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推进路径研究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1-10 阅读:( )

  赵琨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关键词:山西省 新型城镇化 现状 推进路径

  一、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成果

  1.1城镇化区域性建设取得成效

  山西省城市规划体系与区域整体性建设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0年为了顺应城市群体系发展新局面,山西省基于自然禀赋以及历史文化等优势条件基础上,启动了“一核一圈三群”的城市新样态建设计划,旨在构筑深层次的城市空间格局,同时伴随着城市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山西省城市一体化的过程也在逐渐深入,通信、金融、物流等行业产业链的建构也基本成型,地区协同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效果。纵观山西省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恰似一个“人”字型的布局在三晋大地上茁壮成长。

  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和建设情况是衡量地域城镇化水平的标准之一。近五年来,山西省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连年升高。十二五期间铁路新增营运里程1422公里,太中银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等建成通车,太原地铁2号线、阳泉北至大寨铁路、晋中至太原轻轨、大同至张家口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灵丘至平鲁、忻州至保德等一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2025公里。吕梁机场、五台山机场、临汾机场建成通航,通达、便捷的立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基础建设的完善将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出行方式,加强城市的接纳性,城市的承载能力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做好统筹好城乡的一体化工作,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扫清障碍。

  二、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空间结构分散,规模小

  山西省大部位于黄土高原之上,由于资源富足,很早以来就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发展,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传统城镇化过程当中,政府往往强调经济发展,过分看重城镇数量与规模的扩张,导致城区低密度、低质量蔓延。在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山西省城市群的建设处于初步规划建设的状态,规模较小,相关的共建机制还不完善,所以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发展的能力较差,无法在城市间形成共建的规模效应,而且山西省的城市空间结构决定了各个城镇之间难以进行高度的有机连接与协作,区域整合协调的态势还未形成,整体的辐射能力受到限制,造成城市整体性建设水平不高,滞后效应明显。

  2.2资源型产业挤出效应明显,经济模式单一

  在山西城市形成的初期,主要依靠煤炭的生产来获取资本,大量工矿镇由此建立,当前山西省具备设市能力的城市共有22个,在这些城市当中有超过11个都为资源依赖型城市。长期以来资源型产业具有容易获得外部资本的青睐的优势,因此山西省将城市的整体发展重点放在煤炭上面,形成了山西省资源产业一家独大的局面。长此以往,除了煤炭及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外,其他类型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难以在夹缝中生存,尤其是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影响到了山西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出现了产业的“挤出效应”。

  2.3城市缺乏创新精神,人才流失严重

  高度的创新性和大量创新型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保证,而在多年的城镇化进程当中,山西省长期面临着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热点匮乏的状况,造成了山西省长期处于创新主体少,创新能力差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过去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了固定模式的惯习思维,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而限制了多元化创新主体的发展,同时政府对固定投资项目的大包大揽,缺少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联系,单纯凭借经验进行操作,导致企业大都以自身为中心,缺乏对社会的贡献度。政府对项目的包办从另一方面也割断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机会,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低下,学习高精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大都外出求学,而人才引进方面工作也很难落到实处,人才的双向流失导致山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工作缺乏质的保障。

  三、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与推进路径

  3.1综合发展,坚持规划路径

  在完善新型城镇化体系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山西省应当在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发展,坚持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建设,继续着力推进和完善“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规划体系设计。“一核一圈三群”的建设应当重点围绕太原这一行政与经济中心展开,利用各项要素的流动性特质,扩大太原市建设的示范效应以及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城市与省会城市的互动交流,形成经济互助、产业共享、生态互治、资源互惠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影响力与凝聚力,努力将太原都市圈打造成为承接东西、调动南北的枢纽型城市。

  3.2合理开发,实现产业转型

  山西省的产业转型具备多种形式,首先在“新四化”提出的背景之下,抓住新型工业化的契机将煤炭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的延伸具有规模效应,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串联起受煤炭经济影响的一系列下游产业,只有相关企业之间相互“借力”,才能共同发展,所以围绕支柱产业延长生产链是保障产业转型的一种可靠的方式。其次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建立和普及对于山西省煤炭相关技术方面可能也会带来一次产业上的革新,传统的重工业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实现产业质的飞跃。

  3.3治理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镇化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新型城镇化追求低碳、绿色、智能的发展理念,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落实在生态修补方面,首先应当加快对煤炭沉陷区以及周边地质环境的治理,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的资金投入,预防地下煤层的二次塌陷。其次对于采矿区周围的土地也要在一定程度内进行保护和复垦并且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复垦当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政府可以有目的的建立土地复垦小组,并建立适当的监管制度来保障土地复垦工作得以顺利实施。最后政府应当加大环境法制建设的力度,强化执法观念,对于环评不合格企业绝对不能心慈手软,该叫停的项目也应当毫不姑息的停止动工,也可以借鉴环境管理市场化机制,鼓励私人出面投资,对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恢复,让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安居之所。

  参考文献

  [1]李小鹏.2016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R].山西省:山西省人民政府,2016-1-27

  [2]王存理,吕晓宇,顾瑞珍,王敏.抓转型,稳安全,保民生,迈向“晋善晋美”[N].新华社,2013-3-10

  [3]张文霞.转型期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6

  [4]韩少秀.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3-7

  [5]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与具体路径[J].江海学刊,2013

  [6]曹飞.经济转型期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考[J].经济研究.2014

  [7]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3

  作者简介:赵琨 男 1994年1月27日 山西长治人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社会学)

上一篇:浅谈传统手工艺艺术走出课堂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再思考

下一篇:美国高校特色发展对山西高校的启示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