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省级策略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1-25 阅读:( )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10-0065-03

  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1]《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以下简称《通知》)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与组织实施。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也可在统一的省级执行方案基础上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在“诊改”制度中,教育行政部门“起着规划、设计、引导、支持的作用。他们在质量保证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引导、帮助院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体系、复核院校‘诊改’工作实际效果、督促院校有效改进来体现”。[2]中职教学工作诊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宜全局谋划,整体设计。

  一、理念、制度与组织策略

  1树立教学工作诊改理念

  理念引领行动,开展中职教学工作诊改,需要理念先行。有了正确的认识,诊改的顺利实施才成为可能。诊改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新要求,是国家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顶层设计上的制度创新。诊改以现代质量文化为引领,即以人为本、自律、“三全”、开放、创新、法治的质量文化,设计了以“质量改进螺旋”为基本单元、纵横联动、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机制。[3]开展这一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目的与意义,领会文件精神,把握诊改内涵,树立教学工作诊改理念,掌握工作流程,逐步建立诊改工作规范。

  2确定诊改周期,构建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指导方案》指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第一项具体任务,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是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首要任务,也是引导中职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按照文件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抽样复核每5年一个周期,符合诊改条件的中职学校自主诊改周期不超过3年。出台相关文件、组织培训指导,通过5年时间,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同时建立诊改工作报告通报制度和公告制度,区域和学校定时将诊改工作年度实施情况和下一年度安排函报上级教育部门,诊改工作情况依规发布,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监督。

  3建立、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能

  有了理念和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具体实施。建立省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组织机构,遴选组建省级诊改专家委员会,业务上接受全国诊改专委会的指导,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本省诊改工作的方案研制与修订、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负责开展省内诊断专家培训、建立和维护专家库、组织复核、开展相关研究,进行工作指导等。依据相关文件要求设立工作网页,依法依规发布诊改工作相关情况。

  二、规划与行动策略

  1申请专项经费,确保诊改实施

  《通知》要求,“各地应为方案研制和抽样复核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实施效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方案研制、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抽样复核及培训等工作申请专项经费,增加保障性经费投入,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推进。

  2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地市及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发布质量年报

  依据相关文件及《指导方案》,结合省情,制定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省级实施方案,明确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依据省级方案,制定区域和学校工作方案。指导区域组织实施,指导学校建立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执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案应动态可调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并将自我诊改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同时,依照文件要求,区域(省、地市)质量年度报告自2017年起发布,教育部门主管的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自2017年起发布质量年度报告。[4]故此,区域和学校应将自我诊改情况按相关时间规定纳入区域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

  3确定学校,开展首批教学工作诊改

  首批应组织至少包括教育部门主管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内的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完成自主诊改,并撰写质量年度报告,有条件的省份也可全面铺开。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等5项指标达到相关要求[5]的中职学校可进行(抽样)复核。自2017年起每年要确定第二年进行抽样复核的中职学校,并应在抽样复核开始时首先形成省级统一标准。抽样复核结束后,中职学校应根据认定的复核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视情况开展诊改回访。在诊改实施过程中,注意总结提炼,不断改进完善实施方案,推广先进经验。

  三、研究与平台建设应用策略

  1研究策略

  科研先行,开展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专题研究,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提供智库支持和上位指导,推动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开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研究适合省情的中职教学工作诊断项目体系、抽样复核流程与关键点、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等,研讨、制定相应方案。

  组建研究/工作组,专项攻关,破解重难点,开展研究指导。如: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诊断项目内涵与指标体系、数据系统建设与数据应用、诊改培训研究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引导、激励中职学校构建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实际,解析诊断项目内涵,研制适合省情的诊断指标体系;统筹规划数据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围绕诊断点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功能,为管理决策和诊改抽样复核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探索各类数据和管理系统的合并、接口开放设计,以及校端系统与各类系统接口对接和数据融合问题,降低数据采集的难度强度和重复采集问题;加强数据应用,进行状态数据采集后的统计汇总、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为统筹规划学校、地(市)、省、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为公共信息服务、培养工作动态分析、教育行政决策和社会舆论监督提供支撑;分析培训对象的层级和需求,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同时开展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综合研究,以系统论的观点,探索教学工作诊改对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

  2平台建设应用策略

  对接国家数据系统,统筹设计规划学校、地(市)、省三级数据系统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建设多级数据中心,搭建省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指导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各中职学校、研究人员建设和使用数据中心。同时,兼顾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对数据系统的要求。

  省/地(市)可搭建定制版数据系统。根据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职业教育决策、管理和数据使用的需要,统整其他管理平台和系统,个性化地建设区域平台。结合省情,依据对数据系统的整体需求,统筹设计规划,可分期建设,首期应满足诊改及总体工作的基本要求,按指定时间计划完成落地应用和数据采集。同时,搭建省级质量年报报送系统。参加教学工作诊改的中职学校,可安装通用标准版校端平台,也可视需要采用个性化定制。指导信息化建设和使用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在国家提供的数据系统标准版的基础上,建立校本数据中心。发挥平台的统计汇总、管理监控和分析开发功能,加强“状态数据”的深度应用和高效采集,多层级多领域推广、延伸平台与数据应用。

  四、培训设计与实施策略

  诊改培训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提供思想观念以及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准备,是保证诊改落地实施的重要途径。应高度重视,设计、组织相应学习与培训。尤其是首轮诊改周期的开局期,更应加大宣传力度,联系已开展先行先试的省份和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组织开展深入的专项培训。

  培训层面、对象与目标分析。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主要涉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诊改专家队伍、教科研机构、中职学校四类机构人员,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层面,其中省级专委会的业务培训,由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改专委会负责,不在本文探讨之列。各层面对诊改培训的需求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需求,设计适宜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成科(处)长、中职教研员、中职学校校长,使之熟悉中职诊改相关规定,掌握相关操作流程,担负相应职责。参加首批诊改工作的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量办主任等,使之树立诊改理念,深入了解诊改内涵,掌握诊改工作要求与实施步骤;制定规划,建立诊改机制和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能够根据数据系统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自主诊改,并撰写学校年度质量报告,积极有效的推进相关工作。区域及学校数据系统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使之熟练掌握数据管理系统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的原始性、即时性和准确性。

  培训内容设计。依据培训对象和目标,分层分期设计相应培训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通过专家专题讲座、考察交流、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介绍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背景、要求以及整体思路,明确地方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安排与部署,精准解读诊改指标体系,领会教学工作诊改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操作,点拨抽样复核流程与关键点,明晰教学工作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与年度质量报告,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诊改的实效性。设计三期培训:首期培训暨省中职教学诊改工作启动会,侧重观念层面诊改理念的确立、相关文件精神的领会,以及中职内涵建设分析等,培训对象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中职教研员、首批开展诊改工作的中职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培训在中职学校开始自主诊改前进行;二期培训,侧重实操层面数据平台的操作和区域及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使用,培训对象为区域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管办主任、信息化负责人、数据平台负责人及平台具体工作人员;三期培训,侧重平台使用及数据采集的问题解答,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的撰写,培训对象为区域及学校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负责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Z].

  [2]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3]经贵宝,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理论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Z].

  [5]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Z].

  [6]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Z].

  [7]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专家委员会业务培训指南[Z].2016

上一篇:以高职院校为平台的非学历教育模式初探

下一篇:教师继续教育新取向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