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高等学校师资博士后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7-06 阅读:( )

  王丽群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30061

  关键词:高等学校 师资博士后 师资队伍建设

  一.博士后与师资博士后的产生

  1. 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借鉴国外优秀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而创立的一项人才培养与使用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制度,是一种科研人员继续接受培养的过程。他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和使用中发现更高级的人才。”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其目的是通过建立有利于学术交流、新兴学科交叉及人才流动的有效机制,逐步加强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2.师资博士后的产生

  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经过3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在于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职能。博士后人才培养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二者有着相同的特点,都肩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学校人才战略的实施,高等学校内部开始深化体制改革,博士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得到认可。师资博士后是在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新鲜事物,是人事制度改革与博士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有利于人才流动,降低人才选拔风险,还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师资博士后在完善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成为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引进的重要来源。

  3.高等学校师资博士后发展状况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由著名的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倡议,借鉴国外博士后制度和培养年轻高级人才的经验,从1985年开始实行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里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

  博士后流动站,是指按照规定条件评审出一些学术水平较高、科研和后勤条件较好的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批准其在某些学科内招收国内外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机构。

  2005年,浙江大学开展师资博士后制度试点工作。随后,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30余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和地方省属高等院校也相继实施了师资博士后制度。经过近二十多的探索与发展,师资博士后已成为高等学校师资储备的重要来源。从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来看,综合性高等学校学博士后流动站较多,明显高于专业性高等学校(附表),博士后进站人数和学校对师资博士后的可选择人数亦是如此。其原因主要是部属综合性高等学校科门类齐全,教育体系完善、资金支持充足、科研环境优越、流动站较多,博士后可选择性较大,师资博士后的选留数量比较充足,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专业性高等学校相比,流动站数量有限,师资博士后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2015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人社部函[2015]241号),开展评估工作。

  部分高等学校博士后流动站数量

  高等学校名称博士后流动站数量高等学校名称博士后流动站数量

  浙江大学54西安交通大学25

  吉林大学4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

  中山大学41大连理工大学25

  武汉大学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

  山东大学41中国矿业大学14

  苏州大学29上海师范大学9

  中国药科大学2湖南大学25

  二.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来源构成

  1. 选留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

  选留本校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是目前很多高校所采取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对毕业生的各方面有着充分了解和认识,毕业生本身也能够很快的适应学校工作模式,较好地进入角色。其弊端在于不易于拓宽视野,看问题视角单一,学术思想僵化,科研能力退化,不利于改善学缘结构,后续发展因为学术环境的问题而存在一定的制约。

  2. 通过应聘方式选留外校毕业生

  选留国内一流高等学校毕业生的优势是可以避免选留本校毕业生而出现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对外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毕业生本人也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了解、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而对于中西部或东北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而言,科研环境相对落后,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很难吸引其他地区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

  3. 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等高层次人才,短时间内能够提升某个学科的研究能力,取得相应的成效。然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到新的学术氛围中?是能够正在发挥其作用等等方面,都具有很多未知因素。同样还要面对由于经济水平、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困惑。

  三. 师资博士后与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关系

  1.师资博士后将成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

  师资博士后培养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诸多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高层次人才的合理流动。目前许多高等学校都在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用人机制。以吉林大学为例,从2010年开始,获得博士学位的新聘教师全部进入学校博士后流动站,以师资博士后的身份从事为期两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师资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必须完成预定的科研工作任务并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对于优秀的师资博士后出站人员通过评审,可以直接聘任为副教授,经过考核未完成工作计划者学校不再续聘。高等学校在引进优秀博士后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的同时,也改善了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将博士后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在一起,以谋取二者的共同发展,打造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也使得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在创新中推动了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当然,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补充扩大,促进了博士后招收规模的扩大,也拓宽了良好的就业渠道。

  2.师资博士后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高等学校师资队伍是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地方,他们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师资博士后作为年轻的研究力量,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有着非常好的研究基础,和非常强烈的学术发展意愿,又具有学科交叉的优势,都是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的有利因素,同样有助于促进学校整个学术环境的建设。随着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的不断改革,先后设立了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以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等一系列资助项目,有力地推动和提高了博士后人才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使他们从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能够自我选择研究方向,独立组织科研活动的科研工作者或学术骨干。师资博士后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中正在充分发挥其生力军作用,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3.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需求丰富了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内涵

  师资博士后是在博士后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新鲜事物,是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与博士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产物,在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师资博士后的产生,推动了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发展。师资博士后根据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需要,按照教师选拔程序,同时将其纳入教师管理行列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最终目标是构建国际化高水平创新团队。为此,师资博士后不仅要承担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工作,还要接受成为专业教师的专门培训,按照师资博士后考核要求出站并接受做为教师的优秀博士后最终加入教师队伍。相对于其他博士后,其要求更加严格。

  总之,师资博士后经过近二十年探索与发展,逐步适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趋势,使博士后人才培养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促进了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提高,推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做为新鲜事物的出现,有着强有力的发展空间,必将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刚,夏雪萍. 师资博士后制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3.11

  [2]许士荣. 我国高校师资博士后政策的十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5.7

  [3]龚荣. 对高校博士后师资工作的几点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4]王璐,胡志强.高校博士后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5]黄蓉.高校师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及其路径思考[J].江苏高教.2014.9

  [6]周琼,姜海,邓海霞.高校博士后人才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作用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9

  [7]中国博士后网.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

  [8]汪萍,胡民众.博士后制度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09.4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心理资本的应用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