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浅谈语文教学如何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4-26 阅读:( )

  广西北流市教育局教研室 邱春芳

  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事实上,无论是多么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对所学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以及标点、语法、修辞、文体等无不通晓,毫无疑问。学生在学习中不提出什么问题,并不能说明其以经明白,相反,正说明其读课文未能深入理解,或者还没有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寻找疑点和质疑问难呢?以下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问、有兴趣发问。

  1、营造宽松和谐课堂

  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疑问。同时,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这课时,有的学生问:“地球爷爷有手吗?”、“地球爷爷的力气有多大?”、“老师,您能看见地球爷爷的手吗?”等问题。我肯定了学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耐心地解释和说明,循循善诱,使他们通过几个科学事例,获得正确的认识。又如有的学生提出“地球爷爷有没有脚?”等比较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我也不轻易批评学生,虽然这是学生不成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提出过程是学生整合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营造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来探索、猜想、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问,使创新学习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小小竹排画中游》时学生提出疑问:“竹排是什么?”对于成长在现代城市的孩子而言,缺少的正是对农村的生活体验。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条清澈的小河的画面,河的对岸有农家。我问学生,河上没有桥梁,我们怎样才能过河与乡下的孩子交朋友。很快,有学生想到船,我因势利导说还有一种用竹子并列排成的简易的“船”,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竹排的画面。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又引来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竹排又怎么会在画中游呢?”我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筋,问题提得好提得妙,并适时分析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可见,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讨论,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达到知识的内化。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创设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创设质疑问难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民主,形成质疑的氛围。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民主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对此,要求语文教师要灵活地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作到尊重学生,学会赏识学生,要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质疑,养成质疑的兴趣与习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见解。即使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提出的想法、见解和设计方案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这种创新精神也是很可贵的,教师不应当轻易地否定了之。

  三、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首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设置疑问。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指点代替多讲。提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如在讲读《瀑布》的第一课时,提问:(1)浪一个接一个涌向岸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2)阵阵风吹过松林时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探究,展开想象。这样,问题中的两种声音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回荡,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巧妙而有趣,要具有一定的深度。有趣的问题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探究问题的氛围。尤其是提问在点子上,而不是脱口而出的一般问题,要提问经过认真思考讨论才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读《李时珍》的第三小节时,可让学生先自由阅读课文后再提问:李时珍决心要编写的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读懂这一段的内容,必须对旧药物书的三条缺点进行概括,然后针对这三条缺点回答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怎样的。这样导读,既能激起积极主动思考,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一举两得。

  四、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多视角点拨,感悟质疑之法

  首先,要激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许是恰当的,或许是不必要的,甚至或许是错误的,教师务必区别对待,不能断然否定。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适当加以点拨,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归纳,切忌蜻蜓点水,主次不分。

  其次,教师应抓住火候,因势利导,随机点拨,促进学生由不会问到善于问的转化。具体的讲,第一步围绕课题寻找疑点。课题便是文章的眼睛,要是能教会学生善于围绕课题提问题,就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步,从字、词、句等方面寻找疑点。课文中有的词句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但有的词句含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这就要通过提出疑问来突破。第三步,抓住课文的难点寻找疑点。在阅读中,可以根据课文记叙的重点,通过前后对比,从中发现疑问。通过这样的寻疑解难,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就会有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质疑精神与能力,要立足于课堂,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良好习惯持之以恒。质疑能力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生机,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循序渐进,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下一篇:如何更好地将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教学相结合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