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中“共情”的运用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0-14 阅读:( )

  【关键词】共情伪共情共情能力

  共情,又叫同理心,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他指出,共情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而别人的情绪是进入其内心世界的钥匙。共情的关键在于接纳对方的负面情绪,平静地表达愤怒而不是愤怒地表达,并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觉没有错,情绪可以不好,但行为不可以。

  我第一次认识“共情”这一概念起于200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中,在三级技能考试用书中,对于“共情”的定义是这样的,人本主义心理咨询认为共情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还可以称为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我对共情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共情就是心理辅导老师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达到对来访者境况的心领神会。要做到共情,心理老师需要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尝试从来访者的参照标准看待事物和了解感受。来访者就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建立咨询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会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对于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值班,有位男生推开了门,我微笑着起身迎接。等他一坐下,便说:“我下了那么多工夫,但为什么总考不到我的理想成绩呢?……”我仔细观察这位学生,他穿着整洁,言谈举止得体,只是流露出一脸的忧愁。我没有很快地予以语言上的回应,而是用专注的目光看着他,并面带微笑,时而点点头,他朝我看看,又接着说:“我妈妈那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地伺候我学习,要是我考不到全班前五名,我觉得我很对不住她的……”说着说着,这位学生眼睛湿润了,几滴泪水流了出来。我递过面巾纸,示意他擦眼泪,并说:“我能感觉出此刻的你非常伤心难过无助,你觉得你每一次必须要考到全班前五名才对得起你的妈妈,是这样的吗?”……

  在这个咨询案例中,我没有急于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没有给予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体会到了来访者情绪层面当下的状况,去陪伴、倾听、理解其当下的感受,恰当地给予积极关注,适时给予情感反应,我想这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开始,在接下来的几次心理咨询中,这个学生渐渐学会了自我觉察,并在我的心理陪伴下,他掌握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了一些不良认知,在校园里,也能看到他阳光的笑容了。

  当然,在平时的心理辅导中也存在“伪共情”现象。“伪共情”是指那些看上去很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试图让对方感受变好,但其实不是真正的共情。

  在一次心理咨询师督导中,有成员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咨询师:你能谈一下自己的情况吗?

  来访者:我,我担心这次考试又考不好。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咨询师:你怎么会对自己没有信心?

  来访者: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咨询师:你哪些事情没有做好呢?

  来访者:我上次的调研考试就没有考好。

  咨询师:是吗?就是上次全区的那次调研测试?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能告诉我从小到大做得好的事情吗?

  来访者:我从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咨询师:你对自己太没有信心了。你在班级里的成绩排名怎么样?

  来访者:十名左右。

  咨询师:很不错啊!你为什么还没有信心呢?(语气过于随意)

  来访者:因为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她希望我能每次考试都能在前五名。

  咨询师:你真是妈妈的乖孩子啊!(对于中学生,用这样的“共情”不恰当)

  ……

  来访者:妈妈说我照顾不好自己。

  咨询师:现在你们正处于学生时代,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父母代办,被父母照顾着,你不会洗衣、烧饭也不能代表你的全部啊。

  来访者:但是我做不好这些。

  咨询师:你应该这样想,你考试能排在十名左右,应该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如果你对自己如此不满意,那么排名在后十名的学生该怎么想呢?

  来访者:他们有比我强的地方,比如他们会唱歌、会打球、还会做饭。

  咨询师:这是你自己的评价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你其实已经很棒了,能够排名在十名左右。(“伪共情”,来访者并不会因为咨询师的这句话而自信心增加)

  ……

  后来,督导师告诉我们,这是个典型的自卑个案,而来访者需要的是“超越自卑”。对于自卑者给予肯定和认可,是咨询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就像中医中的“进补”一样,一定要先调理好,才能补得进去。那些试图让来访者感觉好的共情也称为“伪共情”。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容易陷入一种找不到感觉的困境中,因为在咨询中总是有着太多的理性思考,有着太多的探求原因的冲动,只想着该如何去说,去回应来访者,这往往会忽略了来访者本身的感受,甚至会丢失了自己的感觉。

  共情不是技巧,是能力,一种真正接纳、尊重和包容对方的能力。实践证实,那些在生活中擅长共情的人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有可能会有良好的共情表现。生活中共情能力是可以转化为心理辅导中的共情力的。

  有一次,有位搞销售的朋友在和我闲聊中谈及她的职业困惑,在共情时,我的话不多,有一句话被我重复多次:“是啊,现在的市场太大,竞争的确太厉害。”我原本以为多次重复这句话会让朋友觉得我在敷衍她,而后来朋友向我反馈时却说:“你的语气和表情,让我觉得你的确很明白我的辛苦和委屈,很有亲切感,这让我有种被理解被接纳的温暖,所以我很愿意继续谈下去。”朋友的反馈让我信心倍增,更让我明白,共情不一定要话很多,到位是最重要的。这也让我坚定了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实践共情能力的信心。

  吴熙娟老师说过:“生活就是灵性。”我们在生活中,尤其心理健康教育中,说教更不宜太多,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亦是如此,所以,生活就是修行,要做一个能共情的人,让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下一篇:让语言表达如樟树般蓬蓬勃勃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