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让“阅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2-12 阅读:( )

  只有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才算有效的课堂。

  一提到阅读,人们常常认为阅读只是语文教学的事,与其他学科没多大关系。殊不知阅读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角落。教育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也决定着学习水平的高低。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阅读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表达训练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可以从训练学生讲体会、讲思路做起。

  如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根绳子19米,先用去8米,再用去6米,剩下的比原来的少多少米?

  先让学生读题,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说说什么意思,怎样去求?

  生1:一根绳子19米,先用去8米就用19-8=11(米),再用去6米,再用11-6=5(米),

  师:5(米)是什么?

  生1:5米就是剩下的。

  师:问题求的是什么?

  生1:剩下的比原来的少多少?

  师:那该怎么求呢?

  生1:用原来的减去剩下的算式是:19-5=14(米)。

  接着另一个学生举起手来,说自己还有不同的解法:

  生2:先用去8(米),再用去(6米),一共就用去8+6=14(米),再用原来的减去用去的,得剩下的,也就是:19-14=5(米) 。最后求剩下的比原来少多少?就用原来的减去剩下的,也就是:19-5=14(米)。

  这时又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说:“我有更简单的方法”

  生3:先用去8米,再用去6米,一共用去8+6=14(米),只要这一步就可以了,因为用去的就是剩下的比原来少的。

  很多学生感到很奇怪,怎么一步就求出来了?这时就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想一想为什么一步就可以求出来。只有少部分同学经过思考能明白过来,于是再次叫生3起来给大家讲讲这样解题的理由,绝大部分同学在生3的再次讲解下理解了思路,学会了解答。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理解学习

  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不会读、不会理解,自然不会做。不管是概念、公式、条件,还是解决问题,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和句,加深印象,理清思路。

  如,低段教学“比多少”这类应用题一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所以遇见这类题时,首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关键字,是谁和谁比,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还要看是求多的还是少的,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学生理解了就不会出错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直观表演

  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表演,既可以营造适合儿童兴趣的数学课堂,激发儿童积极学习情感,也能帮助学生学会把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学习的阅读方法。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1.同学们站队,从前面数小军站在第5个,从后面数小军站在第6个,你知道这一队一共有几人吗?学生往往算成5+6=11(人),把小军算了两次。如果让学生排一排,数一数,他们立即就会明白小军数了2次,从而就能正确列式:5+6-1=10(人)。

  2.找规律:

  这是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看,可能很难发现它们移动的规律。教学中首先利用课件图形的移动,让学生观察。接着就让学生扮演不同图形上台演示,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移动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移动规律了。

  数学教学离不开阅读,只有学生通过阅读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才算有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自治县酉酬镇中心校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

上一篇: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下一篇:微课设计的三个要点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