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改革实践教学管理 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9-20 阅读:( )

  邓中伟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教育浪潮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与输出出现了教育与生产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社会人才输出供求关系不平衡,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受到较大的冲击,甚至面临了重新审视“培养什么,怎么培养”的问题。在时代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实践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发展最迫切的需求,各大高职学校必须改革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培养学校与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创新教育包含了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评价的创新以及教育制度的创新[1]。因此,从整体上看,创新教育并不是单一教育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功能在新的背景下的重新定位相关,具有全局性和结构性的特点,以下对创新教育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总结。

  1.1创新教育追求的是高等教育创新

  当前的高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培训与教育,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承,也应该强调对现状的突破。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施既是对过去伟大文明的超越,同时也是以学生个体为基础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追求。

  1.2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推动与深入

  当下,全面素质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创新能力又是人才全面素质的重点与核心体现,只有确保学生的教育在全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施行,才能形成真正的较强的创新能力。

  1.3创新教育更注重学生发展创造性

  创新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进行教育,具体到教学活动及学习实践上,学生则是学习与活动的主体,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注重学生特长发展与个性化发展。

  2.高职改革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2.1改革课程体系,创建核心教育

  进入高职专业化的教学阶段,其课程体系对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前高职学校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已经得到了及时的迅速更新,课程数量的不断深化与增加,导致很多课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因此改革与优化课程体系任务迫切。高职学校管理者要建立以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核层式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一般课程及拓展课程,实现三位一体的整合。通过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力量与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创新训练,培养积极主动性与创新实践能力[2]。

  2.1.1理论与实践并重

  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准,每个专业可设置10门左右核心课程,将理论性学时控制为2000左右,加大在实践学习中的比例,确保实践类的课程学习占总数的25%以上,总学时超过40%。并具体根据实践的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要求,建立系统的实验教学模块、综合运用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以及社会实践模块,确保理论与实践在这一环节得到很好的融合与衔接。在实验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将实验的内容方向往综合型、设计型和应用型发展,注重创新设计能力与创新思想的渗入与提升,培养学生的“集成创新”与“借鉴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创新素质[3]。

  2.1.2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高职教学课程体系应重点突出针对性与应用性,整合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突出学生“吸收知识——整合能力——提升素质”结构的优化。同时,要以应用能力为教育导向,对每门核心的课程以培养具体能力为基础进行内容的优化与重组,由知识点到能力项的过渡,结合基础课程的基本技能进行深入培训,真正做到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4]。

  2.1.3课内与课外的联动

  高职的实践教育应该摆脱过去第一课堂的局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延续与补充作用,将学分的管理融入其中,形成三个有效课堂的结合与互动。只要是从第一课堂到后续两个课堂的实践教学都可作为必修学分,如参与各专业科技竞赛奖项、科研项目奖项、公开发表论文奖项等创新学分,再如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自主积极参与高素质拓展活动等设置素质学分,以明确规定的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为毕业准则,鼓励学生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修学分的热情,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以及一技之长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学分,逐渐强化自身综合能力。

  2.2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创新能力

  2.2.1“双主体”模式

  “双主体”模式主要强调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以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要求与定位,一起承担人才培养与管理的任务。高职学校要积极与各专业企业开展“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统一的培养规格,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共同管理和培训,将生产资源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信息共享,充分结合理论学习、专业培训及企业实际岗位要求。高职学校在学生在校的前三年可以将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校内统一培训,在校最后一年充分发挥与企业结合培训的优势,由企业根据专业挑选专业教师联合授课,紧密联系岗位实践过程,完成最后的毕业设计。

  2.2.2“双合作”模式

  “双合作”模式主要强调高职学校与地方政府展开的合作,按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对人才的培养结构进行调整,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又与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对人才的培养出谋划策。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可构建区域的合作联盟,以共建实验室、科技园区等形式创新资源力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宁波市区政府建立的知识产业园,以及与高职学校建设的科技园,为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平台,也为教师的科技创新,学生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条件,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实体[5]。

  2.3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创新能力

  2.3.1积极创设开放性实验

  学校实践专业课程中有大量对实验室的需求,而优秀的科研团队与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积极创设开放性实验能够最大程度利用与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动手操作的动机,帮助学生在锻炼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而开放形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设定,如全面开放、定时开放以及预约开放等,开放内容以学生制定实验内容、自立题目、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为标准自行研究。此外,学校要确保实验项目开发或实验材料损耗过程中的经费补充,以最大的保障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3.2积极拓宽科研训练

  高职学校依托自身在科研方面的条件与优势组建优秀的导师队伍,并将科研训练作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比如,学校可制定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规定,鼓励有潜力有特长的高职生通过自选研究课题,或是积极参与教师课题,胜任教师科研助手的身份。也可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式创新模式,通过自由申请、教师推荐、择优选择等,推荐申请优秀的高职生新苗辅助计划,帮助高职生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实现培养计划。高职学校要积极帮助学生的创新课题立项资助,鼓励学生更早地接触并进入到专业的科研领域中,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掌握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运行手段,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高职学校培养社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探索创新教育体系下的实践教学与社会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伟,于猛,王志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0):70-72.

  [2]陈志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22):101-102.

  [3]郭学霖.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2016,12(15):11.

  [4]刘佳.我国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述评——基于深化民办高校变革的视角[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3,11(01):223-225.

  [5]齐平.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路径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教师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4(09):411-413.

上一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

下一篇:畜牧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