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校教学论文 >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经济学专业为例

作者:鏈?煡 时间:2017-08-08 阅读:( )

  朱微 济宁学院

  关键词:“双师型” 地方本科院校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科门类越来越广,涵盖理科、工科、艺术、文学、体育等学科,应用型特色越来越突出,要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又具有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经济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素质要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的“双”,指的是具备“双素质”或者“双技能”,既能满座理论教学需要,又能为学生提供应用型教育和指导。“双师型”教师不但是理论教育和科研的能手,还应当具备特定专业或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一直以来,在实践操作中存在把具有“双证” 或者“双职称”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情况,这是片面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要求比“双证”和“双职称要深刻的多,他要熟悉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娴熟掌握本行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指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长期以来,除部分研究型大学外,各类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与高职院校教师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要更广泛深刻。

  1、“双师型”教师首先要是优秀的高等学校教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要按照普通高校教师基本素质要求,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普通话达到相应要求等级,还要有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体魄以及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

  2、“双师型”教师应当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学科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双师型”教师既要熟谙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熟悉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还要懂得产业发展运行规律和本行业、企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经营和生产,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三)经济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

  1、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精深博大,作为经济学专业教师,自己需要对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融会贯通,熟悉各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抽象经济理论和复杂经济模型产生背景和基本内容能够深入浅出,讲述通俗易懂。能够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使学生快速掌握领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敏锐的学科洞察力。经济学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并用于指导经济的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和活动愈加多样化,从而带来经济学的新发展。当前经济学与管理学、数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新的经济学理论也不断发展,所以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密切跟踪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当前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趋势,培养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创新精神。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经济学的教学如果仅仅侧重于理论,忽略了实际应用,那经济学的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要教育学生把所学的经济学知识用于解释社会的经济现象,并利用经济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从地方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毕业后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可能性很小,多数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等实务工作,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融合,特别是以经济学为基础,培养具有管理学、金融学、技术经济、财务管理等宽口径知识范围的应用型人才。

  三、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提出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从经济学专业来看:

  一是对“双师型”教师认识不到位。经济学专业教育,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经济学专业教师不但具有较深理论基础,还要有宽口径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知识,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创业投资等。而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并不明确,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等还没有形成统一清晰的规定,因此“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培养机制难以建立,从校外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的工作也难以开展。

  二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多数经济学专业老师都是高校毕业之后直接任教,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比较缺乏,仅凭自身在以前学习的理论积累,依赖教材“照本宣科”, 缺乏将行业、职业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案例相结合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的能力。

  三是“双师型”教师的后续培养跟不上。经过多年的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部分专业教师基本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但在后续培养方面很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很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对经济学专业来讲,随着多学科跨专业的知识融合于经济活动,如果教师不能掌握最新的经济学知识和动态,知识结构日趋老化,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是缺乏激励机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侧重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任务应放在第一位,但是目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仍然是科研大于教学。在这种导向下,教师仍然把工作重心和精力用于科研,因此迫切需要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等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当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去甚远,地方本科学校应当主动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并纳入到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一)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由于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比较模糊,导致各项具体工作无从开展,必须尽快开展“双师型”教师标准认定工作,使“双师型”教师标准既符合院校实际,又便于考核评价。如经济学专业“双师型”教师认定范围应当是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教师,能够胜任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课的指导教学,同时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如会计师、经济师等),并有若干年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

  (二)完善和创新激励机制。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创新激励机制,制定一整套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的管理办法。在教学上,尤其是实践教学上,要对“双师型”教师有质和量的考核要求,并在评定职称时有一票否决权。要制定特殊政策,建立相应考核与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形成示范效应,鼓励和吸引青年教师自觉开展“双能力”学习。

  (三)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学校要从自身现有师资力量与水平实际出发,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制定“双师型”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效机制。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应用型技能培训,可根据教师的年龄、专业、学历、工作经历等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

  (四)构建内部培养机制。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考证培训,不断提高自已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比如鼓励经济与管理系教师参加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等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根据教学需要,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基础,选派具有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参与企业技术培训、项目建设和企业管理等工作,促进教师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企业实际应用中去。

  (五)引进校外专业人才。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与知名企业加大合作,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教师了解企业经营模式和人才需求,自觉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拓宽教师引进渠道,聘请实际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骨干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程。

  参考文献:

  [1]冀静平,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完善教师教育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57-61.

  [2]罗家英,王鲁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策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1):72-75.

  [3]康艳.应用型大学教师“双师型”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4):120-122

  [4]孙建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09):68-70

上一篇: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韩语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冲突与有效处理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