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多维链接,将阅读教学推向“敞亮”那方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1-10 阅读:( )

  江苏省南通市韬奋小学226352 周玉培

  一、冷静洞察当下阅读教学的链接现象

  1.情感不当,内容选择上有失偏颇

  儿童的情感世界相对纯洁、淳朴,某种情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真正的嵌入到孩子的心理意识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文本中所蕴藏的情感元素,常常会引入文本的出处,通过更为丰富的信息和语言来激荡孩子内心的情感,从而在夯实工具性的同时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如果操作不当,就会适得其反。

  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学生在文本语言的浸润下深切地体悟到萧红童年的快乐与自由。但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很多老师都喜欢紧扣茅盾评价《呼兰河传》中的“凄婉”一词时,为学生补充萧红的生平,并将整本书悲戚的语言呈现数段,加之凄婉音乐的渲染,将学生浸润在一篇背上的氛围中。

  这样的教学看似完成了课堂内外的对接,实现了由课文之“篇”向著作之“本”的迁移,但这样的链接明显破坏了文本中萧红童年的快乐记忆,与课文原有的基调背道而驰,更与教材编写的意图相去甚远,其链接内容的选择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2.目标不明,链接方式上生硬粗糙

  选自名家名篇中的课文,其实都来自于个片段,对故事情节的感知、对人物形象的体验都只能局限在固有的一个时空环境中进行。鉴于此,链接原文就需要为学生补充更为丰富的时代背景,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本是极好的原文对接,但很多教师因为链接目标不够明确,选择的链接方式相对简单直接,难以形成应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秦王、蔺相如之间发生的事件,为学生链接补充了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将相和》,但教师只是复印了材料,直接发放给孩子,让孩子在预习中自行阅读,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份链接的资源并没有涉猎,这一步教学的目的究竟何在,拓展背景知识,还是赏析原文的精彩语句?是体验人物形象,还是感受不同文体下语言表达的特色呢?……

  教师没有明确的拓展目标,对接方式也缺少应有的针对性,学生也只能在莫名其妙中无所适从,其效益肯定是低下的。

  3.认知不清,介入策略上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对是有限的,而链接原文的作用却是无穷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链接原文时,必须要选择最佳契机,该出手就出手,如果一旦时机不当,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链接效益,反而会缺乏周密的思考中,导致课堂教学前后严重脱节,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脱节的现象。

  例如学生刚刚初步感知了《桂花雨》这篇课文,学生的感知和体验并没有深入通透,教师就急忙出示了琦君的原文,要求学生互文阅读、彼此对应,辨析两者之间形成的不同表达效果。不难想象,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还处于生疏阶段,链接之后学生出现了反应迟钝、捉襟见肘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究竟该在什么情况链接原文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目的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认知需求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考量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激发学生的体验情感,在学生愤悱之际进行链接,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将学生的身心意识陷入大堆的材料中而无法自拔。

  二、积极探寻原文链接的基本策略

  广泛深入地阅读经典名著是学生习得语言、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链接文本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力量,从而让原文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1.比照探析,探寻学生认知的价值生长点

  不同的作家创作文本的习惯和语言风格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很多选文在经过编者修改之后,已经呈现出较大的变化,与作家原有的风格完全不同。链接之后的原文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极富个性的语言风格、对于学生而言完全陌生的表达,都与教材中的课文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三顾茅庐》的第三自然段,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拓展补充罗贯中描写的原文: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整段文字虽然与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有着相同之处,但在语言内容和形式特点上却彰显出更为精妙之处。在链接之后,引领学生首先对原文语段进行反复地诵读感知,体验原著中整饬齐整的句式以及精炼简洁的语言,想象山林秀美的画面,并尝试以自己的语言将想象到的画面展现出来,从而借此与课文中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只有经历了如此长期而扎实的言语训练,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名著语言,尤其是古典名著语言的独有风格,才能被名著中遣词造句的特殊表达方式所牵引,从而感受作品中隽永雅致的韵味。

  2.引入感悟,化生学生体验的情感催化剂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文本都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优秀的作家总是会选择最为贴切的语言和最为典型的语言形式加以展现。而修改之后的内容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删减,在语言上有了变化,但其蕴含的基本情韵还是遵循了原文的基础。因此在链接原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情感的力量,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这样的课堂会在情感激荡的过程中想展现出无穷的内在魅力,构建出全新的磁场效应。

  苏教版教材中的《生命桥》是一篇情韵丰富的文本,师生都被羚羊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冷静和井然所震撼,尤其是被老羚羊那种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所感染。教学时,教师不妨出示原著《斑羚飞渡》中的一段文字:我万万都不敢相信,在面对着自己群体即将被全部灭绝之时,这群羚羊们居然能够选择以牺牲一半的方式来让另一半得到重生。我更加不敢相信的是,每一位老羚羊在自己面对死亡的那一刻会表现得如此镇定而从容……

  接着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细细品味,感受到浓浓深情。在这段文字的浸润下,学生的身心意识逐渐被浸润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内在的情感被充分激活,呈现出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状态。

  3.借助典范,铸造学生表达的言语助推器

  很多教师对编者大面积修改原作的做法十分不解,有的认为编者的修改幅度过大,已经严重影响了原著作品中的意蕴,失去了经典的魅力。但如果我们转变视角,就会意识到虽然修改过的文本缺失了对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只要我们运用得当、链接有法,不但能够引领学生根据课文进行拓展想象,同时也能借助原文进行辨析思考,为课堂教学增设了有效的资源,更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蓄足了力量。

  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课文在描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后忍受着各种折磨之后,就直接转入到被赫拉克勒斯救下的环节了。其实,在《希腊神话》中还描写了一段其他诸神都来劝说、威逼普罗米修斯向宙斯屈服的情节被直接删除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补充了原文情节中河神、雷神来劝说普罗米修斯的语句,并将两人的劝说的原话出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面对这两文神仙的劝说与威逼,普罗米修斯会怎样回答呢?此时,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笔,将普罗米修斯回答的话写下来。学生的语言丰富多彩,有效了印证了课文中“绝不屈服”的人物形象。而随后,教师再次出示《希腊神话》原著中普罗米修斯中的原文,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语言与原著中的语言进行回答,为学生的时间表达提供了揣摩、学习的资源,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紧扣轴线,扩展学生感知的语文新世界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同样的文本、同样的阅读旅程,他们所能企及的层面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有一点必须要达成的是,每次阅读都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迈向高处。因此,链接原文就不能还是止步于关照教材课文的原始层面,而必须要形成更高、更远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解读教材文本和原著搭建了一个适切的平台,从而更好地从课文走向生活,实现阅教学视域的不断提升。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时,鲜明地指出:“朗读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就要善于探寻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在这一教学主轴的牵引下,学生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找出林冲在课文中最为能代表其个性特征的语言——“不敢,不敢”,并相机引领学生关注:林冲挂在嘴边的这句“不敢,不敢”,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意味呢?于是,窦老师就链接了《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堂”中的情节,补充了“林冲面对高衙内调戏自己妻子”“鲁智深要杀死两个差人”的两个情节,感受林冲在其“不敢、不敢”背后所蕴藏的人物个性上的局限性。随后,窦老师出示了权威人士进行的统计,在整本《水浒传》中,林冲类似于“不敢”这样的表达就近乎达到了20次之多。由此,你又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林冲呢?这样,学生对林冲的感知与体验也就更加全面而立体,课堂中各种观点的交锋鲜明,使得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就完全超越了教材本身。

  总而言之,以课堂有限之身,关注原著中的无限空间,不仅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认知热情,更可以为学生品析词语、深化感悟提供广阔的平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域,历练了学生的真实思考,阅读课堂也就走向了更为生动而精彩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葛乃和.对接原文:阅读教学的另一个视角[J].中国教师,2013(23).

  2.毛惠珍.小学语文链接式阅读教学四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2012(8).

  3.何世霞.语文课呼唤返璞归真[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10).

上一篇:Phonics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革新途径分析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