全世界难度最大的,过去大学学习的课程放到高中教科书,学习内容高度浓缩,这种做法是一种揠苗助长,直接的危害就是学生学习无法消化,结果就是造成学生厌恶学数理化,有些转而学文科,有些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厌学。而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就是科技创新人才,这也是一种大跃进思维,违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何遵循教育学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使青少年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健康成长,这是教育专家、教材编写工作者、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破解小升初的难题,打破利益格局,取消名校办的民办学校,将其回归到单纯的公办学校或单纯的民办学校,“不正当的竞争”如何不引起非议?然后要保证的是所有学生的就学权和选择权,取消推优生和特长生,取消共建校的制度,转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政府要带头遵循《义务教育法》,把公办学校办成真正的普惠性学校,对真正的民办学校开放市场竞争,保证孩子的就学权和选择权,打破教育形式单一的格局。

  最后是中考的改革,取消择校制度,取消共建校制度,打破潜规则,取消条子生,实现中考,按考试分数录取,并参考初中三年学业综合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也绝不是一考定学校,这种简单的考试方式。

  制定小升初、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社会公平,这是全方位的思考,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绝不是制定的政策为特权阶层服务,有悖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小升初、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宗旨是为了回归教育的本质,使教育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最大化地保障教育权,真正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无序竞争的牺牲品,而是想方设法成就每一个孩子的读书梦。

  参考文献:

  1、2006年——2014年《中国教育报》

  2、《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作者克里斯托弗.K.纳普尔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作者:S拉塞克 G维迪努 教育科学出版社

  5、《教育激励论》作者:李祖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中学生心理学》作者:林崇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教育学是什么》作者:励雪琴 北京大学出版社

  8、《家庭教育》作者:陈鹤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卡尔。威特的教育》作者:卡尔。威特 京华出版社

  10、《好父母》作者:林格 同心出版社

  11、《挫折教育》作者:马利琴 朝华出版社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徐卫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8.18 出生地:北京 祖籍:江苏省盐城 学历:大学 职务:干部 职称: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终身教育、中小学、大学教育改革

上一篇:概念隐喻学视域下汉法“桥”意象文化对比分析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数控加工专业的兴趣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