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0-19 阅读:( )

  课题:株洲市社科课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编号ZZSK16071

  龙辉明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国家就业政策调整、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学生流动党员。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学生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效率,本文对加强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全面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在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过程中,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或工作期间的稳定性相对比较低,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其工作岗位转换比较快,在同一单位的积累时间比较短,部分学生所在的工作单位能够接收的党组织关系非常有限,因此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党组织关系出现了落空现象,最终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脱离组织。下面就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具体实施措施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稳定发展。

  一、抓好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工作的重要性

  (一)抓好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工作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发展。

  在我国政治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又提出了“中国梦”实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党的接班人来实现[1]。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主要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投身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是党和国家接班人的主力军,因此需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人才的凝聚力,激发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国家建设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抓好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工作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多是在高考最后批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并且许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在行为习惯等当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党员积极分子的困难比较大。高职院校在培养党员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还需要学生党员自身的认知和坚持,从而由一批党员带动另一批党员,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量[2]。由于学生党员的思想相对于非党员学生而言更加积极、端正,因此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态度发行转变,同时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从整体上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抓好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工作有利于学生党员的长期发展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学生党员队伍整体思想积极,而且德才兼备,是具有优秀品质的群体,因而其专业技能突出,成为社会技术人才的主要引领者。而抓好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工作,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在工作中能持续接受组织教育管理,并不断引导学生流动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加快党员转正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速度[3]。与此同时,高职学生流动党员在工作中不再担心组织关系和档案的转接保管工作,能够将心思全部集中在工作中,不论从技术发展,还是从社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能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自身也将有长久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二、目前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去向很难掌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交流越来越频繁,再加上社会整体比较浮躁,高职院校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很难长期坚持,其中一些学生党员在初次就业工作岗位上往往没干多久就换岗或换工作单位,学生党员在换工作岗位或单位后,他们在学校中备注的信息也应随之更改,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对学生流动党员实施教育管理。但许多学生党员很少能主动与学校联系,告知新的工作单位[4]。校方无法一一查询换岗换单位的学生党员信息,因此时间久了之后,学校党组织就很难掌握学生党员的去向。

  (二)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活动很难开展。

  一方面,学生流动党员远离原学校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并且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以技术为主,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比较少;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刚步入社会,在上岗后由于工作基础薄弱,经验比较少,再加上工作不稳定,因此学生不想将组织关系转来转去,而新的工作单位没有获取他们党员的相关资料,因而也就不把他当作党员,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等,都难以落到实处[5]。

  (三)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际仍处于预备考察期,而在预备考察期间的党员离开可观察的考察范围,他们的表现则很难掌握,因此学生继续考察培养的工作就很难落实。预备党员的考察期的表现都很难掌握,因此也就无法权利推荐其党员转正,而在工作期间实施党员转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党员转正手续办理非常难。

  (四)学生流动党员党费很难按时收缴。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认识转变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转变后的长久坚持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学生党员而言,部分学生在毕业之际处于预备党员考察期,因而在毕业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他们游离于党员管理教育学习,因而绝大部分的学生流动党员的党费是不能按时交的,长此以往,使得许多学生党员逐渐脱离当组织[6]。除此之外,一般是要等到有了固定的单位,落实了组织关系的去处,回校转组织关系时补交。

  (五)学生流动党员作用很难发挥。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有些学生流动党员党性意识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而逐渐淡化,他们认为既然自己组织关系没在工作单位,就没有必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无从发挥。而单位对党员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平时的表现考察来选取,因而学生流动党员在意识方面不重视党员作用,因此在工作岗位上的贡献力量非常弱。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加强宣传教育,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党员平时的教育中,强化党员党的组织管理基本知识,让学生明白当自己处于流动党员状态时怎么办。高职院校要安排专人实施市场调查汇总,对学生流动党员在参加工作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为在校的学生党员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党员的认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负责部门要制定出学生流动党员离校后党组织关系的解决措施,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毕业之际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党员明确流动党员的解决措施,引导他们在参加工作岗位后依然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创新跟踪管理模式,解决管理方法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发展,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此,高职院校在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创建QQ群、微信群等多种工作平台,让学生流动党员与学校交流工作平台链接,采用视频汇报,网上学习等形式,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流动党员实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建立学校与企业、社会、家庭共同教育管理的模式,尤其是要将企业评价纳入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系。这样学生流动党员在工作中能够及时与学校联系,并持续汇报自己的现状,高职院校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流动党员的情况,无论是转正的学生党员,还是处于预备考察期的学生党员,都能继续接受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考核,他们的入党转正等手续办理将正常实施,从而提高了高职院校对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效率。

  (三)健全教育管理制度,解决管理长效问题

  高职院校在党员管理教育活动中不仅要完善学校的管理机构组织,而且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有的方面已不能满足教育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完善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立学生党组织关系的对接部门,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校方直接转交工作单位,学生党员的入党事宜也可以在单位中继续实施,从而确保学生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其次企业单位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学生参加工作后的表现对其实施综合评价,从而考虑其入党转正工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一方面高职院校能为企业输送优秀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为高职院校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参考方向,最终从整体上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工作。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期间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党员趋向难以把握、党费落实难、党员作用很难全面发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宣传,解决流动党员发展方面的问题,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在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的同时促进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建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26:133-135.

  [2]程立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J/OL].中国培训,2015,18:67.(2015-11-24)

  [3]雍文,李晓红.实习期学生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研究[J/OL].轻工科技,2013,29:160-161.

  [4]邹国庆.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议[J].文教资料,2011,27:238-239.

  [5]柏文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1:44-46.

  [6]赵敏.运用管理学原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237+239.

上一篇:中职茶艺体验式学习模式浅探

下一篇:高职院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改革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