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06 阅读:( )

  李星瑶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强调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

  1“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现状

  1.1交流沟通的手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民中即使通信用户规模达到6.66亿,较2015年底增长4219万,占网民总体的91.1%。其中手机即使通信用户6.38亿,较2015年底增长8078万,占手机网民的91.8%。”互联网即时通信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常态,占中国网民最大比例的学生群体情况更甚。高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以学校、院系、班级行政管理,课程教学辅助,兴趣爱好社团交流等诸多因素为依托的多个群组。群组的建立实现了一对多的信息散布,节省了线下交流成本,微信、QQ等即时通信应用成为频繁使用的工具之一。另一方面,线上交流形式多样、语汇丰富、方便快捷,是作为互联网时代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热衷的交流方式。

  1.2学生管理的工具

  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升级与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无纸化办公模式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是实现办公管理无纸化的关键枢纽。各个高校不断的开发与应用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系统,如:教学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2013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及实施“易班”计划,建设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区。高校的学生管理与育人密不可分,以管理为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互联网+”的推动不仅能够让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工作串联起来,还能及时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认知和状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性、灵活性和时效性。

  1.3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互联网兴起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网络平台成为高校坚定理性信念,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引导主流舆论,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易班”计划、综合新门户网站、主题性教育网站、专业性学术网站、不同主体的博客与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新闻客户端等平台的建设共同构筑了高校的网络思想文化阵地。

  1.4 课堂改革的方式

  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及高校的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近年来,高校课堂改革的形式多样,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互联网影响着教学素材的搜集,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变。为了进一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各类课程的魅力,将互联网引入课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庞大数据,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成为高校课堂改革中常见的形式之一。

  1.5创新创业的渠道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依托“互联网+”推动模式创新,建立与完善线上与线下的创业创新新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创业门槛和成本。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全国高校学子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包括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制造业、公益创业、文化创业服务等7个类别,引导全国高校主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教学改革探索,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打通了高校学子创新创业的有效渠道。

  2“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挑战

  2.1“互联网+”思维需进步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一些思维特性得以集中爆发,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有更新速度快,成本低,范围广,多媒体,超文本,信息丰富,检索便捷,互动性强等特性,而在现实的应用中,互联网仅仅是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没有从根本上认识这种新媒介的本质特征,技术上数字化和传播上互动性,忽视了源头上的思考与设计。如何培养“互联网+”思维,革新教育理念,营造健康的网络育人环境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挑战。

  2.2安全管理需加强

  互联网环境开放、快速、范围广,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覆盖全面、及时准确、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高校网络信息管理机制。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网络接入管理、校内公共场所上网管理等制度。安全管理的另一方面要求高校统筹推进网络管理队伍建设。网络内容编审,网络监管与网络评论队伍的完备,能够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现实应用中,网络内容编审各高校发展良好,但监管与评论队伍需进一步完善,及时研判师生思想动态,有效开展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2.3 师生网络素养需提升

  事物具有两面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使信息环境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互联网需要文明的使用人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他们的网络素养必须的到提升。教师方面,在岗前培训、业务学习、工作考核及师德建设等方面需要提出相关要求。学生方面,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增强学生对有害信息的甄别、抵制和批判能力,实现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互联网专业课等主渠道作用,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育。

  2.4新兴技术的缺位

  通常,人们将互联网技术成为新技术,那么近年来依托或者联合互联网而兴起的诸多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技术)、虚拟现实(VR技术)等等,可以称之为新兴技术。如何与这些新兴技术进行连接,打造融合时代特色的教育模式,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之一。

  3“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

  3.1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党团组织、社会实践、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参与教育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国家、社会和家庭。互联网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群策群力,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联动发展,凝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从微观的角度出发,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要求高校的教务、学工、科研、人事、财务、监察等行政机构,党委、团委、工会、纪检委等党群组织,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学术期刊等业务部门以及各级教学单位形成联动。当下,学校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网络管理系统,学生需要频繁更换操作软件才能完成各项事务。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连接,开发更便捷的网络应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

  3.2构建大数据映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又叫信息时代,信息的数字化带来了海量数据的爆发,这些数据高速、多样、真实且具有价值。构建大数据映像是信息社会的实质,通过数据的处理拥有更强的洞察力和决策力,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实现信息资产的高效回报。利用大数据映像可以准确掌握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如大学生频繁关注的话题,经常使用的应用,偏好的表达方式,上网的频率和时段等,从而进一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他参考文献:

  [1] 匡文波. 新媒体舆论:模型、实证、热点及展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14.

  [2] 王晓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228-229.

  [3]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51-55.

  作者简介:李星瑶,1989年,女,陕西宜川,延安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浅析

下一篇:论张志公的语文教学思想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