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未知 时间:2016-10-26 阅读:( )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刘金玉 赣南师范大学
摘要: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高中阶段的德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析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路径,借鉴积极情绪理论转变德育理念,发掘学生的积极特质,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借鉴积极组织理论净化德育环境。
关键字:高中生 德育 积极心理学视角
德育实效性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高中生的德育实效性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在当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更多地把高中生的升学率作为关注重点,而忽视了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其研究重点是善良、天分、才能、兴趣以及乐观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研究都是能促成生命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简介:刘金玉(1992-),女,汉族,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中生的德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必要性
(一)引导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我们的高中生处在这样一个焦虑的社会大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高中生被迫投入竞争,当前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期望高,给予了高中生一定的压力。互联技术的发展给高中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前的高中生很多是低头族,在网路世界交流很顺畅,但是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再加上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维活跃,情感复杂,抵抗挫折能力弱,依赖性强,高中生群体中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影响,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积极心理学给高中生德育带来了启发。过去的德育是被动的,不可否认,近些年教师采取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但是教师没有很全面地去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实际诉求,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创造力,高中生德育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积极心理学给我们的启发是,要用积极的态度和积极地学生观,去了解学生的心智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强项,最终能够自我教育,实现德育的内化。
(二)转变高中生德育理念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中生德育模式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更多得是把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观告诉我们,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将其目的和意识融入到客体中,客体成为了主体的一部分。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和魅力影响老师;过去教师在德育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对学生采取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既是德育的主体,也是德育的客体,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地关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秀特质,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改善了高中生德育的主客体关系,丰富了德育理论。
(三)适应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在2016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现在的高中生都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这个阶段学生德育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关乎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GDP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高中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路途上任重而道远。一个良性的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均衡的,积极心理学关注高中生的优秀人格特质,挖掘其潜能,使其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二、增强高中生德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德育理念,营造积极道德教育关系
传统的德育更多的是一种“权威效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德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积极的道德关系。教育是“重视人、满足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成为人”。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不是消解人、抽离人、遮蔽人的过程。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道德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的存在,而不是问题的存在。营造积极的道德关系,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独立的,发展的存在。在积极的道德关系中,教育者要把学生身上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开展德育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看到和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美德、优点和闪光之处,也要尊重学生道德发展的差异性,并以此为起点来培养更多更好的积极品格。道德教育中“发现优点和激发潜能”比“探究问题”更为重要。在高中生德育中教育者应该寻找学生的积极品德和发展潜能,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自信。在积极的道德关系中,学生获得的积极对待、积极关注、积极信任和积极期待都是其成长动力。在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等涉及道德意义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关系中,能充分激发老师和学生的积极体验。
(一)用乐观精神构建积极思想,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弗洛伊德认为:“乐观是人类本质的一部分,是作为本性和社会化之间冲突所衍生出来的。”泰格进而指出乐观的特点就是:容易思考、容易学习和容易被取悦—也就是当代进化论的心理学家所描述的“进化的心理机制”。个人乐观与否,受到来自遗传、家庭环境、父母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主要还是后天的生活体验和教育,正是不同的人有这不同的后天生活体验,人与人才出现了人格面貌的根本不同。我们无法改变先天遗传生理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重视后天教育。首先教育者自己必须是乐观的,这样就能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认为学生通过后天的塑造学生能拥有好的未来。其次,教育者应树立乐观教学风格。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分析和看待自己的个性,好的要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摒除和改进。如开设心理课程辅导课、模拟课堂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积极的个性和消极个性有客观的认识,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个性发展的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等。同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传授学生一些展示积极个性、发挥积极个性作用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收获的积极体验。积极体验有利于积极人格的形成。当前高中生群体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一,没有及时排解青春期的一些心理困惑;二,当前高中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懂得分享;三、当前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全民焦虑时代,很多负面事件给高中生带来了价值观的冲击;四,就业、交友、恋爱等活动受挫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负面情绪。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爱以及学会与人分享;在学生遭遇困境时,给予其引导,并让学生学会用爱和宽容去化解问题;引导学生以积极和健康的心态从去考虑问题,可以利用情景再现法让学生扮演对方的角色去体会对方的感受,这样可以增加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鉴积极组织机构理论建构积极的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人的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是抽象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也说过:“要按照统筹发展的理念,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健康的成长环境。”德育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积极组织理论,从学校、家庭和社会角度为学生德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势在必行。
学校是高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学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转变德育理念。一直以来,高中生德育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从属于智育。其次教师要创新德育方式,从他们生理、心理和认知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分层施教。优化校园环境。涂尔干指出,学校的环境和教授的知识都是教育的载体,需要教育工作者予以重视。这既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又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构成。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它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感受,体现出校园物质环境的渗透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存在于现存社会关系中的一切缺陷是历史地产生的,同样也要通过历史的发展才能消除。”首先创设和睦融洽的家庭关系。从孩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家长要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方法,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家庭里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实现价值观念由外向内转化的基本条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掌握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各种科学的教育方法,用温暖、宽容、真诚的亲情来感染子女,建立起和谐的家庭互动关系。其次讲究科学的家教艺术。家长自身的良好内涵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最后是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对孩子的要求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不应滥用家长的权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耐心帮助分析、认识错误,使其感到内心的羞愧,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生的成长与社会是分不开的。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高中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品德很多从社会上习得的。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淫秽暴力不断见诸媒体报章的显要位置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整个社会环境是追求财富的、浮躁的、缺乏营养的难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是要强化正面力量的鼓舞作用。在全社会特别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优秀文化等的熏陶作用,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把握主流媒体导向,占领舆论导向主阵地,通过报纸、网络、文化产品等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弘扬社会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其次是要净化整体社会大环境,消除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最后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积极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王勇昌著:《实践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和学新:主体性教学论.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0.
[5]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高平淑:《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7]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
[8]马会梅,田志勇.人本主义心理学对现代远程教学设计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0(10):108.
[9]张承安:《道德教育的人性关怀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6期,第98—100页
[10]靖国平.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环境建设[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3.
上一篇:城市公园环境与行为研究
关于高校网络教学的思考
(337)人喜欢 2017-11-25关于农民环境抗争的实证研究
(384)人喜欢 2017-11-22关于外交场合中英汉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的探讨
(484)人喜欢 2017-07-11关于在院校机械类教学中应用现场教学的研究
(343)人喜欢 2017-05-17关于大学生学习叙事的案例分析
(376)人喜欢 2017-01-22文化自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维度
(286)人喜欢 2017-01-04关于微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224)人喜欢 2016-11-11关于高等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440)人喜欢 2016-11-11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
(773)人喜欢 2016-10-28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改革发展路径的思考
(367)人喜欢 2016-08-302025山东、湖北、湖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
2025福建、江西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浙江、安徽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高考英语写作万能句型60例分类汇总,速收!
2025上海、江苏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2025辽宁、吉林、黑龙江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
2025山西、内蒙古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
2025天津、河北奇速英语:用思维导图编织单词记
参加奇速英语冬令营,英语能力提升快人一步!
奇速英语冬令营启动:乐趣与学习并重
全封闭奇速英语冬令营研学:思维导图启航,熊猫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阅读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个性化:单词速记、AI口语、作
别错过!奇速英语冬令营用思维导图改变记单词方
寒假必去!奇速英语冬令营助力孩子轻松爱上英语
英语提分秘诀:突破环境限制,掌握高效方法
英语时文阅读图书大升级!解锁奇速英语个性化时
奇速英语冬令营开启,助力学生英语学习新机遇!
英语教师大会揭秘:不背单词不学语法,每天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