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军事基础科目训练研究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19 阅读:( )

  摘 要:任职教育期间生长干部的军事基础科目训练是制定军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是军事人才综合素质养成的迫切需要。目前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存在着训练模式不科学、运动损伤难规避、心理疲劳时有发生等问题。抓好军事基础科目训练,需要优化教学模式,突出训练阶段性,科学组训,有效规避运动损伤,合理组训,防止训练心理疲劳。

  关键词:生长干部学员;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训练模式;运动损伤;心理疲劳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期间的军事基础考核是生长干部学员体能军事基础能力情况的客观反映。2015年,为了对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毕业学员进行全面检查,原总参军训部颁布了《组织院校学员毕业联合考核》的通知,原总装司令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总装院学员毕业联合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生长干部学员进行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合考核,提高生长干部作战体能素质。生长干部学员军事基础科目毕业联考,成为检验任职学员军事基础训练的重要手段;成为检查军事基础训练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方式,为促进组训人员进一步改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 、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联考的重要性

  (一)是制定军事人才培养方案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学员的培养目标,是针对部队第一线具体岗位或者技术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确定的,为部队培养需要的人才。军事基础科目联考,是全军军事专家共同制定的考试科目;是全军军事专家为军事院校适应部队需要共同确立的学员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避免了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的脱节,是军事院校主动适应部队需要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二)是军事人才综合素质养成的迫切需要

  生长干部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为部队培养具有较强武器装备操作能力和较高军事素质的人才,军事素质的获得需要对生长干部学员的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军事基础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军事基础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训练和实践。学员需要在真实环境中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学员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合作意识、团结精神、耐挫性、抗压能力等需要在反复的军事基础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强调现实军事基础操练和部队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考核,符合军事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需要,是提高军事院校人才培养实战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军事基础科目训练存在的不足

  (一)训练模式不科学,训练效果受影响

  1.未尊重驻地气候特点,训练模式过于僵硬

  军事基础科目组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与训练效益的最大化。军事基础科目训练模式不能充分考虑驻地气候因素,不尊重气候特点,往往影响训练效果。比如7月份是学员入学阶段,在夏季安排大强度的室外体能训练,容易使学员中暑,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在寒冷的冬季,学员进行100米跑、400米障碍,并不能提高学员的耐氧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员的竞技能力。合理的训练模式要充分尊重驻地气候特点,既确保能达到相应的训练强度,又确保能被学员所接受,真正做到科学计划,严格施训。

  2.突击训练,训练效果打折扣

  军事基础科目考核训练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的突击训练的现象,考什么内容,就在考核前一段时间,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一方面,学员往往由于身体负荷过度,产生训练伤病;另一方面,短期大量训练,学员思想压力过重,士气低下,落得“过犹不及”的下场。所以,训练工作越是后期,越要按部就班、稳步提高,坚决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随意加大训练量和训练难度。

  3.训练重“量”,轻“质”训练,训练动作不规范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些学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完成考核科目动作,存在抢时间的急躁心理,只要求训练数量,不注意动作标准规范。在体能考核中,每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达到要求的动作才予以计数。这种错误的重训练数量,轻视训练质量的训练模式成为影响考核成绩障碍所在。

  4.参训学员“一锅煮”,针对性差

  训练过程中,由于组训教员未能及时摸清学员体能基础,不能及时探索有效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难以根据人员的基础素质和年龄层次及时进行分级训练,难以制定因人而异、分组施训的教学模式,也不能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这种“一锅煮”的体能训练模式,很容易导致训练尖子“吃不饱”、体能困难户“跟不上”。

  (二)运动损伤难规避

  军事基础训练科目训练需要大量的运动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军事体能运动损伤。军事基础科目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具有如下特点:

  1.突发性损伤发病率高

  许多军事体能训练项目,结合部队军事行动的实际情况而形成的模拟训练形式,具有动作应变性大、防护装备条件差等特点,比如射击、投弹、驾驶、兵器操作等所需要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都依赖体能训练获得。走、跑、跳、攀、爬等基本能力,都必须通过体能训练增强。因此,在训练中经常发生摔、碰、磕、撞等引起的裂伤、刺伤、切伤、擦伤等急性开放性损伤。

  2.突发性运动疾病来势快

  当下执行的5000米、400障碍、5公里武装越野,引体向上等军人体能训练项目,在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强度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不科学合理安排的训练计划,一味的追求运动量、强度和成绩,很容易引发运动疾病。比如5000米跑和5公里武装越野,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及被动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造成肾脏血循环障碍,引起暂时性肾脏缺血、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静脉压力增高、自由基含量增高,致使尿中出现尿蛋白。当运动量降低,强度减小,适当的调正后,上述运动性疾病会自然痊愈。

  3.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大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身体活动或肌肉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下降生理现象。官兵在军事体能训练中,运动性疲劳发生几率很大。有的产生会肌肉的疲劳,有的会产生骨骼疲劳,在训练和比赛中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骨折;有的产生内脏器官疲劳,也有的会产生中枢神经性疲劳,形成条件反射,看到训练场地或想到训练时就会呕吐、厌烦、不思饮食。

上一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幅度设计与工作实施思路

下一篇:深入推进军队院校“教官制”之管见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