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生命意义的关系研究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6-29 阅读:( )

  章玉祉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生命意义

  一、引言

  在心理学界,最早由弗兰克尔提出生命意义理论。他认为,人类具有不断追求生命意义的动机,每个人都需要生命的意义。如果一个人感到他的生活是空虚的,它将产生三类问题:引发神经官能症;对金钱、权利的享受代替了生命意义;自杀[1]。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2][3],生命意义感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自杀倾向和心理健康水平[4][5]。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性情感体验,反映个体知觉到的现实自我状态与期望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采用自陈量表测量测得的自尊称之为外显自尊(Explicit Self-esteem);采用间接测量技术获得“自动激活的”“意识控制之外”的自我评价倾向称为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研究表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贫困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而出现的特殊群体。由于经济上的局限,他们往往要比普通大学生承受更多学业和精神上的压力。本文主要考察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生命意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之与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

  二、研究方法

  2.1被试

  选取某高校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各116名,贫困生中女生68人,男生48人;非贫困生中女生55人,男生61人;贫困生中大一学生38人,大二学生40人,大三学生22人,大四学生16人;非贫困生中大一学生35人,大二学生30人,大三学生34人,大四学生17人。

  2.2. 测量工具及施测、计分方法

  2.2.1 外显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该量表由10个条目构成,要求被试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自己。评分分为4个等级: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总分范围为10~40,得分越高代表外显自尊水平越高。

  2.2.2 内隐联想测验(IAT)

  IAT的程序材料包括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两个部分。目标概念分为自我和他人两类,每类各10个词汇,如我、我的、他、他的等。属性概念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每类也是10个词汇,如诚实、高尚、愚蠢、卑鄙等。

  2.2.3 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

  该问卷共有46道题目,10个因子:成就、人际关系、公平、追求、信仰、家庭、亲密关系、自我超越、自我接受、快乐,采用7级评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命意义感越强。该问卷的信度良好,内部一致系数Cronbach α=0.930。

  三、结果与分析

  3.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外显自尊的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均值为25.31,非贫困生外显自尊的均值为28.79,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均值的差异非常显著,t=-7.74,p=0.00。说明非贫困生的外下自尊显著高于贫困生的外显自尊。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外显自尊的比较

  贫困生非贫困生t

  M25.3128.79-7.74***

  SD3.773.05

  注:*:p<0.05;**:p<0.01;***:p<0.001

  3.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内隐自尊的比较

  统计分析表明:在进行IAT实验时,贫困生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为772.07ms,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为1087.56ms,相关样本t检验表明,两者差异非常显著,t=-14.80,p=0.00,贫困生的IAT效应量为315.49ms;非贫困生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为770.57ms,不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为1052.50ms,相关样本t检验表明,两者差异非常显著,t=-12.59,p=0.00,非贫困生的IAT效应量为281.93。数据说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都存在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而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两类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9,p>0.05。

  表2: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比较(ms)

  贫困生非贫困生

  相容不相容IAT效应相容不相容IAT效应

  M772.071087.56315.49770.571052.50281.93

  SD228.00218.36229.66200.98168.09241.14

  t-14.80***-12.59***

  3.3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相关关系

  统计分析表明,不论是外显自尊还是内隐自尊都与生命意义的各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并且,外显自尊与生命意义各因子的相关会更加显著。对两类被试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在某些因子上的相关显著性有些差异,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具体结果见表4。

  表4: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和外显、内隐自尊的相关

  外显自尊内隐自尊

  贫困生非贫困生贫困生非贫困生

  总量表0.41***0.46***0.39***0.24**

  成就0.32***0.54***0.32***0.26**

  人际关系0.64***0.55***0.37***0.27**

  公平0.35***0.48***0.25**0.30**

  追求0.23**0.27**0.31**0.26**

  信仰0.36***0.41***0.22*0.33***

  家庭0.40***0.24**0.28**0.23*

  亲密关系0.28**0.54***0.33***0.39***

  自我超越0.47***0.55***0.27**0.37***

  自我接受0.39***0.40***0.28**0.23*

  快乐0.37***0.56***0.32***0.19*

  四、讨论

  4.1 关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比较

  在外显自尊的比较上,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存在显著性差异,非贫困生的外显自尊显著高于贫困生的外显自尊,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在内隐自尊的比较上,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论是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其相容反应的速度都显著快于不相容反应的速度,说明他们都倾向于将积极的评价与自我联结。

  4.2 关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感的比较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的基本动机,能否感知到生命的意义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幸福感水平。本研究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进行了比较。从总分来看,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得分都在240以上,说明两类大学生都具有较好的生命意义感。在具体项目的比较上,非贫困生除了在成就、人际关系、快乐和自我接受四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贫困生,在其他因子上,两类大学生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

  4.3 关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尊的相关性比较

  自尊是和心理健康紧密相连的一个变量,以往的研究者分别对自尊与心理健康以及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外显自尊和SCL90量表的所有症状都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但是内隐自尊与SCL90只在强迫、偏执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6];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本研究考察了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与生命意义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两类自尊与生命意义的各个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在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之间差异不大。这说明,虽然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属于两个独立的变量,但是它们都和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相关。

  5.结论

  (1)贫困大学生的外显自尊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但是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无显著性差异。

  (2)贫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贫困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除在成就、人际关系、自我接受和快乐四个因子上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在其他因子及总量表上两类学生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与生命意义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这种相关在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之间差异不大。

  因此贫困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两类自尊与生命意义的相关关系,虽然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显著性差异。但是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姝玥,许燕,杨浩铿(2010).生命意义的内涵、测量及功能.心理科学进展,18(11),1756-1761.

  [2]贾林祥,石春(2008).307名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9(5),420-421.

  [3]谢佳,杨国庆,徐晓,蒋思阳(2011).522名大学生生命意义状况调查.社会心理科学26(129),83-87.

  [4]石春,贾林祥(2013).大学生生命意义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学校卫生.34(11),1347-1350.

  [5]谢杏利,邹兵,黄中岩(2012).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目的、生命意义感的关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32(10),1482-1485.

  [6]吕勇,王钰(2008).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71-75.

上一篇: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强化 ——以大学生理念信念教育为例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管理模式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