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浅谈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合理运用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8-27 阅读:( )

  心理游戏是应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团体动力学等理论,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互动,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等方式,全方位认识自我,调整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情感、认知、意志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崇尚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的今天,心理游戏逐渐成为心理辅导课中常用来让学生参与体验与感悟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心理游戏活动因其运用“教育无痕”的理念,使参与者在轻松地参与体验中进行深层反思与感悟并收获成长。同时,心理游戏也因其趣味性强、容易操作、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受到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普遍欢迎。但心理游戏的设计和运用绝非随意而为之,要想在心理辅导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还需要心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要根据心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游戏的主题、对象、形式、场地等进行科学选择和合理设计。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心理课堂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在心理辅导课中如何合理运用心理游戏,提高心理课堂教学实效。

  一、心理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游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是—个非常重视游戏治疗理论的心理派别。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和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在儿童及青少年游戏中,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压抑的释放。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认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是打开人们心智枷锁的一种重要方法。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和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新点子,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这对青少年的创造性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辅导课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启发意义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省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周边环境及社会的关系,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心理游戏是一种能启发个性和自我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在心理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教学效果。

  首先,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乐趣。心理辅导课经常需要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及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有时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想表达或不愿意表达。此时,如果开展一些趣味游戏,他们就有了表达的载体。因为对于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游戏往往能调动他们表达的愿望和参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心理游戏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改变学生行为。当前,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成长中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便因此产生了心理疲劳和心理困惑,而游戏是一种保护性的发展活动,容易满足学生因自身发展水平所限而不能实现的愿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紧张、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通过游戏得到合理释放。此外,根据社会观察学习理论,在游戏活动中,个体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模仿他^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而改变自己原有的不恰当的行为。

  最后,心理游戏能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成效。游戏以其体验的深刻性让人记忆深刻,而持久的记忆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潜意识,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分享体验和感受,游戏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游戏的意义,使其感悟游戏背后蕴含的深刻哲理,如此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在自我意识、学习潜能、情绪调控等方面的困惑。这不仅能提升心理辅导的成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效果。如“一分钟鼓掌多少次”这个游戏,虽然游戏只有一分钟,但这一短暂的体验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一分钟里鼓掌200次甚至300次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

  心理游戏的种类繁多,但在心理辅导课的使用过程中,按照其在心理课上的功能及使用的频率,可以把心理游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课前热身游戏,另一类是课中的主题活动游戏。

  课前热身游戏一般用在整节课的开始,既能热场又能起到导人的作用,如经典的课前导入游戏“刮大风”“抓手指”“照镜子”“小鸡进化”等。课前热身游戏的重要目的,是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减缓学生的紧张心情,打消学生的防卫心理,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进而建立起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有助于教师导入上课的主题。

  主题活动游戏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一个跟主题紧密相关的游戏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心理教师以设置的游戏为重要载体,在游戏中通过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体验中反思感悟,以达成相关心理辅导主题的教育目标。无论是哪一类的心理游戏,教师都应着眼于提高辅导活动课整体效益的原则,精心选择和设计游戏。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满足发展性原则。由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是正常发展的学生,因此学校应树立“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障碍性心理辅导为辅”的理念。这就决定了心理辅导课中选择的游戏,应该面向大多数正常的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因此,心理游戏的选取与设计应当定位于发展性心理教育,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机能的进一步优化提升,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

  二是心理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紧扣辅导目标和内容。在日常的心理辅导课中,有的教师在课上开展的心理游戏仅仅是为了热闹或活跃气氛,跟活动主题不相关或相关度很小;有的教师不是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选择游戏,而是根据学习过的游戏来设计心理辅导课,导致该辅导课缺少明确的辅导理念,辅导的主题内容过分依附于游戏形式而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须知,游戏的选择必须基于明确活动的主题与目标,而不能过分看重其娱乐性而被游戏所完全束缚;否则就容易造成课堂表面热闹而实际教育效果欠缺的不良后果

上一篇:如何把办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下一篇:自信教育的思想与实践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