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探析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1-17 阅读:( )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桃源小学,王新玉,541299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在此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传统的“课堂为主,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的模式已逐渐被开放式教学模式所代替。开放式课堂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强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全面开放”,对于促进学生将直观的书本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自身的感性认识,进而切实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意义深远。现进行粗浅探讨。

  一、开放教学内容,拓展课堂学习内容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材”,教师说什么学生记什么,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其教学效果,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是被动狭隘的,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飞跃提升,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跟不上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强调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实践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到丰富的语文知识之间的贯通性和协作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相关知识的了解,面对此教学新挑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开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堂知识。开放教学内容,必须学会合理利用教材。叶圣陶先生曾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工具,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语文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不能受课本知识的限制停留在教材上,而应不断拓展教材,丰富学生知识,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但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否有趣、教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学在拓展教材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顺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地“想学”“要学”。如,语文s版三年级(下)《奇异的植物世界》是一篇参观记,主要描写了六种奇异的植物:能发出笑声的哈哈树、带微电的带电花、能点亮的蜡烛树、含酒精的醉草、会吃虫的捕蝇草、会发音的水荷笛,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间辅助教学,除了向学生展示文中提及的几种神奇植物外,还可以展示一些从互联网上找到的其他神奇植物,如外形酷似绿色大玉盘能承载六七十斤重物而不下沉的王莲、果实吃起来味道像面包的面包树、长着一张猴脸的猴面小龙兰、果实成熟后会炸开威力能炸伤小鸟的铁西瓜,等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了解它们的特性,如此,不但能很好地使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出来,拓宽学生视野,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奇异植物世界的联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想生活中所知道的类似的神奇植物,学生纷纷举手:含羞草,只要我们一碰它就会缩起来;昙花,只开在晚上,而且开一次花就凋谢了;三叶草,每片叶子都只有三个瓣……教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发出提问:大家说的都很好,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有说是爸爸妈妈说的有说是书上看到的有说是在网上查的,教师可抓住此契机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是课堂,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内容时,不管是问家长老师还是在网上查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大大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学生不仅深刻地体会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还切切实实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二、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学过程的载体,要实现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线型教学结构,将学生至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变重知识的接受和结果为对知识的探究和过程,在创新和开放中实现教师民主教学和学生自主发展。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开放式的课堂并非是让学生自由散漫,而是在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即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手法,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同样以《奇异的植物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先在学习哈哈树、带电花这两种植物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哪种植物?是怎样写的?它的奇异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分别掌握哈哈树、带电花这两种植物的“奇异”之处,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主探究剩下的四种花:同学们离开花棚后又陆续去了哪里?发现了什么植物呢?这种植物又有什么奇异之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找出相关的句子标画好,读给大家听!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能按照教师之前所教授的学习方法找到重点句子,进而轮流汇报学习成果。如此,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由此可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构建开放式课堂不应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还应贴近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寓教于乐的引入到教学中。以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识字阶段要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如此大的识字量若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太现实,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拓宽识字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如教室里的门、窗、讲台、黑板,校园内的标语,花坛里的告示牌,以及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诸如商标、牌匾、广告牌、报纸,等等,都是识字的良好载体,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这些生活中经常见面的但教材中未出现的常用词制作成词语卡片,相互之间多多展示交流,在广阔的识字天地里切实做到“时时处处把字识”。此外,小学语文中有许多文章内容丰富,角色活泼有趣,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需求,组建各种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融入课文当中去,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狐假虎威》《小马过河》等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如此,既能让学生更加地了解课文,也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开放教学评价,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评价均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的好坏全凭教师的一句话,而且在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多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此评价方式片面狭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等,而且强调全面、综合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价,从而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学现状虽然开放式的评价模式还难以全面开展,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一些方面先进行摸索尝试,现以作文教学的开放式评价为例进行具体论述。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较之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作文教学的要求更高,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很多人提起笔不知从何写起,久而久之产生畏惧情绪。因此,在习作起步阶段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至关重要,而运用多元评价能很好地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应不拘泥于作文等级,而在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因此除了平常的打分、画五角星或红旗激励学生等以外,还可以多写一些具体化的、鼓励性的评语,如“这句比喻句写得妙极了!”“你所举的事例能更真实些,作文就更有说服力了!”等等。此外,小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因此教师还可以诵读学生当中一些好范文或是将范文贴到学习栏中,如此既能让学生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二是学生自评或互评。叶圣陶先生指出:“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会学生一些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评改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自评或小组内互评。如此,通过日积月累的多次自评或互评,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如何找出自身及他人作文的闪光点和漏洞之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三是家长评价。大部分家长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请家长写上一两句点评,如此,既能让家长对孩子的习作水平有所了解,家长能从习作中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及心声,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情感。通过如上长期的多元评价,必然能一步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增强写作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作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以上所述只是笔者的一些浅析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开放式课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心理体验,这样的课堂就好的有意义的开放式课堂。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探索研究,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广东.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诉求与教师自觉[J].教学研究,2015(4):11-15.

  [2]陈素芹.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 2014(11):105.

上一篇:扬“如果”之帆,启“解题”之航——浅析假设法的数学应用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