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专升本”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未知 时间:2015-10-13 阅读:( )

  姓名:伍玉彬  男 汉 湖南 硕士 助教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邮编:541004  

  关键字:“专升本”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对应用型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教育部提出有条件的优秀专科学校可以向本科院校升级。以此政策为契机,一些专科学校陆续升格为本科院校,这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优化国内高等教育结构都有帮助。我院于2012年由教育部正式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我院于1995年开始艺术设计专业,到2015年已经有16届艺术设计毕业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从事该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师资已有教授(硕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助教5人、90%以上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理论与实践兼备,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从毕业生和社会企业反馈信息来看,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在设计策划与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上有所缺失,对设计技能课程与策划管理课程不够重视。以实际项目做为教学手段的方式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偏少,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业亟需形成并创新“产学研相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应用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桂林航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

  1. 以完善的课程体系规划人才培养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应用设计能力为目标,课程设置以学生“内容掌握”与“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其中“内容掌握”从专业教学内容角度构建课程体系,以营销传播与设计理论为主线,第一阶段设置传播学概论、消费行为学概论、品牌学概论、广告学原理、视觉传达设计概论、视觉传达设计史等课;第二阶段设置视觉传达设计造型基础、传统艺术表现、视觉传达设计程序与方法、字体设计、图形创意、编辑设计、包装设计、互动设计等专业课程。同时设置课程实践环节、假期设计实践、设计课题实践,视觉传达设计项目管理,毕业考察与设计等。

  “能力提升”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将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基础技能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四个类型。首先在学生人学后的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着重完成基础理论课与基础技能课的学习任务,在观念上完成从艺术到设计的转变,在实践上形成初级的通用设计技能。然后在学生第三学年与第四学年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程序,锻炼提高各种专项设计实践能力,直至设计项目管理能力。

  2. 以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所以需要在教学组织方式与教学方法上相比其他专业设置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完成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组织小组案例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实现应用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以案例分析教学为例,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教学案例库和社会企业实际案例,讨论典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策划、创意、表现、执行等环节,以培养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建立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全面认识,提升学生的整体设计策划与应用能力。

  二、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化发展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专业特色化教学中有自己的优势,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从课程理念特色化、专业工作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课程理念特色化

  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课程设置思路也逐渐灵活,高校纷纷进行特色化办学。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高校须结合自身特点完成课程设置的创新和特色化。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缺乏实际案例,同时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各种家具的样式,并用自己熟悉的设计元素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创意联想和想象训练,之后进行实际项目案例创作阶段。

  2.专业工作室特色化

  推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教师全面参与工作室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产学研结合”,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破课堂和校内局限,利用专业工作室平台,实现教、产、学、研的多方协调培养和多层面实践提高。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教、产、学、研合作,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具体项目引领教学实践,让学生真正参与实际业务的完成过程,在实践中得到能力提升。

  三、 结语

  本文从课程体系规划、教学方式改进、课堂特色化、专业工作室等四个方面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将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业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军. 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美术大观,2015(07):158-159.

  [2]郑建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2):22-25.

上一篇:让图形悦动起来—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构建框架模式—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有效结合策略——以中班绘本《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